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172)

作品数:28 被引量:390H指数:13
相关作者:贺康宁张卫强尹婧田晶会朱艳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6篇水分
  • 10篇土壤
  • 9篇蒸腾
  • 9篇水分利用
  • 9篇水分利用效率
  • 9篇利用效率
  • 6篇叶面
  • 6篇叶面积
  • 6篇叶面积指数
  • 6篇黄土半干旱区
  • 6篇光合速率
  • 6篇侧柏
  • 5篇蒸腾速率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5篇净辐射
  • 4篇土壤含水量
  • 4篇退耕
  • 4篇消光
  • 4篇消光系数

机构

  • 27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7篇贺康宁
  • 10篇张卫强
  • 7篇朱艳艳
  • 7篇田晶会
  • 7篇尹婧
  • 6篇唐道锋
  • 6篇刘胜
  • 5篇王正宁
  • 5篇巩玉霞
  • 4篇常国梁
  • 4篇李世荣
  • 3篇刘晨峰
  • 3篇王百田
  • 2篇周毅
  • 2篇秦景
  • 2篇史常青
  • 2篇陈婷婷
  • 1篇李召青
  • 1篇何凡
  • 1篇刘建新

传媒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中国水土保持...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水利发展研究
  • 1篇Forest...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应用...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白榆的光响应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在黄土半干旱地区,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的Li-6400—02B红蓝光源设定从0~2000μmol/(m^2·s)的光强,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取得不同的水分梯度,对白榆的各生理生长参数的光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辐射强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白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白榆光合速率Pn在土壤含水量为17.68%左右时达到最大,光合利用率在光强为1200~1600μmol/(m^2·s)时较高。蒸腾速率Tr在各水分梯度下随光强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土壤含水量为14.86%左右达到最大,在光强为8001500μmol/(m^2·s)时较高。因此.白榆生长的适宜水分条件为14.86%~17.68%,光强为1200~1500μmol/(m^2·s)时,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都较高。
朱艳艳贺康宁唐道锋巩玉霞
关键词:白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响应
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林木日蒸腾模拟被引量:11
2006年
忽略大气层结,考虑气压订正,用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代换冠层阻力(rc),蒸散面的净辐射值(Rn)采用冠层截留净辐射(Rnl),便可在叶面积指数(LA I)、林木单叶平均气孔阻力(rsi)和气象要素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Penm an-M onteith模型进行林木蒸腾量的模拟。本研究通过对Rn、LA I、rsi的实地观测,确定了林冠截流净辐射(Rnl)、消光系数(k)、冠层阻力转换系数(K')、空气动力学阻力(ra)和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对青海大通地区紫果云杉(P icea purpurea)、华北落叶松(L arix p rincip is-rupp rechtii)、沙棘(H ippophae rhamnoid es)、白桦(B etu la p latyphy lla)和青杨(P opu lus cathayana)的日蒸腾过程进行了模拟,与用快速称重法订正的L i-1600稳态气孔仪实测蒸腾结果对比,模拟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模型敏感性分析发现,温度、LA I以及rsi是决定模拟结果的主要参数,模型对各参数变化反应不敏感。
刘胜贺康宁
关键词:蒸腾净辐射叶面积指数气孔阻力
白榆沙棘光合生理参数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模拟光照条件下,对不同水分处理的白榆、沙棘进行观测。观测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并且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白榆、沙棘光合生理参数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在研究过程中对试验地土壤水分进行有效性评价;其等级分别为:无产无效水、低产低效水、高产高效水、高产低效水。而把高产高效水作为指导当地林业生产的土壤水分管理条件。结果表明白榆沙棘具有高产高效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4%~17.2%;9.5%~16.5%。
唐道锋贺康宁朱艳艳巩玉霞
关键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壤含水量
黄土高原寒区青海云杉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对黄土高原高寒区的青海云杉人工林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主要采用野外实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方法,对入渗后不同土层土壤的水分再分布过程及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作了研究),发现该林地在枯落物及林下植被层的作用下,使得0~10cm表层土壤的持水性最好;因放牧践踏导致林地10~30 cm土层的土壤板结密实,持水性较差;30~50 cm土层土壤的持水性居中.通过研究还拟合得出了该林地土壤水分再分布、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土壤比水容量的参数.为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刘胜贺康宁常国梁
关键词:青海云杉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性
黄土半干旱区不同密度人工白榆林消光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对山西省方山县不同密度人工白榆林(Ulmus pumila)5~10月典型晴天净辐射(Rn)在林冠内垂直分布的实测资料分析,根据Beer Lambert方程,结合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研究了密度为1.5m×2 m和1.5 m×4 m的白榆林消光系数的日变化过程和季变化过程,同时对影响消光系数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消光系数的日变化过程主要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而季变化过程主要受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密度对消光系数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林冠结构的调整而实现的。
陈婷婷贺康宁
关键词:净辐射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
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生态位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黄土半干旱区6个不同密度林分林下草本层植被为研究对象,以林分密度作为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林下植被进行生态位计测和分析,揭示林内资源环境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的生态位宽度值普遍较小,其中阿尔泰紫婉、铁杆蒿等生态位宽度较大,这与无林地相似,同时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并不普遍,重叠度普遍不大,各种对间对资源的共享趋势不明显,生态位发生分离,显示了林下植被状况差。
王正宁贺康宁张卫强刘晨峰刘胜
关键词:林分密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黄土半干旱区侧柏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研究被引量:34
2005年
利用Li 6 2 0 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 ,对黄土半干旱区山西省方山县试验地自然条件下 ,侧柏的气体交换、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呈凹型 ,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时分 .根据Farquhar和Sharkey提出关于区分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的两个标准 ,分析表明侧柏在上午 (1 0 :0 0— 1 2 :0 0 )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的气孔导度决定的 ,而午间 (1 2 :0 0— 1 4 :0 0 )的光合午休和午后 (1 6 :0 0— 1 8:0 0 )光合速率的下降则主要归因于非气孔因素的叶肉细胞羧化能力的降低 .
田晶会贺康宁王百田郭红张卫强尹婧
关键词:侧柏气体交换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黄土半干旱区油松苗木蒸腾特性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0
2007年
为分析土壤水分与气象因子对油松蒸腾作用的影响程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并为林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2004年生长季典型晴天,采用盆栽试验,人为控制土壤水分,利用针叶Li-1600稳态气孔仪和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对黄土半干旱区油松苗木的蒸腾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油松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的日变化曲线分别呈“双峰型”和“W”型;在典型晴天下,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呈三次曲线相关,7、8和10月份,油松叶片蒸腾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7%、19.8%和17.5%。蒸腾速率除自身生理特性的影响外,还受土壤水分和气象因子综合影响,当土壤水分充足时,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性高;当土壤水分产生胁迫时,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性降低。在严重土壤水分胁迫下,7和8月份气温对蒸腾作用的影响最大,10月份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最大。在土壤充分供水的条件下,7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最大,8月份是气温,10月份是叶温。
张卫强贺康宁朱艳艳周毅巩玉霞唐道锋
关键词:油松蒸腾特性土壤水分气象因子黄土半干旱区
Tree Productivity and Water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in Datong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2004年
From 2002 to 2003,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ample plots and stem analysis of remained plan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area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the 1980s in Datong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studies tree productivity and mois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six types of plantations on the land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such as green poplar (Populus cathayana Rehd.)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Betula platyphylla) and China spruce (Picea asperata) mixed forest, Dahurian larch (Larix gmelinii) pure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ub-humid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3 000 trees per hm2 is a proper standard of planting density. Under current condition, the productivity index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forest with the density of 2 1003 333 trees per hm2 can serve as potential productivity standard of actual biomass of arbor established forest. In sub-humid area, Thornthwaite Model is adopted to estimate plant climat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which is about 8 462 kghm2穉1. The actual potential water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Purplecone spruce (Picea purpurea)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established forest are 17.22 and 22.14 kgmm1hm2穉1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established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established forest are 21.14 and 19.09 kgmm1hm2穉1 respectively.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which have grown into forest with the density of 3 000 trees per hm2 have attained or been close to that of local climax community, which is local maximum tree productivity at present. These types of forestation models ar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YinJingLiuChenfengZhaoWanqiHeKangning
青海大通地区退耕地人工林分的消光特性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2004年5—7月典型晴天净辐射在林冠内垂直分布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青海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中国沙棘林、白桦林和青杨林5种林分类型的消光特性。根据BeerLambert方程,结合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对5种林分日内不同时刻消光系数、日内最小消光系数、典型天的日均消光系数和不同林冠深度的叶面积指数及其对应的消光能力变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日均消光系数与日内最小消光系数和叶面积指数相关性显著,并拟合出相应的关系表达式;各林分不同林冠深度的叶面积指数累积分布变化曲线均呈“S”型;华北落叶松林和青海云杉林冠2/3以上的中上部冠层消光能力明显高于下层,而白桦林和青杨林垂直消光能力各层差异不明显。
刘胜贺康宁王正宁常国梁李世荣
关键词:人工林净辐射林冠结构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