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447026)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韦瑛邝晓聪李小平蔡捷邹维艳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人骨髓
  • 2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低发区
  • 1篇点突变
  • 1篇凋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突变
  • 1篇人骨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培养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
  • 3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篇邝晓聪
  • 4篇韦瑛
  • 3篇温冠媚
  • 3篇黄英华
  • 3篇蔡捷
  • 3篇邹维艳
  • 3篇李小平
  • 2篇朱名毅
  • 1篇朱明毅
  • 1篇孙美倩
  • 1篇丁志敏
  • 1篇冯国生
  • 1篇李瑶
  • 1篇陈可和
  • 1篇张法灿
  • 1篇何少键
  • 1篇陈振祥
  • 1篇李军芳

传媒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内科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Caspase-3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对血管内皮细胞促凋亡作用及发生机制。方法:用0.1mmol/L、0.5mmol/L与1.0mmol/L等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采用PI染色与Annexin V/PI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的死亡率与凋亡率,并一步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Caspase-3的水平表达。结果:过氧化氢0.1mmol/L、0.5mmol/L与1.0mmol/L组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6%±5.8%、32.8%±6.2%与42.1%±10.1%,而PI阳性率则为10.9%±4.1%、26.6%±5.3%与28.3%±4.6%,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则为10.2%±2.1%、16.3%±3.2%和16.9%±3.9%。结论:过氧化氢可引起细胞凋亡,其中0.5mmol/L是诱导适宜浓度,且凋亡发生机制与Caspase-3激活相关。
李立平韦瑛蔡捷李小平邝晓聪何少键
关键词:过氧化氢内皮血管
人骨髓基质细胞输注裸鼠后的体内分布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表型分析、细胞生长曲线和成骨分化潜能测定。然后将第4代细胞通过尾静脉输注到未经任何处理的裸鼠体内,移植1周和4周后,利用RT-PCR检测人Alu基因在裸鼠不同脏器组织中的表达以判断人源性供体细胞的植入情况。结果表明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为CD34-CD45-成纤维样细胞,并具有向成骨分化的能力,但第1至第5代人骨髓基质细胞增殖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尾静脉输注后,人源性供体细胞可在肺、肝、脾、肾、肌肉、心、肠、脑等多种脏器或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邹维艳邝晓聪韦瑛朱名毅黄英华温冠媚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及恶性转化趋势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传代培养、扩增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其恶性转化趋势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差速贴壁法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体外长期传代,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鉴定细胞分化能力;相关癌标志P53、Ki67的表达与成瘤性检测。结果经过长期体外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至36代时,细胞逐渐老化;成骨分化诱导能力丧失;相关癌标志表达阴性;无成瘤性。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有限传代,无显著恶性转化趋势。
黄英华韦瑛蔡捷朱名毅李小平邹维艳温冠媚邝晓聪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恶性转化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安全性评价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在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裸鼠模型的基础上,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布与分化的角度初步探讨移植安全性。方法:选取7例人骨髓标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差速贴壁法分离与纯化和传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裸鼠模型,分别于第1周和第4周取材,在受鼠脑、肝、脾、肺、心、肾、肌肉、空肠等脏器组织进行大体与镜下形态学观察,并利用RT-PCR检测人ALu基因与CD45基因在不同脏器组织中的表达,以判断人源性供体细胞的植入与分化情况;此外还检测第4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瘤性。结果:分别于第1周和第4周对移植裸鼠取材,在受鼠脑、肝、脾、肺、心、肾、肌肉、空肠等脏器组织均未发现肉眼可见的植入细胞增殖肿块与异常生长物,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也未发现人源性细胞集落;人源性供体细胞可在肺、肝、脾、肾、肌肉、心、肠、脑等多种脏器或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和表达ALu基因,而淋巴细胞分化的CD45基因在肺、心、肾、肌肉、空肠中均有阳性表达。第4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显著成瘤性。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无显著成瘤性且对各脏器无明显形态学损伤,而且有一定植入分化能力,提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安全系数有一定保证。
李军芳邝晓聪韦瑛蔡捷朱明毅黄英华李小平邹维艳温冠媚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
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中国肝细胞癌p53基因点突变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在我国肝细胞癌p53基因点突变发生频率及形式,并以DNA测序法进行验证。方法参照国际p53突变公共数据库资料,以发生频率最高的7个点突变序列设计探针,制备p53基因点突变专用寡核苷酸芯片,应用该技术检测我国肝细胞癌p53基因7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及形式,以DNA测序法验证结果,比较不同分组时p53基因点突变差异。结果共检测肝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54例,p53基因突变率为38.9%(21/54)。54例中广西肝癌高发病区组17例,广西低发病区组(低发区组)19例,区(省)外组18例,三组突变率分别为47%、21%、50%。p53突变主要发生在249编码区,主要突变形式为249ser突变(由AGG→AGT,第三碱基G→T颠换);以DNA测序法对结果进行验证,两种技术检测结果重合率100%。结论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可作为检测肝癌p53基因突变的一种新的、可靠和便捷的手段;我国肝癌不同地区之间p53基因突变在频率及形式上既有差异性又有类似性,可能预示不同地区肝细胞癌的病因学异同性。
陈可和冯国生丁志敏张法灿陈振祥孙美倩李瑶
关键词:肝细胞癌P53基因点突变OLIGONUCLEOTIDEDNA测序法P53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