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研究实验基地优秀中青年科研带头人基金(200622805)

作品数:28 被引量:379H指数:12
相关作者:魏伟徐维平张玲玲孙妩弋王春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研究实验基地优秀中青年科研带头人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7篇芍药
  • 7篇芍药苷
  • 5篇关节炎
  • 4篇性关节炎
  • 3篇肾上腺
  • 3篇受体
  • 3篇鼠肝
  • 3篇纤维化
  • 3篇小鼠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性
  • 3篇类风湿
  • 3篇滑膜
  • 3篇滑膜细胞
  • 3篇风湿
  • 3篇肝纤维化
  • 3篇成纤维样滑膜...
  • 3篇大鼠肝

机构

  • 27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6篇魏伟
  • 4篇徐维平
  • 4篇张玲玲
  • 4篇孙妩弋
  • 3篇戴杏
  • 3篇姜玲
  • 3篇王玲
  • 3篇郭晓蓉
  • 3篇马勇
  • 3篇李响
  • 3篇王春
  • 2篇常艳
  • 2篇李俊峰
  • 2篇王萌
  • 2篇杨昭毅
  • 2篇耿甄彦
  • 2篇袁昉
  • 2篇路景涛
  • 2篇陈辰
  • 2篇刘浩

传媒

  • 8篇中国药理学通...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IL-1β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及芍药苷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吞噬功能及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E2(PGE2)的影响及芍药苷(Pae)的作用,并探讨部分机制。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PBMC,依次加入不同浓度rhIL-1β培养24h或同一浓度rhIL-1β培养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Pae作用24h,收集培养细胞及上清液,中性红染色法观察PBMC的吞噬功能,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TNF-α和PGE2的水平。结果体外给予rhIL-1β(0.01、0.1、1、10μg/L)可不同程度提高正常人PBMC的吞噬功能及TNF-α和PGE2的产生水平;体外给予1μg/LrhIL-1β(3、6、12、24h)可使正常人PBMC产生TNF-α和PGE2的水平升高;Pae(10-9、10-8、10-7、10-6、10-5mol/L)体外作用可不同程度抑制rhIL-1β(1μg/L)对正常人PBMC的促吞噬作用及TNF-α和PGE2的产生。结论rhIL-1β体外作用可增强正常人PBMC的吞噬功能,升高TNF-α和PGE2水平;Pae体外作用可抑制PBMC增强的吞噬功能,降低TNF-α和PGE2的产生水平。
袁昉王丽雯魏伟
关键词:单核细胞
黄精总皂苷和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09年
祝凌丽徐维平
关键词:黄精多糖药理作用
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在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中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的第0、3、6、9、12、16周不同时间点采用Masson染色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中GRK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在16周时可以成功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与正常大鼠相比,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GRK2的表达量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结论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GRK2表达水平下调,提示GRK2可能在免疫性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睿孙妩弋王玲魏伟
关键词:免疫性肝纤维化肝脏G蛋白偶联受体
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冻存时间对其活性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适合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低温冷藏保存的最佳冻存时间。方法将FLS经-80℃冰箱冷冻保存。在冷冻后2、3、4、5wk分别复苏,培养。观察FLS的生长情况和细胞存活率及24h贴壁率。结果冻存5wk的FLS细胞存活率(66±1.3)%,较冻存2wk(90±2.0)%有明显下降;冻存5wk的FLS24h贴壁率(61.3±2)%,与冻存2wk(85.9±3)%比较有明显下降;未冻存和冻存2wk复苏后FLS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FLS可以进行低温冷冻,冻存时间4wk为宜。
戴杏郭晓蓉常艳魏伟
关键词:活性
芍药苷微乳溶液在大鼠在体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考察芍药苷微乳溶液在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其水溶液进行比较,研究芍药苷微乳溶液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用HPLC和UV法分别测定循环液芍药苷和酚红的浓度。结果在2~20mg.L-1浓度范围内芍药苷微乳溶液的吸收量与浓度成线性关系,吸收速率常数(Ka)值基本保持不变,芍药苷微乳溶液吸收药量和Ka均高于其水溶液;各肠段吸收有差异,结肠吸收药量和Ka明显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Ka值依次为(0.501±0.031)、(0.086±0.003)、(0.108±0.017)、(0.114±0.006)h-1。结论芍药苷微乳溶液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吸收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芍药苷微乳溶液在空肠和结肠段吸收较好,且在肠道吸收好于芍药苷水溶液。提示可将芍药苷制成微乳制剂,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王春魏伟杨昭毅聂欣欣
关键词:芍药苷微乳吸收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去甲肾上腺素和酚妥拉明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α-肾上腺素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和拮抗剂酚妥拉明对体外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T6)的影响。方法:体外对HSC-T6进行复苏和培养传代;MTT法检测HSC-T6的增殖;放射免疫法检测HSC-T6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HA)和III型前胶原(PCIII)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HSC-T6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基质金属酶-13(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活化HSC-T6中,去甲肾上腺素(10-5,10-7,10-9mol.L-1)能促进细胞增殖,升高分泌HA和PCIII水平,增强TIMP-1蛋白的阳性表达并降低其凋亡率;酚妥拉明(10-5,10-7,10-9mol.L-1)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MMP-13的阳性表达并增加HSC-T6的凋亡率。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纤维化的作用,酚妥拉明则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该作用与其对HSC-T6增殖、凋亡及HA和PCIII分泌水平调控有关。
陈猛马勇魏伟李响张林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Α-肾上腺素受体肝纤维化
BAFF/BAFF-R通过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调节B淋巴细胞功能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被引量:20
2010年
B淋巴细胞活化和生存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程中起关键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BAFF)是维持B细胞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BAFF与其受体BAFF-R结合(BAFF/BAFF-R),能够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B淋巴细胞的增殖、存活和活化。该文就B淋巴细胞、BAFF/BAFF-R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RA的发病机制加以综述。
张玲玲魏伟
关键词:B淋巴细胞BAFF类风湿关节炎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
Th22细胞在炎症免疫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Th22细胞是最近发现的CD4+T细胞功能亚群,表达CCR6、CCR4和CCR10,且分泌IL-22和TNF-α,不分泌IFN-γ、IL-4、IL-17,是独立于Th1、Th2和Th17的细胞亚群。Th22细胞主要参与皮肤的自稳调节和病理状态,可以调控皮肤的固有免疫反应、防御功能及表皮损伤后的修复功能,在炎症性皮肤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Th22细胞也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肝炎、试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等炎症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对Th22细胞其细胞因子IL-22在炎症免疫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吴华勋魏伟
关键词:TH22细胞IL-22
细胞共培养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9年
体外细胞共培养(cell co-culture)技术能模拟体内生成的微环境,便于更好地观察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培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可能作用的靶点,填补了单层细胞培养和整体动物实验的鸿沟。本文重点阐述了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介绍了细胞共培养的应用研究进展。
常艳魏伟
关键词:共培养细胞培养相互作用
黄精多糖对慢性应激抑郁小鼠模型行为学及脑内5-HT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 d复制小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给予不同剂量黄精多糖,观察小鼠行为学指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脑内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行为学明显处于抑郁状态,脑内5-HT显著下降;而黄精多糖可显著改善行为学指标,提高脑内5-HT水平。提示黄精多糖具有抗抑郁作用,并可能与提高脑内5-HT含量有关。
陈辰徐维平魏伟耿甄彦徐婷娟
关键词:应激行为学5-羟色胺黄精多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