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43)

作品数:37 被引量:703H指数:16
相关作者:许明祥梁宗锁韩蕊莲赵允格邱宇洁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土壤
  • 16篇黄土丘陵
  • 14篇丘陵区
  • 14篇黄土丘陵区
  • 10篇干旱
  • 9篇胁迫
  • 8篇有机碳
  • 8篇旱胁迫
  • 8篇干旱胁迫
  • 7篇土壤有机
  • 6篇土壤有机碳
  • 6篇抗旱
  • 4篇生物结皮
  • 4篇水分
  • 4篇土壤干旱
  • 4篇丘陵
  • 4篇结皮
  • 4篇抗旱性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植被

机构

  • 3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庄浪县农业技...
  • 1篇西安职业技术...

作者

  • 19篇许明祥
  • 15篇梁宗锁
  • 6篇韩蕊莲
  • 5篇邱宇洁
  • 5篇赵允格
  • 4篇龚春梅
  • 3篇脱登峰
  • 3篇张晓伟
  • 3篇李红
  • 3篇杨丽娜
  • 3篇王爱国
  • 3篇马昕昕
  • 3篇张金
  • 3篇师晨迪
  • 3篇郭颖
  • 3篇刘文婷
  • 3篇明姣
  • 3篇罗志斌
  • 2篇段琦梅
  • 2篇张志霞

传媒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草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5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干旱对黄土高原4个乡土禾草生长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应用盆栽试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对黄土高原4个乡土禾草长芒草、冰草、无芒隐子草、白羊草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各草种耗水量明显减少;不同草种单株耗水量差异明显,表现为:白羊草>冰草>无芒隐子草>长芒草,最高日、旬、月耗水量差异明显,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下的最高耗水日比适宜水分下的提前10 d左右。1 d中的最大耗水高峰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有提前的趋势。4个草种株高生长和单叶叶面积明显受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均表现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土壤干旱下长芒草和无芒隐子草受抑制程度显著大于冰草和白羊草;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和干旱时间的延长,长芒草和无芒隐子草的叶片组织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降低,冰草和白羊草则一直能维持较高含水量,且下降幅度小,稳定性好;长芒草和无芒隐子草的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随干旱加剧而降低,两者属于低耗水、低WUE草种,冰草和白羊草在中度干旱下WUE最高,相比白羊草,冰草属于低耗水、高WUE草种,白羊草属于高耗水、高WUE草种。
郭颖韩蕊莲梁宗锁
关键词:黄土高原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干旱胁迫
干旱胁迫对黄土高原4种蒿属植物叶形态解剖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2
2014年
以黄土高原演替初期阶段的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茭蒿(Artemisia giraldii Pamp.)、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ex Stechm.)3种优势种和1种常见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与称重控水法,将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适宜水分对照)、55%(中度干旱)和35%(重度干旱),研究干旱胁迫对菊科蒿属植物叶片形态解剖学的影响,揭示植物叶片生态适应机制,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演替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于植物营养生长末期选取代表性的叶片,分别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电子透射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特征、亚细胞显微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这4种植物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叶片增厚、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紧实度和角质层厚度增加;3种旱生型植物猪毛蒿、茭蒿和铁杆蒿的叶片下表皮具有浓密的表皮毛,有利于防止水分过度蒸腾,而中生型黄花蒿叶片无此功能;铁杆蒿和黄花蒿上表皮毛稀少,不利于保水和防止强光照,干旱胁迫下依靠降低上表皮气孔密度和叶细胞叶绿体数目来适应环境;茭蒿和猪毛蒿叶绿体形态相似,具有较厚的基粒和浓密的基粒片层,强光下容易引起氧化损伤,猪毛蒿通过浓密的上表皮毛而茭蒿通过较强的抗氧化机制防止光能过剩,两者在重度干旱下均产生大量脂质体。4种蒿属植物中黄花蒿的叶片解剖学特征受到干旱的影响变化最大,铁杆蒿和猪毛蒿次之,茭蒿最弱,3种优势种的干旱适应性显著强于黄花蒿,干旱下叶片解剖学的结论与干旱耐受性指标结果一致。
王勇梁宗锁龚春梅韩蕊莲于靖
关键词:气孔特征抗旱性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及环境因子对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39
2011年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中部700 km2区域土壤质量的变异性、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有很大差异.土壤pH、结构系数、粉粒、比重、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及过氧化氢酶为弱变异性指标;土壤养分(N、P、K)含量、CaCO3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粘粒、微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ICMMD)、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MD)、水稳性团聚体、呼吸强度、微生物熵、蔗糖酶、磷酸酶、呼吸熵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为中等变异性指标;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磷、抗冲性、渗透系数及脲酶为强变异性指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土壤有机质、氮含量、水稳性团聚体、渗透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磷酸酶、蔗糖酶及呼吸强度等土壤动态质量指标的变异性起主导作用.变异性较小的CaCO3、全磷、全钾、CEC、质地、比重等内在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异性主要来源于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土地利用类型可解释97%的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异性,是黄土丘陵区土壤质量变异的主导因子.在黄土丘陵区土壤质量评价中,应当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差异.
许明祥刘国彬赵允格
关键词:土壤质量土地利用环境因子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_2通量日动态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观测系统监测了黄土高原不同侵蚀区(水蚀区、水蚀风蚀交错区、风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的日变化,分析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以去除生物结皮为对照,具有生理活性的生物结皮降低了土壤CO2通量,其中,水蚀区、交错区和风蚀区土壤日平均CO2通量分别降低了5.0%、8.9%和20.5%.水蚀区、交错区和风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左右,大小分别为1.64、1.64和1.37μmol·m-2·s-1,但日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指数函数能够较好地描述二者的关系.生物结皮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在空间尺度上存在一定变异,其中,水蚀区、交错区Q10值变化范围为1.93~2.43,而风蚀区Q10值变化范围为4.80~5.56,说明风蚀区生物结皮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于水蚀区和交错区.本研究表明,在探求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碳交换时,应当考虑生物结皮的影响及不同侵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的差异性.
王爱国赵允格许明祥王一贺杨丽娜明姣
关键词:生物结皮温度敏感性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深层土壤轻组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13年
以黄土丘陵区林地(刺槐和柠条)、撂荒地及坡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以浅层土壤(0—100 cm)为对照,采用有机碳密度分组法对不同利用类型深层土壤(100—400 cm)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其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9 1.76 g/kg,分配比例变化范围为4.19%32.24%;各利用类型下亚深层(100—200 cm)、深层(200—400 cm)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为浅层的12.4%39.8%,分配比例为浅层的28.7%66.2%;随土层深度增加,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的降幅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表现为刺槐林地>撂荒地>柠条林地>坡耕地;2)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同一土层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不同,浅层、亚深层和深层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表现为林地>撂荒地>坡耕地。3)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浅层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却降低了亚深层、深层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即与浅层土壤相比,植被恢复相对增加了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马昕昕许明祥张金邱宇洁脱登峰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深层土壤轻组有机碳
植物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1年
以大气CO2浓度升高、大气温度升高、干旱胁迫加剧及紫外辐射增强为特征的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植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性状对全球变化的指示作用为探寻全球变化规律、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生理功能性状改变(形态变化、气孔调节、光合结构及光合途径改变和植物光合、呼吸速率及水分生理变化等)和物候功能性状改变对全球变化的指示作用,以及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或数量增加等群落特征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指示作用。最后指出,完善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和建立从植物个体、群落到生态系统功能的网络指示系统是今后植物功能性状指示研究的发展方向。
龚春梅白娟梁宗锁
关键词:全球变化
黄土高原3种优势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研究了在适宜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3种分布广泛的优势种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沙柳(Salix cheilophila)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加剧,3种植物相对含水量和离体叶片保水力均下降;SOD、CAT、POD活性及MDA、超氧阴离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3种植物的抗旱性顺序为花棒>沙柳>白花草木樨。
田胄左小容梁宗锁
关键词:优势种抗旱性隶属函数法
土壤干旱对黄土高原2种半灌木植物生长与耗水规律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2种半灌木的耗水特性存在差异。2种半灌木的月耗水量及总耗水量均表现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除了铁杆蒿在适宜水分下的月耗水主要集中在7、8、9月外,其他水分条件情况下,月耗水主要集中在6、7月份,且7月份达到峰值。同时,这2种半灌木在重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下的日耗水高峰均出现在14:00,在适宜水分下,达乌里胡枝子呈双峰曲线,最高日耗水时段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铁杆蒿则与其他水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干旱胁迫均抑制了2种半灌木地上部的生长,但提高了根冠比。土壤水分含量对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有较大影响,达乌里胡枝子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提高,铁杆蒿在中度干旱下最高,而重度干旱下最小。
蔡马韩蕊莲靳淑静郭颖梁宗锁
关键词: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耗水特性
关中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速率及影响因素:以陕西武功县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以武功县为例,通过计算农田土壤碳储量及固碳速率,明确关中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规律,进而揭示农田土壤有机碳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80%的样点0~20 cm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8.0~12.0 g.kg-1之间,总体上呈现正态分布.②武功县2011年0~20 cm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6.3 t.hm-2,低于全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水平(33.45 t.hm-2).近30年农田土壤固碳速率为71.3 kg.(hm2.a)-1,近5年农田土壤固碳速率为480 kg.(hm2.a)-1,近期固碳速率高于全国农田耕层土壤平均固碳速率[380.78 kg.(hm2.a)-1].③在半湿润平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受土壤类型、地貌类型、有机肥投入的影响,其中土壤类型可解释30.2%的有机碳变异性,地貌类型可解释37.7%,有机肥可解释32.1%.综合分析表明,武功县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在过去30 a间呈增加趋势,这可能与化肥的施用和秸秆还田有关,具体有多大的影响程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张晓伟许明祥
关键词:农田有机碳影响因素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了小流域土地覆被物的主要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黄土丘陵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安塞县的大南沟、纸坊沟、县南沟3个小流域,选取172个样地调查了植被、枯落物及生物结皮等土地覆被物的盖度、厚度及所处的地形条件等数据,并运用SPSS13.0进行了分析。【结果】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覆被物以草本盖度最大,枯落物和生物结皮盖度次之,乔木和灌木盖度较小;植被盖度在沟坡大于梁峁坡,阴坡和半阳坡大于阳坡,不同坡度之间无显著规律,不同地形条件下枯落物盖度的变化与植被的变化趋势一致,生物结皮盖度的空间分布与植被盖度和枯落物盖度呈相反趋势;小流域9个土地覆被物指标可以归为3类土地覆被物因子,即地表覆被物、近地覆被物和地上覆被物。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布受地形因子及土地覆被物之间的影响,乔木盖度受地形影响较大;灌木盖度受坡度影响较大;草本盖度主要受乔木盖度的影响;枯落物受乔灌草盖度影响较大,受地形类因子影响较小;苔藓、藻类盖度及生物结皮盖度主要受枯落物、草本盖度等近地因子的影响。【结论】流域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布特征与水土流失状况密切相关,在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地形条件进行合理的植被配置,进而形成优化的土地覆被物配置,促进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齐治军许明祥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空间分布特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