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31468093)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胡兴林蓝永超李文治畅俊杰赵国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甘肃省人民政府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径流
  • 3篇黄河
  • 2篇气候
  • 2篇气温
  • 2篇全球变暖
  • 2篇降水
  • 2篇降水量
  • 2篇变暖
  • 1篇支流
  • 1篇输移
  • 1篇水沙
  • 1篇水沙输移
  • 1篇宁蒙河段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暖
  • 1篇径流量
  • 1篇径流深
  • 1篇径流特征
  • 1篇黄河内蒙古段
  • 1篇黄河宁蒙河段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甘肃省人民政...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新疆水利水电...
  • 1篇黄委会上游水...

作者

  • 5篇胡兴林
  • 4篇蓝永超
  • 2篇李文治
  • 1篇马建华
  • 1篇沈永平
  • 1篇赵昌瑞
  • 1篇文军
  • 1篇肖洪浪
  • 1篇赵国辉
  • 1篇畅俊杰
  • 1篇丁宏伟

传媒

  • 3篇冰川冻土
  • 2篇水文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河内蒙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沙输移过程的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1952~2003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实测断面资料分析,天然状态下该河段均处在淤积状态,青铜峡、三盛公水库建成运行初期水库蓄混排清,不同的水沙组合使河道有冲有淤,青铜峡水库蓄满失去蓄混排清功能后,河道又长期处在淤积状态。河道冲淤量与来水量、来沙量的线性组合高度相关,表明该河段冲淤量与河道的水沙组合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由此建立了计算河道冲淤量的数学模型。来沙系数是判断河道冲淤变化的关键指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来沙系数小于或等于0.005时河道发生冲刷,来沙系数在0.005~0.009之间时河道有冲有淤,来沙系数大于0.009时河道发生淤积,来沙系数大于0.015时淤积量趋于稳定,且以1.0为渐近线。
胡兴林王静蓝永超李文治赵昌瑞
关键词:水沙输移黄河内蒙古段
黑河中上游段河道渗漏量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通过河道断面法对黑河中上游河段河道渗漏量进行了比测试验,结果表明:河床岩性组成、河流平面几何形态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输水方式的改变等对河道渗漏量影响显著.黑河实施全流域调水前后河道渗漏量发生显著的跳跃性变化,莺落峡至312桥区间河道渗漏量调水前为1.2543×108 m3,调水后为4.3747×108 m3,调水后较调水前河道渗漏量增加3.1203×108 m3;河道流量越小其相应损失率愈大,河道流量越大,其相应损失率愈小,由此得出各河段不同流量单位河长的损失率服从倒数函数分布.研究结果是在黑河中上游实体河道上进行上下断面流量比测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符合该河段的实际情况,可作为黑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分析、地下水流系统模拟、流域水资源重复利用、水量调度计算各种模拟模型验证河道渗漏量的基础资料.
胡兴林肖洪浪蓝永超王静丁宏伟
关键词:计算方法
黄河宁蒙段河道水沙输移过程的仿真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建立河道水沙仿真系统模型,系统的模拟了天然状态下宁蒙河道泥沙的输移过程,并与现状条件下该河段泥沙输移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建成运行后,由于水库拦蓄作用,宁蒙河段入口下河沿站1969-2003年累计减少输沙量25.9966×108t,说明上游梯级水库的蓄水拦沙作用显著地减轻了宁蒙河段的淤积过程.宁蒙河段的淤积主要原因是青铜峡水库和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蓄水抬高了坝前水位,致使坝址上游河段河道比降减小,河流挟沙能力显著降低,河岸风沙的加入以及当地支流产沙突发性加入、宁蒙河段用水量不断增加,以及青铜峡、三盛公水库小水排沙等多重因素所致.人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河流以及区间支流流域的自然特性,只能通过对治理沙源、疏浚河道、修筑堤岸的措施治理宁蒙河段,减缓或改善其淤积速率.
胡兴林李文治蓝永超王静
关键词:黄河宁蒙河段
黄河河源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8
2010年
利用黄河源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对河源区各分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各分区径流深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器测资料以来的近50a间,河源区气温与全球变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各区平均气温均呈不同程度的波动上升态势;而降水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区域性差异较大;河源区径流的变化与降水量、气温的变化之间存在较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由于气温的持续上升与主要产流区降水的持续减少,区域径流量呈持续减少的趋势.总体上,河源区各分区径流对降水变化的敏感程度要强于气温,但吉迈以上区域径流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要强于其下游其它两个区域.
蓝永超文军赵国辉沈永平胡兴林畅俊杰马建华
关键词:径流深降水量气温全球变暖
黄河上游主要支流径流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基于有关水文站径流观测资料,对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干流与主要支流流域径流的补给来源、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汛期(5~10月)水量占年总量的52.4%~68.0%,非汛期地下水补给量占年总量的35.1%~43.1%,冰雪融水量占年总量的2.5﹪~5.0﹪;从空间分布看,由于流域下垫面条件不同,其产流模数在空间的分布差异性很大,产水量较大的区域模数为7.874~8.500L/s.km2;产水量中等区域模数为5.047~6.536L/s.km2;产流量较小区模数为3.416~3.812L/s.km2;从时间上看,自有观测资料至2008年,以1986年为分界点,径流的多年变化过程总体上先表现出具有长持续性的波动上涨、后表现出跌宕中下落的趋势过程;各月径流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汛期径流量减少的幅度较大,非汛期减少的幅度相对较小。鉴于源区各区间径流持续减少的原因,导致兰州站自1986年以来径流变化过程有显著减少的趋势,且这种变化趋势还在持续。黄河上游径流的持续减少给流域各省的经济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王静胡兴林
关键词:径流特征黄河上游
近50余年来黄河源区水循环要素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根据水文、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对黄河河源区有器测资料几十年来降水、温度、径流等水循环素的变化过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径流与降水、气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统计模式对未来该区域径流量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与...
蓝永超; 钟英君; 张耀南; 赵国辉; 畅俊杰; 许叶新; 马建华;
关键词:径流量降水量气温全球变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