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40014)

作品数:16 被引量:113H指数:7
相关作者:张秀松吴福祥杜轶张定于立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语义
  • 6篇语义演变
  • 5篇法化
  • 4篇语法化
  • 4篇副词
  • 2篇用法
  • 2篇语气
  • 2篇语气副词
  • 2篇时间副词
  • 2篇历史形成
  • 2篇汉语
  • 1篇度词
  • 1篇断想
  • 1篇多义
  • 1篇多义性
  • 1篇形容
  • 1篇形容词
  • 1篇一体化
  • 1篇疑问词
  • 1篇语词

机构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7篇张秀松
  • 4篇吴福祥
  • 2篇杜轶
  • 1篇朱冠明
  • 1篇李明
  • 1篇于立昌
  • 1篇张定

传媒

  • 3篇中国语文
  • 2篇古汉语研究
  • 2篇汉语史学报
  • 1篇语言与翻译
  • 1篇语文研究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语言研究
  • 1篇外国语
  • 1篇语言科学
  • 1篇语言学论丛
  • 1篇对外汉语研究
  • 1篇励耘语言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疑问词任指用法的来源——兼谈“任何”的形成被引量:19
2013年
现代汉语疑问词的任指用法最初可以追溯到早期表示"不关心、不相关"义的上位成分内嵌参数问句的复杂结构,唐五代以后语法化为"参数让步条件句"或"全称让步条件句",并进一步与结果小句糅合。在此过程中,上位成分在"截省"语境逐渐省略。汉语疑问词任指用法的形成是话语成分句法化的典型实例。不定限定词"任何"是清末语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仿词。
张定
关键词:疑问词任指
追问标记的语源模式的跨语言考察
2014年
追问标记是表示对问题答案的追究语气的语言表达式。追问标记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终竟义词、表示时间先后的词、真值验证词、否定极项、统括性范围词、重复/追加义词、PDN-型固定短语。终竟义词易演变为追问标记是因为它含有极量意义。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易演变为追问标记,是因为追问标记总位于初次询问之后、追加询问之前。真值验证词、否定极项、追问标记、统括性范围词可以共标,是因为前三者的强调作用是一以贯之的,以统括性范围词呈现的[+完全]义素为基础,区别只在于强调对象是肯定语气(完全肯定),还是否定语气(完全否定),抑或疑问语气(完全疑问)。重复/追加义词能演变为追问标记是因为追问标记的优选话语模式是追加询问。PDN-型固定短语易演变为追问标记则是因为它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张秀松
“V到”格式的语义关系演变被引量:4
2012年
现代汉语中"V到"结构的语义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①V+到+空间;②V+到+时间;③V+到+受事的范围;④V+到+程度;⑤V+到+V的受事。学者们大都认为这五种句法语义环境之间有语法化路径上的源流关系。文章穷尽调查了《敦煌变文集校注》、《祖堂集》、《梦溪笔谈》、《朱子语类辑略》等文献中的"到"字相关结构,认为在历史上这五种语义关系的语法化来源各不相同:⑤中表完成的"到"来源于结构①;②中的"到"来源于表示到达某时间点的动词"到";③、④中的"到"来源于表示抽象到达义的动词"到";②③④⑤类型本身并没有语法化路径上的前后关系。
杜轶
关键词:语义演变
终竟义语词肯定副词用法的历史形成与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在汉语史上,以"到底""毕竟"为代表的终竟义语词曾具有"无论如何"义肯定副词用法。其"无论如何"义位在行、知、言三域分别实现为"一定,非(要);坚决,就是""一定,肯定"和"千万,万万"三个义面。其中,前两种意义的"到底""毕竟"等分别是动力情态副词和认识情态副词。它们始见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到底""毕竟"的动力情态副词用法和"终于,终究"义时间副词用法之间、认识情态副词用法和"毕竟"义评注语气副词用法之间,存在词义上的[前景-背景]倒置关系。动力情态副词"到底""毕竟"等与"高低"类正反叠结副词具有相似的多义模式和句法分布源于其语义结构上的兼容性。
张秀松
关键词:时间副词语义结构
疑问语气副词“究竟”向名词“究竟”的去语法化被引量:7
2014年
文章考察现代汉语中的"原委,真相"义名词"究竟"的历史形成,论证现代汉语中的"原委,真相"义名词"究竟"不可能来源于古汉语佛源名词"究竟"或古汉语"尽头"义"究竟"。因为佛源名词"究竟"仅限于佛教语域,其意义"最高境界/最高智慧、根本大法/要旨"与现代汉语名词"究竟"的词义相去较远;"尽头"义"究竟"在汉语史上用例极少。文章从语言表达的省力原则和明晰原则的互动以及"究竟"的"打算"义名词用法的出现角度,论证现代汉语"原委,真相"义名词"究竟"是从古汉语中处于疑问宾语从句句首的疑问语气副词"究竟"去语法化而来。运用该历时演变可以对现代汉语中的"原委,真相"义名词"究竟"仅用于宾语位置等句法特点作出合理解释。
张秀松
时间副词“一度”的语义演变被引量:15
2011年
本文基于"一度"的共时用法讨论其语义的历时演变,证明"一度"的意义历史上曾经历"动量义(‘一次’)>时量义(‘一阵’)>经历义(‘过去发生’)"这样的演变路径,而这种演变的语用和句法条件则是已然语境和"一度VP"这种句法分布。
于立昌吴福祥
关键词:语义演变语法化
基于认知处理和逻辑规则的语义演变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在坚持语义构建论的基础上,从认知处理和逻辑运算的角度探讨词语的规则多义性和其语义演变、短语或跨层组合的词汇化、实词的语法化、否定羡余结构的出现,从而为这些现象提供统一的理论解释。文章认为,基于[前景-背景]倒置、识解精细度变化等认知处理和逻辑运算而形成的限定与排除的伴随关系、蕴涵定义律、限定算子与全称量词转换律、"总括-限定"之对立与转折关系的等价性、蕴涵式对存在量化的单向蕴涵,是上述现象得以形成的认知-逻辑机制。
张秀松
关键词:逻辑推演总括蕴涵
试谈“类推”在语义演变中的地位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首先介绍各种不同的类推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在语义演变中的地位。这里所说的语义演变,包括两方面:一、实词内部的词义演变,二、语法化中的语义演变。就实词内部的词义演变而言,类推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在语法化中,类推是一个重要的机制;但类推是否也是语法演变的动因,则很难证实。对有的激进的语言学家而言,"类推"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是语言演变最重要的推进力,这个观点是值得怀疑的。
李明姜先周
关键词:类推语义演变语法化
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被引量:15
2012年
本文将传统所说的语序演变离析为"语序选择"和"语序创新(语序演变)",指出以往所揭示的汉语语序演变多为语序选择,汉语史上严格意义的语序创新殊为罕见。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动因可能是标准语或官话方言语法结构的扩散,以及北方非汉语对汉语的影响。
吴福祥
关键词:历史语法
语气副词“到底”的历史形成被引量:17
2012年
关于"毕竟"义"到底"和"究竟"义"到底"的历史形成问题,学界有串联说、并联说和混合说三种观点。本文基于对大规模语料的封闭考察,驳斥混合说和串联说,并对并联说进行修正。文章结合方言和外语相关现象,论证"毕竟"义和"究竟"义"到底"源于编码"说到底"义的短语"到底"。
张秀松
关键词:语气副词语法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