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X029)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吴树勤杨学坤刘晓东赵凤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工商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道德
  • 4篇儒家
  • 3篇荀子
  • 2篇义利
  • 2篇先秦儒家
  • 2篇财富观
  • 1篇道德养成
  • 1篇道德主义
  • 1篇道德自觉
  • 1篇养成
  • 1篇以德为本
  • 1篇义利观
  • 1篇儒家思想
  • 1篇市场经济
  • 1篇视阈
  • 1篇群居和一
  • 1篇忠恕
  • 1篇忠恕之道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实现

机构

  • 8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吴树勤
  • 3篇杨学坤
  • 1篇赵凤娟
  • 1篇刘晓东

传媒

  • 3篇山东工商学院...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以德为本的儒家财富观
2019年
传统儒家通过区分性和命,提出物质性财富和精神性财富两类不同财富。正是对不同财富的追求和财富获取原则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不同人生价值观。儒家强调立足人的道德本性,努力实现对仁义等精神性财富的追求,人们对此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是理所应当承担的道德使命。君子以义为利,固守本分,推己及人,显示了传统儒家财富观鲜明的道德特征。
吴树勤
关键词:儒家思想财富观道德
先秦儒家财富观的道德主义及现代价值
2020年
先秦儒家以义利关系为基础形成了道德主义的财富观体系,按层级关系由低到高分别是重义兼利、以义取利和舍生取义。先秦儒家的道德主义财富观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财富观,有助于制衡市场经济的“逐利”本质。
张传霞王欢欢
关键词:义利观市场经济
先秦儒家论礼仪化生活普及的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儒家把孝悌亲情视为"为仁之本",它是人与生俱来所具有的真情实感,是人的行为准则和礼仪道德规范培养的基础。礼仪教育当自孝弟始,由家庭教育做起,同时不局限于家庭血缘亲情,孔子提出了礼仪教育的实施机制——"忠恕之道",且由士大夫阶层作为"以身体道"的群体去推广实施。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原则,并构筑了贯穿于个人、家族、社会和国家事务的方方面面的礼仪化人生。在不同礼仪场合,不同角色都有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儒家重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吴树勤赵凤娟
关键词:忠恕之道
义利相持而长的荀子财富管理思想被引量:1
2019年
孔孟等儒家学者都有重义轻利和以义为利的倾向。荀子则不同,荀子明确提出义利相持而长的财富管理思想,既充分肯定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和精神财富的追求的合理性,又强调财富必须按照礼义道德原则加以管理。荀子主张用"礼"和"法"的社会机制来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调节和塑造良好的社会秩序,进而实现既有合作,又各尽其能,既有差异,又各得其宜的"群居和一"的理想社会状态,才能够达成社会财富的拥有和社会有效治理的"善"的局面。
杨学坤吴树勤
关键词:荀子群居和一
传统儒家礼仪教育与民众生活价值的自我实现被引量:5
2014年
传统儒家所论礼,强调其作为提升引导民众生活质量的行为价值原则的意义,而不是固着于条文细则等外在形式。礼仪是称情而立文,它直接关联民众的情感生活,是一种最普遍化的生活形式,它对民众生活具有直接的人文价值教化意义。礼仪教育重在引导民众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自我实现和超越,个人的道德价值是不断在当下情感生活中敞开的通性,它源于孝悌血缘亲情,并有道德的升华,因而具有普遍性意义。
吴树勤刘晓东
关键词:礼仪教育自我实现
理论与实践张力关系中的荀子的“礼义之统”思想
2012年
"统类"思想在荀子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礼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则,把握礼义之统,是个人道德成就和社会历史文化形成的根本。牟宗三等先生重视荀子的"统类"思想,同时指出,按荀子思想逻辑,其"礼义之统"是无根的,存在"本原不足"的问题。其实荀子自觉意识到这一理论难题,因而在人性论上做了结构性说明,并论证人之价值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张力关系中展开与实现。荀子思想赋予了现实中的人们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吴树勤杨学坤
关键词:荀子
道德自觉视阈中的荀子礼法统一思想
2013年
荀子批判性地继承孔孟儒家思想,同时又紧密结合当时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的重要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强调道德自觉对于维持社会礼法秩序的重要作用,民众生活中的道德与价值引导是社会秩序建设的根本。荀子强调"隆礼重法",但是,"法"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独立的环节,"法"以"礼"为前提,"礼"的本质就是道德,它是制定具体仪式法度的一般原则。荀子认为,人应该有一种"礼法统一"的道德自觉。不同于孔孟所强调的道德良知的先天性,荀子强调道德自觉是后天培养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礼法在人心不断获得切实统一,同时,通过修为和创造,人的质朴性情不断获得道德内涵,由此而成就道德人格。荀子认为,圣人知通统类,在道德自觉层面完全实现了礼法统一,他们领悟了礼义之统,化民成俗,引导社会时代潮流前进。
吴树勤杨学坤
关键词:礼法道德自觉荀子
孔子论道德养成的生活根基
2012年
孔子强调从"文"和"质"统一的角度理解人,把孝悌的本源性情感这种人最切近日常生活情感看作道德养成的根基。孔子把"孝"的概念和"德"、"仁"、"礼"统一了起来,并以"孝"为德之本、礼之本和行仁之本,强调只有立足内在孝德本性的修养才能成就人。
吴树勤杨学坤
关键词:道德养成孔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