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125014)
- 作品数:15 被引量:543H指数:11
- 相关作者:王会军郎咸梅姜大膀高学杰赵宗慈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CO_2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对我国沿海台风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11
- 2003年
-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ERO R_(21)L_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CO_2加倍情况下影响中国的台风变化的数值试验研究。首先分析了区域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区域模式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而对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全球模式有了较大提高。随后就温室效应对台风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计算区域内台风生成的个数将有一定增加,而登陆我国的台风数目会有明显增加;同时台风的路径将以由南向北移动,在华南登陆影响我国的方式为主。
- 高学杰林一骅赵宗慈Filippo Giorgi
- 关键词:气候模拟区域气候模式温室效应台风活动
-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气候变化的最新情景预测被引量:97
- 2004年
- 在最新的SRESA2和B2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 ,利用国际上 7个气候模式针对未来全球变暖的数值模拟结果 ,本文着重分析了东亚区域气候 2 1世纪的变化趋势 .研究揭示 :中国大陆年均表面气温升高过程与全球同步 ,但增幅在东北、西部和华中地区较大 ,且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 ;全球年均表面气温增幅纬向上大体呈带状分布 ,两极地区最为明显 ,并在北极地区达到最大 ;此外 ,2 1世纪后半段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年平均强升温幅度主要来自于冬季增温 .在 2 1世纪前 5 0年 ,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除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青藏高原大部分夏季降水量外 ,不会对中国大陆其余地区的年、季节平均降水量产生较大影响 ;
-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 关键词:温室气体全球变暖东亚气候
- 东北夏季气温变异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的关系被引量:46
- 2006年
- 利用1951~2000年中国东北地区23个台站资料,对东北夏季气温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变化除具有整体的一致性外,东北南部和北部的夏季气温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都表现出很大不同,其中北部区域的夏季气温在1987~1988年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另外,剔除夏季气温全区一致变化的年份后,南北两区夏季气温与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的关系表明:突变前,影响北部和南部冷/热夏季的大气环流形势存在显著的不同,关键海域亦有很大差异:影响南部的为中纬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部分海域,影响北部的主要为ENSO事件;突变后,两区的夏季气温及相应大气环流和关键海区都趋于一致.在整个分析时段内,北部夏季气温与东亚夏季风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南部的关系则不明显.
- 孙建奇王会军
- 关键词:东北夏季气温大气环流ENSO
- 耦合模式长期积分中东亚夏季风与ENSO联系的不稳定性被引量:11
- 2004年
- 通过对挪威卑尔根全球大气 -海洋 -海冰耦合模式 30 0a控制积分结果进行交叉子波分析 ,揭示了东亚夏季风 (EASM )与同期Ni no3区 (90 °W~ 15 0 °W ,5 °S~ 5 °N)海洋表面温度异常的相关关系在长期变化中是不稳定的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气候要素场在二者联系的紧密 (HCP)和微弱 (LCP)时期差别显著 ,在HCP时期 ,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出现一对耦合的异常气旋和反气旋性环流系统 ;东南亚地区对流层低层表现为强东风异常 ,风速的年际变率加大 ;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层温度和位势高度场的年际变率普遍加强 .此外 ,中国夏季降水与同期Ni
- 姜大膀王会军Drange Helge郎咸梅
- 关键词:ENSO
- 东亚地区夏季7~8月大气环流季节演变异常的内部动力学过程被引量:19
- 2006年
- 利用NCEP/NCAR1958~1999年月平均再分析数据集,本文分析了7-8月东亚大气环流季节演变异常,包括提前和延迟这两种情形,及其与沿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内部动力学过程的联系,比较了与气候季节演变进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存在着两个地理位置固定的遥相关型,探讨了二者位相与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关系,讨论了此类波列的出现与内部动力学过程的可能联系.
- 廖清海陶诗言王会军
- 关键词:遥相关副热带西风急流
- 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东亚现代气候被引量:53
- 2006年
-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9层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单向嵌套,对东亚现代气候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检验和分析该嵌套模式的性能.已完成的10年积分结果表明,单向嵌套RegCM2由于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较完善的物理过程,因此对地面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形势和季节变化趋势都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且较与之嵌套的IAP-AGCM的模拟效果有较大改善,如在中国区域,它模拟的年均地面气温与实况的空间相关系数由全球环流模式的0·92提高到0·94,模拟的年均降水由0·5提高到0·7.这与嵌套RegCM2能模拟出IAP-AGCM所不能分辨的中尺度信号有很大关系.
- 鞠丽霞王会军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
- SRES A2情景下中国气候未来变化的多模式集合预测结果被引量:120
- 2004年
-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资料中心的模式预测结果 ,本文分析了SRES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中国大陆 2 1世纪前 30年的 10年际气候变化趋势 .研究揭示 :大陆冬季和夏季表面温度、表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升高 0 .3~ 2 .3℃、0 .1~ 2 .0℃、0 .5~ 2 .7℃ ,增幅大体上呈现东西向带状分布 ,由南至北升温逐渐加强 ,且增幅随时间加大 .此外 ,上述三气候要素冬季升温幅度要大于同期夏季、表面最低温度升幅要强于同期表面最高温度 ,冬季和夏季表面温度的季节内变化范围减小 .冬季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异常幅度在 - 1.0hPa至 0 .4hPa之间变化 ,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表现为南正北负、随时间推进异常幅度有所加大 ,正负交界面向南扩展 ;同时 ,东北、华北和西部海平面气压负异常较大 .夏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空间分布与冬季相似 .2 0 0 1~ 2 0 30年 ,青藏高原大部、大陆东南部和河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 0 .1~ 0 .8mm/d .
-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 关键词:气候预测海平面气压降水
- 中国冬季气候可预测性的跨季度集合数值预测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格点九层大气模式(IAP9L-AGCM),从1969~1998每年秋季出发对冬季气候可预测性进行了系统性跨季度集合回报试验研究,探讨了中国冬季季节平均气候异常的可预测性问题.结果发现,模式对冬季可预测能力在低纬大于高纬,且在海洋上通常大于陆地,后者以气温尤为明显;对流层位势高度场的可预测区域随高度增加纬向分布变化不大,但带状分布减弱,日界线附近可预测程度明显降低.分析的大气要素场中,表面气温和位势高度场的可预测性最大,降水的相对最小.尤其是在LaNina事件中,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冬季气候的可预测程度明显受ENSO信号的影响.通过比较回报与实测表面气温的年际变化,发现模式对我国东北及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势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 郎咸梅王会军姜大膀
- 关键词:冬季气候可预测性
- 温室效应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影响——数值模拟被引量:9
- 2004年
- 利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嵌套一个全球模式,进行了CO2加倍情况下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CO2加倍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升高,升高值一般在2.3~2.5℃以上,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同时,其大部分区域的降水也将增加,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但年平均的增加率仅为7%,也低于全国平均值。温室效应会使该地区的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升高,降水日数增多。夏季降水的增多可能会导致这一地区夏季更多的洪涝灾害。
- 高学杰林一骅赵宗慈Filippo Giorgi
- 关键词:温室效应气候变化数值模拟区域气候模式长江中下游
- 应用IAP9L-AGCM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的预测及效果检验被引量:17
- 2004年
- 利用中科院大气所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IAP9L-AGCM)和IAP-ENSO预测系统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实时集合预测及其检验。结果显示,IAP9L-AGCM较好地预测出了2002年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的分布形势,如华南、我国西部多雨,黄河和长江流域之间大范围干旱等;850hPa减弱的夏季风、青藏高原辐散中心以及北太平洋上空的异常气旋性环流中心亦被较好地预报出来;不足的是,模式对降水异常细致分布的预测能力有限。预测结果还表明,该模式对夏季(6—8月)平均降水的预报技巧要高于月平均状况,且月平均预报的准确度从6—8月依次递减。
- 郎咸梅王会军周广庆姜大膀
- 关键词:平均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