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0JY0083)

作品数:31 被引量:478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廷轩张锡洲郑子成余海英戢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省烟草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氮高效
  • 6篇氮高效利用
  • 6篇氮素
  • 6篇水稻
  • 6篇利用效率
  • 6篇磷素
  • 6篇基因
  • 6篇基因型
  • 5篇大麦
  • 4篇玉米
  • 4篇丘陵区
  • 3篇养分
  • 3篇野生
  • 3篇野生大麦
  • 3篇生态
  • 3篇生态型
  • 3篇丘陵
  • 3篇转运
  • 3篇籽粒

机构

  • 31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四川省烟草公...
  • 2篇四川省水土保...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四川省烟草专...
  • 1篇四川省第一测...
  • 1篇巴中市农业局
  • 1篇眉山市农业局

作者

  • 30篇李廷轩
  • 21篇张锡洲
  • 12篇郑子成
  • 11篇余海英
  • 11篇戢林
  • 4篇王永东
  • 4篇黄亿
  • 4篇王勇
  • 3篇阳显斌
  • 2篇孔祥东
  • 2篇陈光登
  • 2篇何晓玲
  • 2篇颜奕华
  • 2篇吴沂珀
  • 2篇秦凤
  • 2篇徐静
  • 1篇黄平
  • 1篇金伟
  • 1篇刘敏英
  • 1篇张树金

传媒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通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5
  • 8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磷处理下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的富磷特征及根系形态差异被引量:16
2013年
采用水培试验,以矿山生态型和非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为材料,设置50,100,200,400和800 mg/L五个磷处理,探讨2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对磷的富集能力以及根系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供磷浓度的增加,2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生物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磷400 mg/L时最大;而不同供磷浓度下,均表现为矿山生态型生物量高于非矿山生态型。2)2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根、茎、叶磷含量随着供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矿山生态型高于非矿山生态型,其中叶片磷含量最高能达到22.85 g/kg。3)在一定范围的高磷水平下,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的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和侧根数均大于非矿山生态型,而平均直径差异不大。表明高磷条件下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具有较好的富磷能力,而良好的根系形态是其富磷的重要特征。
刘霜李廷轩戢林张树金
关键词:根系形态
不同磷效率小麦对磷的吸收及根际土壤磷组分特征差异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磷组分特征及磷高效小麦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活化利用特征,以探明磷高效小麦高效吸收利用磷素机理。【方法】在土培盆栽条件下,以小麦磷高效品种CD1158-7、省A3宜03-4和低效品种渝02321为材料,研究每kg土中施磷0、10、20和30 mg(表示为0、10、20、30 mg.kg-1)条件下其生物量、磷素积累量、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水溶性磷、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的浓度差异。【结果】不同磷效率小麦生物量、磷素积累量随着施磷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高效品种显著高于低效品种。不同施磷处理,根际土壤水溶性磷浓度均低于非根际土壤。在低磷处理(不施磷、施磷10、20 mg.kg-1)条件下,高效品种根际土壤水溶性磷出现了亏缺,而施磷量较高(施磷30 mg.kg-1)时,其根际土壤水溶性磷则出现了富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浓度为Ca10-P>O-P、Fe-P>Al-P>Ca8-P>Ca2-P,且Ca10-P浓度占无机磷总量的50%以上。不施磷、施磷10 mg.kg-1,高效品种根际土壤中Ca2-P浓度是低效品种的1.22和1.23倍、1.31和1.59倍。低效品种根际土壤Al-P浓度在不施磷处理下是高效品种1.13和1.23倍。施磷量减少,不同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均表现出O-P、Fe-P的减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4种有机磷组分中,以中活性有机磷浓度最高,其次为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而活性有机磷的浓度最低。不施磷和施磷10 mg.kg-1处理,低效品种渝02321根际土壤活性有机磷浓度是高效品种CD1158-7和省A3宜03-4的2.00与1.76倍、1.68与1.63倍。【结论】磷高效小麦具有较强的磷素积累、物质生产和水溶性磷吸收能力。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品种活化吸收Al-P、Ca-P、活性有机磷能力强于低效品种。
张锡洲阳显斌李廷轩郑子成林玲杨顺平
关键词:小麦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
基于“3414”试验的川中丘陵区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旨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及施肥指标,为当前生产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汇总了川中丘陵区2005—2009年61个县(市、区)油菜"3414"田间试验数据,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以油菜的相对产量为标准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5个等级;确定肥料推荐用量时,氮肥采用"区域总量控制"的方法计算区域内的平均适宜施氮量,磷、钾肥量则由肥料最佳用量与速效养分含量的关系拟合得出。【结果】(1)川中丘陵区油菜地的氮肥平均适宜施氮量为(170±50)kg.hm-2,低肥力土壤氮肥用量上限为250kg.hm-2。(2)当油菜地土壤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处于低等级(AP<5 mg.kg-1;AK<30 mg.kg-1)时,磷(P2O5)、钾肥(K2O)用量分别为100—120 kg.hm-2、90—110 kg.hm-2;较低等级(AP,5—15 mg.kg-1;AK,30—6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70—100 kg.hm-2、70—90 kg.hm-2;中等级(AP,15—25 mg.kg-1;AK,60—12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50—70 kg.hm-2、50—70 kg.hm-2;较高等级(AP,25—45 mg.kg-1;AK,120—24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30—50 kg.hm-2、30—50 kg.hm-2;高等级(AP,>45 mg.kg-1;AK,>24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30 kg.hm-2、<30 kg.hm-2。【结论】当前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油菜养分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减施氮、磷肥(特别是氮肥),增施钾肥的特点。
黄亿李廷轩张锡洲戢林
关键词:油菜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
水稻镉耐性差异及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的筛选被引量:45
2013年
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 cultivars,CSCs)的培育提供遗传材料。以收集的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145种水稻亲本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研究水稻植株生长性状和镉积累特征,比较不同材料的镉耐性和镉积累差异,并以耐性指数和镉含量为指标,筛选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在镉胁迫条件下,水稻生物量和株高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根长和根冠比呈不同程度增加。(2)恢复系各材料间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79倍和6.45倍,保持系各材料间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00倍和2.98倍。(3)根据耐性指数差异将恢复系和保持系各分成耐性不同的5类,并将耐性较强材料进行镉积累差异分类,得到恢复系镉低积累种质资源13种,分别是"MR183"、"MR86"、"R047"、"R364"、"泸恢602"、"泸恢615"、"泸恢17"、"GR548/M63//527_2"、"R18"、"成恢838"、"GR548/M63//M63_5"、"GRL17/IRBN95-199_3"和"GRL17/ATTP//L17_3";保持系镉低积累种质资源2种,分别是"玉香B"和"D62B"。(4)镉耐性较强材料中,高积累材料的镉含量和镉积累量表现为恢复系中分别为低积累材料的1.97倍和2.03倍,保持系中分别为低积累材料的1.43倍和1.40倍;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在两系的低积累材料间无明显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材料培育镉安全品种将成为解决镉安全威胁的关键。
张锡洲张洪江李廷轩余海英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保持系
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特性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特性和氮素积累特征,并探讨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结果表明,1)高效基因型水稻在保证高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产量为低效基因型的1.74-2.37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低效基因型高23.97%-70.55%。2)高效基因型干物质量积累高峰期出现在抽穗-成熟阶段,而低效基因型出现在分蘖-拔节阶段;高效基因型干物质量在分蘖-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阶段分别是低效基因型的1.12,1.49和5.85倍,差异显著。3)高效基因型在分蘖期(移栽后32d)进入氮素高速积累时期,并在48d时积累速率达到最高(美国谷、IR31892-100-3-3-3、IRIT216分别为11.32,12.36和15.83mg/d·株),且持续时间长达49d;而低效基因型也是在分蘖期进入氮素高积累时期,并在37d时积累速率达到最高(加早935、IR32429分别为9.31和7.25mg/d·株),但维持高积累速率的时间较高效基因型短12d。4)抽穗-成熟阶段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贡献率分别为62.65%和47.42%;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4.51%和8.77%,对氮素收获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2.14%和15.90%。表明,抽穗至成熟期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的积累与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关系密切,分蘖至抽穗期是水稻氮素营养管理的关键阶段。
戢林杨欢李廷轩张锡洲余海英
关键词:干物质量氮素利用效率
烟草对土壤铅的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开展烟草不同生育期铅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铅处理对烟草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生育前期比生育后期更明显;烟草根系对铅的阻滞作用较强,以限制铅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烟草各生育期根、茎和叶中铅含量均随土壤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根部的上升幅度最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烟草各器官铅含量从团棵期至现蕾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部铅含量从现蕾期至成熟期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添加外源铅后,烟草生育期内茎和叶的铅转运系数分别介于0.35—1.00和0.25~0.91之间,茎和叶的转运系数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和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烟草各器官中铅含量介于13.8~180.74mg·kg^-1之间,各器官铅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各器官铅积累量总体为叶〉根〉茎,但成熟期在T2和T3处理下表现为根〉叶〉茎。在土壤铅浓度较低时,烟草体内铅较易向地上部分转运,旺长期至现蕾期阶段是烟草体内铅向地上部分转运的关键时期。
颜奕华郑子成李廷轩张锡洲王勇
关键词:转运烟草
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生育后期氮素分配与转运特性被引量:9
2014年
选择前期筛选出的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为试验材料,以低效利用基因型为对照,采用土培试验,在低氮(100 mg·kg-1)和正常施氮(200 mg·kg-1)下,研究了高效和低效基因型水稻生育后期不同器官的氮素分配量、转运量和转运效率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效基因型水稻相比,高效基因型在低氮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其产量为低效基因型的1.75倍,氮肥利用率高达50.9%,而低效基因型仅为36.4%.与正常施氮相比,低氮更有利于提高氮素在高效基因型穗部的分配量,穗部积累量在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了34.2%、2.5%和0.5%,而低效基因型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却分别降低了23.5%和15.6%.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在高效基因型不同器官的分配比例为扬花期:叶>茎鞘>根>穗,灌浆期:穗>叶>茎鞘>根,成熟期:穗>茎鞘>叶>根,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穗部的分配比例明显增加.在低氮和正常施氮下,高效基因型氮素转运量表现为叶>茎鞘>根,而低效基因型表现为茎鞘>叶>根;高效基因型氮素转运效率分别为60.8%、60.3%,分别为低效基因型的1.67、1.55倍.因此,高效基因型抽穗后叶片较高的转运效率为籽粒的灌浆结实奠定了良好基础.
戢林李廷轩张锡洲余海英郑子成
关键词:水稻转运
川西低山丘陵区植茶土壤团聚体矿质氮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研究植茶对土壤团聚体全氮和矿质氮的影响可为茶园土壤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茶树品种(福鼎大白、川茶3号、川农黄芽早和川沐217)对土壤团聚体中全氮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径减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其含量约占总量的38.32%~66.26%。(2)各植茶品种土壤全氮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呈先减小后平稳的趋势,而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趋势则相反。(3)种植福鼎大白土壤各氮组分含量高于其他品种,2个土层矿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4)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储量均在>2 mm粒径团聚体最高,分别为6.25~11.44 kg/hm^(2),13.09~42.66 g/hm^(2),14.38~51.03 g/hm^(2)。(5)种植川农黄芽早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储量均高于其他品种。研究结果可为川西低山丘陵区植茶土壤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于子涵郑子成王永东李廷轩
关键词:铵态氮硝态氮水稳性团聚体
磷高效利用野生大麦基因型筛选及其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16份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在相同供磷水平下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探讨磷高效野生大麦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扬花期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CV=11.6%、12.4%)、成熟期磷素籽粒生产效率(CV=13.7%)基因型间差异较大.不同生育时期磷高效基因型IS-22-30和IS-22-25生物量、磷积累量和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IS-07-07,且高效基因型的籽粒产量分别是低效基因型的3.10和3.20倍.不施磷、施磷30 mg·kg-1条件下,不同磷素利用效率野生大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且高效基因型较低效基因型根际土壤水溶性磷亏缺量更大.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为Ca10-P>O-P>Fe-P>Al-P>Ca2-P>Ca8-P.在拔节期和扬花期,施磷30 mg·kg-1条件下,磷高效基因型根际土壤Ca8-P含量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而Ca2-P含量显著低于低效基因型;不施磷条件下,高效基因型根际土壤Ca2-P和Ca8-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且根际土壤Ca10-P均减少.施磷30 mg·kg-1条件下,根际土壤Fe-P和O-P含量均表现为高效基因型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Al-P含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不施磷条件下,高效基因型根际土壤Al-P、Fe-P和O-P含量均显著低于低效基因型.低磷胁迫下,高效基因型活化吸收Ca2-P、Al-P的能力强于低效基因型.
徐静张锡洲李廷轩余海英戢林
关键词:野生大麦磷素利用效率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
不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侵蚀及磷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研究川中丘陵区紫色土零散坡耕地在玉米成熟期由降雨引发的水土流失及磷素流失特征,为该区坡耕地养分流失预测评价、防治以及协调区域土地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微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成熟期,对平作、顺坡垄作及横坡垄作3种耕作方式的地块进行人工降雨,降雨强度为1.7 mm.min-1,历时40 min。研究人工降雨对地表侵蚀、壤中流量及其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顺坡垄作地表侵蚀量及磷素流失量均最大,其壤中流及磷素流失最小;横坡垄作地表侵蚀量及磷素流失量最小,而壤中流损失较大。不同耕作方式下壤中流总量虽然较地表径流少,但是其磷素含量却很高,总磷浓度均达到了0.2 mg.L-1,约为地表径流的1.3倍。【结论】紫色土零散坡耕地不易采用顺坡垄作,横坡垄作能很好的控制土壤侵蚀,但在日常耕作管理中需注意对垄的修复保护。在整个侵蚀过程中3种耕作方式的径流损失及磷素流失均以地表损失为主,径流中磷素以可溶性磷流失为主。
何晓玲郑子成李廷轩
关键词:玉米耕作方式紫色土土壤侵蚀磷素流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