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21)

作品数:14 被引量:340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小利许明祥赵继红李秀彬朱会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3篇黄土丘陵
  • 2篇生物反应
  • 2篇生物反应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粮食安全
  • 2篇膜生物
  • 2篇膜生物反应器
  • 2篇景观
  • 2篇径流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耕地
  • 2篇沟壑
  • 2篇反应器
  • 2篇废水
  • 1篇地表水
  • 1篇动态膜
  • 1篇动态膜生物反...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河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李小利
  • 3篇许明祥
  • 3篇赵继红
  • 2篇马安然
  • 2篇陈利顶
  • 2篇刘国彬
  • 2篇李秀彬
  • 2篇朱会义
  • 2篇吕一河
  • 2篇吕昌河
  • 1篇汪亚峰
  • 1篇罗春燕
  • 1篇余新晓
  • 1篇郑世清
  • 1篇李子君
  • 1篇李素英
  • 1篇辛良杰
  • 1篇齐治军
  • 1篇孙宁
  • 1篇田风霞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油田土壤和地表水石油污染特征被引量:22
2009年
陕北黄土丘陵区大规模油田开发产生的石油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油田开发区(油区)石油污染特征,选取陕北油田开发体制不同的2个典型流域燕沟和巴家河,对油区土壤和地表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油区井场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石油污染含量为5.5~131.2g/kg,其中原私人开发的巴家河油区污染更严重。采用单井脱水工艺的巴家河油区水体石油类污染指数严重超标,采用集中脱水工艺的燕沟油区水体则没有受到明显的石油污染,采油废水进入水体是前者石油类污染的主要原因。
李小利刘国彬许明祥
关键词:陕北油田地表水石油污染
缺氧-好氧法+新型外置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乳品废水研究
2011年
利用缺氧-好氧法(A/O)+外置膜生物反应器(MBR)对乳品废水进行试验,MBR与A/O工艺结合,强化脱氮,利用气液混合泵曝气代替鼓风曝气。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泵充氧效率高、能耗低。进水COD和NH3-N、TN、TP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994 mg.L-1和38.7、76.3、8.8 mg.L-1时,出水COD和NH3-N、TN、TP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7.8mg.L-1和6.9、16、1.27 mg.L-1,去除率分别为98.2%和82%、78.9%、85.7%。
马安然李小利赵继红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了小流域土地覆被物的主要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黄土丘陵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安塞县的大南沟、纸坊沟、县南沟3个小流域,选取172个样地调查了植被、枯落物及生物结皮等土地覆被物的盖度、厚度及所处的地形条件等数据,并运用SPSS13.0进行了分析。【结果】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覆被物以草本盖度最大,枯落物和生物结皮盖度次之,乔木和灌木盖度较小;植被盖度在沟坡大于梁峁坡,阴坡和半阳坡大于阳坡,不同坡度之间无显著规律,不同地形条件下枯落物盖度的变化与植被的变化趋势一致,生物结皮盖度的空间分布与植被盖度和枯落物盖度呈相反趋势;小流域9个土地覆被物指标可以归为3类土地覆被物因子,即地表覆被物、近地覆被物和地上覆被物。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布受地形因子及土地覆被物之间的影响,乔木盖度受地形影响较大;灌木盖度受坡度影响较大;草本盖度主要受乔木盖度的影响;枯落物受乔灌草盖度影响较大,受地形类因子影响较小;苔藓、藻类盖度及生物结皮盖度主要受枯落物、草本盖度等近地因子的影响。【结论】流域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布特征与水土流失状况密切相关,在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地形条件进行合理的植被配置,进而形成优化的土地覆被物配置,促进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齐治军许明祥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空间分布特征
近30年延安市耕地变化的政策背景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10
2010年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以巩固现有生态退耕成果,是目前和未来中国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最早开始退耕试点的延安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资料,分析了延安市近30年耕地变化过程、耕地变化的政策背景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面积逐步减少是延安市1978年以后耕地变化的长期趋势,减少的耕地主要流向果园、林地和草地;政策措施对退耕过程虽具有显著的加速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耕地的长期流向最终决定于各种用途间的比较效益和农户的生产投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要形成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必须改变退耕土地的比较效益和农户的生产投入能力。
朱会义吕昌河
关键词:耕地变化退耕还林
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政策启示被引量:167
2007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耕地利用中,农户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追求逐步由耕地产出最大化向劳动力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粮食生产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在下降,导致我国粮食生产中耕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1998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省(市)区甚至出现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下降的情况。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这一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分析上述情况后认为,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需要在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以缓解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农户目标之间的冲突。
朱会义李秀彬辛良杰
关键词:耕地利用粮食安全
用回归树模型分析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因子对NDVI变异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基于延安市1998年4月到2008年7月SPOT VEGETATION的旬合成NDVI数据,以及同时期延安市的气象资料,用回归树法分析了影响该地区NDVI年内及年际变异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显示:各气象因子对NDVI变异性的影响随季节及滞后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气温和降水是影响NDVI年内变异的主要气象因子;导致NDVI年际变异的气象因子为平均最高气温.回归树在判断影响NDVI的主要气象因子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它无法建立气象因子与NDVI之间的定量表达关系,从而限制了对其更加广泛的应用.
刘洋刘洋吕一河郑海峰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NDVI
改良射流曝气外置式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常规外置MBR的基础上改变曝气方式,变鼓风曝气为间歇射流曝气;优化射流器和循环加压泵组合方式,并将其用于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结果表明,改良后的间歇射流曝气可以代替鼓风机曝气并且提高了充氧效率。进水COD平均为407 mg.L-1,NH3-N、TN平均质量浓度为21.2 mg.L-1和41.5 mg.L-1时,出水COD为11.5~30.7 mg.L-1,去除率为93%~97%;出水NH3-N、TN质量浓度为3.9~10.2 mg.L-1和10.1~17.8 mg.L-1,去除率分别为52.2%~81.5%和57.1%~75.6%。
马安然李小利赵继红
关键词:射流器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冲突——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27
2007年
安塞县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从土地利用和生态服务功能变化与冲突的角度,分析安塞县农业、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变化过程与相互作用,指出安塞土地利用变化突出表现为坡地耕垦所引发的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生态服务功能的冲突则主要表现为食物生产与水土保持之间的矛盾。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实现食物安全的同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是完全可能的。
吕昌河程量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人口粮食安全水土保持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基于^(137)Cs示踪的定量评价被引量:16
2009年
基于137Cs示踪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流域土地利用强度逐渐减弱;1980—2006年间,研究区坡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从94.9hm2下降到0.2hm2,乔木林地面积由0增加到51.1hm2,灌木林地面积由0增加到19.2hm2,果园林地面积由0增加到18.0hm2,荒草地面积趋于稳定,由76.9hm2增加到80.1hm2.研究期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依次为:坡耕地>灌木林地>果园林地>荒草地>乔木林地;1980、1984、1996和2006年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分别为6408.9、5362.4、4903.9和3641.4t.km-2.a-1,侵蚀程度由强度变为中度.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该区的水保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
汪亚峰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罗春燕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变化铯-137土壤侵蚀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综述被引量:42
2010年
在分析城绿地系统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即"点、线、面"布局结构和"斑块、廊道、基底"景观结构。综述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对功能的影响、主要进展及其应用,并提出未来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和绿地规划的主要方向,以期对中国未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所启示。
李素英王计平任慧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景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