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8000335)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董金皋郝志敏李志勇辛媛媛候美玲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玉米
  • 10篇玉米大斑病
  • 10篇玉米大斑病菌
  • 10篇斑病
  • 10篇病菌
  • 10篇大斑病
  • 10篇大斑病菌
  • 4篇基因
  • 2篇异三聚体G蛋...
  • 2篇内生细菌
  • 2篇启动子
  • 2篇菌物
  • 2篇抗菌物质
  • 2篇克隆
  • 2篇发酵条件
  • 2篇发酵条件优化
  • 2篇A-C
  • 1篇抑制剂
  • 1篇脂酶
  • 1篇生物信息

机构

  • 10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唐山市农业科...

作者

  • 10篇郝志敏
  • 10篇董金皋
  • 5篇李志勇
  • 2篇辛媛媛
  • 2篇韩建民
  • 1篇郝杰
  • 1篇候美玲
  • 1篇王茜
  • 1篇陆晴
  • 1篇王苗苗
  • 1篇董志平
  • 1篇王青
  • 1篇申珅
  • 1篇司贺龙
  • 1篇赵巍
  • 1篇李丽花
  • 1篇王晶晶
  • 1篇侯美玲
  • 1篇申坤

传媒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脂酶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毒素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通过降解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产生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分子,分别激活下游的Ca2+途径和蛋白激酶C。研究表明,PLC与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及发育过程有关。利用PL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初步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PLC的功能。结果显示,U-73122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的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抑制剂浓度升高而增强;并且可引起芽管的缩短和不规则膨大。此外,U-73122也可以导致病菌粗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明显降低。由此说明PLC可以通过影响菌丝及芽管的极性生长,而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发育;同时参与病菌的毒素合成。
郝志敏郝杰李志勇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磷脂酶C分生孢子
玉米大斑病菌Stga-2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克隆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Gα亚基(Heterotrimeric Gproteinalpha subunit)基因及其启动子,并对其进行异源表达,为深入研究Gα基因的表达规律、基因功能和编码蛋白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简并引物PCR法获得Gα基因的同源片段,再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片段的5′端和3′端侧翼序列,最后采用RT-PCR法扩增基因全长,并对基因结构和上游调控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pET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基因的编码产物。【结果】获得1个玉米大斑病菌Gα基因—Stga-2的全长序列及其上游部分启动子区,并利用pET原核表达系统对Stga-2成功进行了异源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tga-2全长1318bp,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产物包含356个氨基酸残基。在347bp的上游侧翼序列中未发现典型的TATA-box及CAAT-box,但在起始密码子上游30bp处发现了转录起始子特征序列及位于其上游能够起始真菌基因转录的C+T丰富区域,同时还有转录因子Sp1的识别位点、CCA基序(CCAmotif)及CCG重复基序(CCG repeats)等顺式作用元件。【结论】玉米大斑病菌Stga-2及其启动子的成功克隆与表达进一步丰富了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信息学资源,为深入了解植物病原真菌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郝志敏申珅李志勇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异三聚体G蛋白GENOMEWALKING启动子
玉米大斑病菌磷酯酶C基因(StPLC-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真菌性病害,在全球低温潮湿地域的玉米产区多有发生, 发生严重的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变异频繁、生理分化明显,使目前的抗病育种...
郝志敏李志勇董金皋
文献传递
玉米大斑病菌钙调磷酸酶A亚基的克隆与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已知病原真菌钙调磷酸酶A亚基(Calcineurin A,CNA)丝苏蛋白磷酸酶保守结构域设计引物,从玉米大斑病菌cDNA中扩增出CNA基因片段。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手段获得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EF407562)。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只有1个拷贝。CNA特异性抑制剂Cyclosporin A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和附着胞发育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抑制剂浓度呈正相关,相同浓度的抑制剂对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经CsA(5μg/mL)处理后,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不能侵入玉米叶片,初步表明CNA基因参与玉米大斑病菌的致病过程。
李志勇郝志敏董志平司贺龙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物信息学分析环孢素A
玉米大斑病菌Stgb-1基因正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功能初探
2010年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本研究在前期克隆得到的玉米大斑病菌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Stgb-1的基础上,利用pSO-I质粒成功构建Stgb-1基因正反义表达载体,并将反义表达载体用于转化玉米大斑病菌的原生质体,获得了3个突变体菌株,分别命名为anti-GB-1、anti-GB-2和anti-GB-3。其中,anti-GB-2、anti-GB-3的菌落形态与野生型菌株差异较为明显,anti-GB-1则与野生型菌株没有表型差异。利用anti-GB-1对Stgb-1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在反义表达诱导物奎宁酸溶液(15 mmol/L)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萌发率为93.7%,而anti-GB-1的孢子萌发率仅为16%。推测Stgb-1基因调控了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过程。
郝志敏李丽花李志勇韩建民陆晴佟文跃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异三聚体G蛋白反义表达
玉米大斑病菌PP2A-C基因的RNAi载体构建
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是威胁玉米生产的一个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在流行年份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在全球低温潮湿地域的玉米产区多有发生,该病害的丝状病原真菌引起,病菌无性态...
王晶晶申坤郝志敏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PP2ARNAI
玉米内生细菌YY1菌株高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0
2012年
玉米内生细菌Y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有强烈的拮抗作用,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发挥抑菌活性。以培养基的无菌滤液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拮抗活性为检测指标,确定其产生抗菌物质所需要的最佳碳源、氮源及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该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3.0%,蛋白胨2.0%,KH2PO40.02%,MnCl20.01%。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4%,培养基初始pH值为9.0,28℃条件下、120 r/min摇床振荡培养48 h。经发酵条件优化后,其抗菌活性有显著提高。
候美玲辛媛媛郝志敏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玉米大斑病菌抗菌物质发酵条件
玉米大斑病菌PKC基因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及启动子序列分析
玉米大斑病菌是引起玉米产生大斑病的病原真菌,该病害对玉米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玉米大斑病菌从孢子的萌发、附着胞形成及成熟到侵入寄主体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通过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赵巍王青郝志敏韩建民董金皋
文献传递
不同碳源对玉米大斑病菌PKA-C基因表达规律的影响
玉米大斑病是威胁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叶部真菌病害,常给玉米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引起玉米大斑病的病菌,是玉蜀黍凸脐蠕孢(Setosphaeria turcica)。研究表明,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以及致病性主要受胞外的信号转...
王茜王苗苗郝志敏董金皋
文献传递
一株拮抗细菌HJ5高产抗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7
2012年
从黄顶菊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HJ5,是一株具有拮抗玉米大斑病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研究发现,HJ5菌株通过产生并分泌某种胞外物质发挥拮抗活性。为了增强HJ5菌株发酵产拮抗物质的能力,对HJ5菌株发酵条件进行单因子试验以及正交试验,从而确定了HJ5菌株发酵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葡萄糖作为碳源、1%大豆蛋白胨作为氮源、0.01%MnCl2作为添加无机盐,初始pH为8。对HJ5菌株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50/250mL的装液量、2%的接种量、28℃180r/min振荡培养66h。经发酵条件优化后较基础培养基,HJ5菌株拮抗活性增强了近1倍。
辛媛媛侯美玲郝志敏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内生细菌发酵条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