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9MS1103)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元智陆声李志军裴国献刘瑞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数字化
  • 3篇数字化技术
  • 2篇皮瓣
  • 2篇解剖学
  • 2篇成像
  • 1篇低场
  • 1篇低场强
  • 1篇动脉
  • 1篇血供
  • 1篇隐动脉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损伤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皮瓣
  • 1篇皮瓣血供
  • 1篇腓肠
  • 1篇腓肠神经
  • 1篇腓肠神经营养
  • 1篇腓肠神经营养...

机构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巴彦淖尔市医...
  • 1篇赤峰市医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3篇陆声
  • 3篇张元智
  • 3篇李志军
  • 2篇赵建民
  • 2篇刘瑞
  • 2篇裴国献
  • 1篇吴岩
  • 1篇温树正
  • 1篇尤壮志
  • 1篇于静红
  • 1篇王跃文
  • 1篇季晓君
  • 1篇冷辉
  • 1篇武永刚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数字化技术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移植中的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明胶一氧化铅混悬液灌注的新鲜成人尸体标本2具,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全身连续扫描,观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应用Amira 3.1软件对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5例足跟部皮肤缺损、骨外露病人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结果: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准确反映。临床应用5例病人经6~24mo随访,所有皮瓣成活良好。结论:数字化技术可以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直观的、数字化解剖依据。
张元智赵建民李志军吴岩武永刚陆声冷辉刘瑞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数字化三维重建
低场强关节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四肢关节MRI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的扫描成像方法,分析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从而评价四肢关节MRI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关节MRI扫描并追踪,随机选择扫描后一周内经临床关节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占16%(8例),共58个病变膝关节。将其MRI征象及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术中所见及术后诊断进行比较,对其MRI征象与诊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关节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50例患者中,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占87%(51条),关节MRI定性诊断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0.966。后交叉韧带损伤占17%(10条),关节MRI定性诊断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95.7%,诊断符合率为0.948。MRI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是诊断的主要依据,MRI间接征象特异性虽较高,但敏感性较低,当缺少直接征象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时,其间接征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四肢关节MRI对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是交叉韧带损伤最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尤壮志季晓君季晓君李志军
关键词:膝交叉韧带损伤磁共振成像病例对照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学理论及数字化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方法数字骨科解剖学:获取健康成人下肢连续薄层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股前外侧皮瓣结构并立体显示;获取健康成人髋、膝、踝关节连续薄层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各关节后构建股骨头、膝关节、胫骨平台、踝关节中心,三维重建下肢的机械轴线。数字骨科手术设计与应用:获取12例成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骨瓮连续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构建患侧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设计髋臼侧假体最佳置入导航模板并应用于临床,验证结果。虚拟骨科仿真:获取8例男性志愿者腰椎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L4.5椎体、椎间盘及韧带,建立Wallis系统模型,按标准手术模式与腰椎模型拟合,进行有限元前处理;选取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1例,模拟Pemberton截骨矫形过程。结果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解剖学结构特点;快速成型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且操作易行、可靠;虚拟仿真可以再现手术方式及过程。结论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骨关节正常二维动态解剖,为“数字骨科学”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元智陆声赵建民王跃文刘瑞裴国献
关键词:成像解剖学
数字化技术在隐动脉皮瓣血供的可视化及其临床初步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隐动脉皮瓣血供的可视化及其临床初步应用。方法明胶一氧化铅混悬液灌注的新鲜成人尸体标本2具,进行16排多层螺旋cT全身连续扫描,提取大腿二维灰度.dicom格式图像并导入Amira5.4.1软件,对隐动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确定构建隐动脉皮瓣的范围。对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6例(6侧)胫前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将扫描.dicom格式图像导入Mimics14.0软件,对大腿和膝关节血管、特别是膝降动脉和隐动脉进行连续观察,三维表面重建隐动脉并测量,根据患者创面缺损面积进行个性化隐动脉皮瓣三维构建,再应用于临床治疗。结果6例患者获8~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隐动脉的解剖学结构。所有患者显示的皮瓣为主要穿支及主干,隐动脉起点到膝关节间隙的平均距离为(119.2±9.6)mm,隐动脉起点直径平均为(1.5±0.3)mm;本组皮瓣切取范围为8.0cm×5.0cm~20.0cm×8.0cm;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膝关节屈曲120°~140°伸直0~10°。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隐动脉三维动态解剖,为临床应用隐动脉皮瓣移植提供了可能。
张元智陆声温树正陈向军李志军裴国献
关键词:解剖学外科皮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