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3AA2Z347D)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游雪甫蒋建东杨信怡张伟新陈慧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金葡菌
  • 3篇抗菌
  • 3篇活性
  • 2篇抑菌浓度
  • 2篇溶葡球菌酶
  • 2篇体外
  • 2篇体外抗菌
  • 2篇耐甲氧西林
  • 2篇耐甲氧西林金...
  • 2篇活性研究
  • 2篇基因
  • 2篇甲氧西林
  • 2篇分子
  • 1篇单次
  • 1篇单次静脉注射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药动学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沈...

作者

  • 8篇游雪甫
  • 7篇蒋建东
  • 6篇杨信怡
  • 4篇娄人慧
  • 4篇陈慧贞
  • 4篇张伟新
  • 3篇李聪然
  • 2篇黄青山
  • 2篇王跃明
  • 1篇李艺
  • 1篇游学甫
  • 1篇徐田雪
  • 1篇母立新
  • 1篇刘京芳
  • 1篇程春雷
  • 1篇李电东
  • 1篇吴丽霞
  • 1篇向倩

传媒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国外医药(抗...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6年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由质粒介导,能水解青霉素、广谱头孢菌素及单环类抗生素并产生耐药。大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由广谱β-内酰胺酶TEM-1和SHV-1突变而来,此外还有CTX-M族、OXA族以及不属于上述任何一个家族的类型,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β-内酰胺酶的分类、ESBLs的特性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向倩游学甫蒋建东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子生物学
溶葡球菌酶的抗菌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5年
溶葡球菌酶是一种最初从模仿葡萄球菌培养物中分离出来的含Zn2+金属蛋白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葡萄球菌活性,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抗葡萄球菌感染药物。从药效学、药动学以及人体治疗等方面综述了溶葡球菌酶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杨信怡游雪甫蒋建东
关键词:溶葡球菌酶药效学药动学
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威替米星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评价威替米星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威替米星及其对照药威大霉素、庆大霉素、依替米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对892株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威替米星对892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差异柠檬酸杆菌、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菌、粘质沙雷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MIC50值为0.25~1mg/L,对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MIC50值分别为8、64、4mg/L。威替米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显示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威替米星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随着pH的升高而增强,而2价金属阳离子可降低其抗菌活性,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其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威替米星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体外抗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李聪然游雪甫娄人慧张伟新杨信怡王跃明陈慧贞蒋建东
关键词:威替米星氨基糖苷类最小抑菌浓度
固相萃取-HPLC法研究格尔德霉素在Beagle犬药代动力学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建立格尔德霉素在 Beagle 犬血浆中的同相萃取(SPE)-HPLC 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8只 Beagle 犬分为0.25,0.5,1.0 mg·kg^(-1)低、中、高3个剂量组,单次静脉注射格尔德霉素,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以 N-苯基-1-萘胺作为内标,Oasis HLB 同相萃取柱优化提取富集,HPLC 法测定其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3P97拟合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格尔德霉素在0.01-1.0μg·mL^(-1)线性范围内,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质控样品(0.01,0.1,1.0μg·mL^(-1))日内 RSD 分别为5.6%,4.6%,1.9%(n=5);日间 RSD 分别为6.9%,3.2%,6.7%(n=5)。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5.0%±3.0%,91.1%±2.2%,94.0%±0.7%(n=5);低、中、高剂量组的 T_(1/2β)分别为89.2,116.6,101.6 min;AUC 分别为6.9,12.7,24.9 min·μg·mL^(-1);Vc 分别为858.0,964.4,981.3 mL·kg^(-1);CL 分别为35.9,39.4,40.1mL·min^(-1)·kg^(-1)。结论:固相萃取-HPLC 法测定格尔德霉素准确,快速,回收率高。格尔德霉素在 Beagle 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静脉注射模型。这对以后的临床应用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程春雷游雪甫王跃明张伟新娄人慧陈慧贞李电东蒋建东
关键词:BEAGLE犬格尔德霉素HPLC测定方法单次静脉注射质控样品犬血浆
重组溶葡球菌酶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茵活性。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皿计数法测定此酶对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不同浓度重组溶葡球菌酶不同时间的杀菌结果绘制杀菌曲线,检测其对4株受试葡萄球菌的动态杀菌趋势;此外,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对MIC的影响。结果:此酶对257株金葡球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28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相对较弱;结合MBC和杀菌曲线结果,可以判断此酶对敏感菌为快速杀菌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pH,细菌接种量及高浓度血清蛋白对MIC有一定影响,受试浓度的二价金属离子对MIC影响不明显。结论:重组溶葡球菌酶主要对金葡菌体现强大的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抗菌作用没有明显差别,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杨信怡游雪甫娄人慧张伟新陈慧贞李聪然黄青山蒋建东
关键词: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自1961年发现第一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至今,其耐药问题已严重影响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对MRSA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包括其耐药决定性基因mecA基因,以及fem基因等其他辅助基因进行重点介绍。
李艺杨信怡游雪甫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分子机制多重耐药
溶葡球菌酶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5年
溶葡球菌酶是一种最初从模仿葡萄球菌培养物中分离的含Zn2+金属蛋白酶,具有潜在的抗葡萄球菌药用价值。此文综述了溶葡球菌酶在理化性质、酶学性质、细菌生理学功能、抗菌作用机制、基因克隆与表达以及药效学活性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溶葡球菌酶的研究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杨信怡游雪甫蒋建东
关键词:溶葡球菌酶金属蛋白酶
人细胞色素CYP2E1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粘粒构建
2008年
目的构建人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cDNA重组的杆状病毒粘粒。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国外获赠的含有CYP2E1基因cDNA的质粒中扩增CYP2E1 cDNA。将该基因的cDNA连接到测序载体pCMV-Myc载体上,通过内切酶分析及测序加以鉴定,然后将该基因的cDNA克隆到转座载体pFASTBac1载体,转化入DH10Bac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中,提取含有CYP2E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粘粒,并经PCR鉴定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该克隆片段含有CYP2E1完整的编码区,所获得的重组杆状病毒粘粒含有完整1.5kb大小的该片段。结论获得重组CYP2E1杆状病毒粘粒,为下一步转染昆虫细胞,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大量表达人细胞色素P450 2E1蛋白打下基础。
徐田雪吴丽霞游雪甫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杆状病毒
重组溶葡球菌酶治疗小型猪皮肤烫伤MRSA感染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重组溶葡球菌酶对实验性皮肤烫伤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的抗感染作用。方法: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建立局部皮肤烫伤后MRSA感染模型,不同处理组创面治疗3 d或7 d后,进行痂下组织活菌计数及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价药物抗菌疗效。结果:重组溶葡球菌酶对烫伤皮肤的感染细菌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治疗后d 4和d 8高浓度(1 000 U.mL-1)组创面活菌计数[(5.94±0.61)和(4.03±0.75)lg CFU.g-1组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7.48±0.33)和(6.32±0.60)lg CFU.g-1组织]和阳性药SD-Ag组创面[(7.44±0.19)和(5.29±0.40)lg CFU.g-1组织],P<0.05或P<0.01;治疗后d 8,中浓度(330 U.mL-1)组创面活细菌计数[(5.10±0.29)lg CFU.g-1组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创面[(6.32±0.60)lg CFU.g-1组织],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也反映了重组溶葡球菌酶的良好疗效。结论:重组溶葡球菌酶对MRSA引起的实验性皮肤烫伤感染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
杨信怡张伟新李聪然娄人慧刘京芳陈慧贞母立新黄青山蒋建东游雪甫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