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6022)

作品数:20 被引量:238H指数:9
相关作者:李俊王云仪李小辉田苗何佳臻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教育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服装
  • 5篇防护服
  • 4篇舒适性
  • 4篇着装
  • 4篇隔热
  • 3篇形变
  • 3篇性能测评
  • 3篇着装方式
  • 3篇空气层
  • 3篇隔热性
  • 3篇隔热性能
  • 3篇防火
  • 3篇防火服
  • 2篇东华
  • 2篇暖体假人
  • 2篇热防护
  • 2篇热收缩
  • 2篇热舒适
  • 2篇工效学
  • 2篇防护服装

机构

  • 20篇东华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拉夫堡大学

作者

  • 16篇李俊
  • 9篇王云仪
  • 5篇李小辉
  • 4篇田苗
  • 3篇王敏
  • 3篇何佳臻
  • 2篇张向辉
  • 2篇翟丽娜
  • 2篇张爱萍
  • 1篇王艺霈
  • 1篇张忠彬
  • 1篇黄伟伟
  • 1篇于淼
  • 1篇赵蒙蒙
  • 1篇卢业虎
  • 1篇郭晓芳
  • 1篇林雪
  • 1篇柯莹
  • 1篇张雪

传媒

  • 14篇纺织学报
  • 4篇东华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闪火中防护服装的形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防火服在火焰中的收缩形变会影响其热防护性能并制约人体的肢体运动。为此,提出用捺印的方法,通过燃烧假人闪火燃烧试验,研究防火服各部位形变量的分布规律,探究形变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服装形变与假人皮肤表面烧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燃烧试验后防火服在四肢和背部发生了显著收缩形变,热流量、衣下空气层等是主要影响因素。着装姿势越复杂、闪火持续时间越长,服装越宽松,服装面料的面密度越大,服装形变越显著,服装形变显著的对应部位衣下皮肤的烧伤也越严重。
李俊翟丽娜王敏李小辉
关键词:防火服
数值模拟在热防护服装性能测评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对热防护服装性能合理的评价在公共安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数值模拟成为继试验研究之后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从模型的建立及验证2方面出发,主要对传热模型、皮肤烧伤预测模型和火场环境仿真等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对典型模型的发展过程、特点和不足进行归纳。根据相关技术的发展,预测了热防护服装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未来将在完善热湿传递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全尺度的数值模拟,并结合人体热调节等模型对防护服进行多方位的评价。通过在优化热防护服装方面的应用,充分体现数值模拟研究的实用价值。
田苗李俊
关键词:数值模拟热防护服性能测评皮肤烧伤传热模型
服装整体及其局部的通风测量方法被引量:9
2014年
在分析国内外服装通风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服装局部通风测量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在稳态法的基础上,基于质量守恒定律,选用N2作为示踪气体进行服装通风值的测量。该装置能同时测量服装前胸、后背、左臂以及右臂4个部位的局部通风值,还可根据测量的服装局部通风数值计算服装整体通风值。采用强制通风的方法对系统有效性进行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装置测量了多种日常上装以及功能服装(狩猎装、消防服、狩猎马甲)的通风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
柯莹Havenith George李俊李小辉
关键词:示踪气体强制通风稳态法
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被引量:94
2014年
智能服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其设计模式的研究并不成熟。为确定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智能服装设计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文献分析,从技术、面料和结构造型3个维度交互关系的角度总结了智能服装的一般设计方法。提出"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运用智能服装的一般设计方法,引入功能服装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5级评价"作为智能服装设计的一般模式。在整个设计过程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回收利用率以使智能服装更加环境友好。对于特殊群体的专业集成化,及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商业大众化是智能服装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将逐渐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研发模式,加强学科交叉,关注人因要素。
田苗李俊
关键词:智能服装设计模式
藏袍的非对称式隔热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藏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对称式着装方式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通过暖体假人测评和人体着装试验的方法,结合人体生理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价,对照对称式着装变化过程,对藏袍的非对称式隔热方式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进行试验评价。结果显示,由于人体自身的生理调节,未暴露身体部位的体表温度和热感觉都在着装状态改变而变化;与对称式相比,非对称式着装变化过程使人体体表温度小幅升高,也使冷暖主观感受有小幅变化。受试者在经过对称式着装改变过程后对暴露双臂的热感觉,较之非对称式着装改变过程后的热感觉偏冷。
林雪王云仪李俊
关键词:热舒适暖体假人
衣下空间体积与服装面料性能的关联性被引量:6
2012年
为掌握衣下空间体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在标准体型人台上依次穿着面料不同、款式相同的服装,运用[TC]2NX-16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技术采集点云数据,经过计算机图形处理和对比,立体再现衣下空间的存在,得到衣下空间的整体立体体积,逐步回归得出影响衣下空间的主要面料性能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共同作用于衣下空间体积的表达式。衣下空间与服装面料的性能有紧密关联性。衣下空间的大小与经向密度、悬垂度测试中的波峰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悬垂度测试中的波峰夹角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该结论对服装的设计制作,尤其是功能防护服装的面料设计,可以起到先期预测并控制的作用。
于淼李俊王艺霈
关键词:立体模型面料性能
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防护服在保护作业人员免受环境因素威胁的同时,也给着装人体带来了很多负效应,例如阻碍人体活动。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功能评价是防护服性能评价的重要内容。为此,回顾国内外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研究现状,对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关节活动范围、操作灵活性等方面的工效性能评价内容,分别从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数字模拟评价3个方面探讨了防护服工效性能评价方法。提出建立防护服工效性能综合评价体系,在虚拟现实仿真条件下对防护服工效性能进行评价研究。
何佳臻李俊
关键词:防护服
基于Geomagic软件的燃烧假人衣下空气层特征提取被引量:20
2012年
根据织物热防护性能研究过程中对衣下空气层厚度测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通过三维人体扫描设备获得的裸体仿生假人和着装仿生假人的点云数据,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Qualify实现快速建模,通过3-D比较直观显示仿生假人全身的衣下空气层分布,并计算每个热传感器对应的衣下空气层厚度大小。利用此方法可测量出穿着不同号型服装的假人全身的衣下空气层分布情况,方便分析因服装材料和服装号型不同导致的衣下空气层厚度对服装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王云仪张雪李小辉李俊
关键词:三维人体扫描
燃烧假人着装实验中表面温度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防火服装暴露在火场环境下,其表面温度会逐渐升高,并大量传热至人体,可能会造成皮肤烧伤。在燃烧假人闪火试验中利用红外热像仪测试试验服装以及假人的表面温度,研究发现闪火燃烧试验结束后,通过服装传递的热量使假人的表面温度在10 s内持续升高,四肢的升温速率大于躯干的升温速率;减少燃烧时间,使用面密度较大的面料会减小这种升温幅度;而增加闪火时间,穿着尺寸较小的服装会加大升温幅度。针对闪火燃烧试验结束后试验服装系统的散热性能,引入了新变量——着装假人系统的散热效能指数(γ)进行综合表征和比较分析。
李俊乌应杰李小辉卢业虎
关键词:表面温度散热性能红外热像仪
常用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对比被引量:8
2013年
高温和低温防护服是在具有较大温差的不同环境中使用的防护性服装。为此,对常用的高温和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异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及低温防护服均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服装中热阻较大的区段均位于胸背、臀腹、手臂和大腿部。不同类型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面料、服装整体的隔热性表现出一定差异。所使用的高温防护服主要通过阻隔环境辐射热和传导热来达到热防护目的,防护的重点在于环境辐射热。低温防护服主要通过阻隔人体内热传递来达到防护的目的。面料并不是决定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唯一因素,防护服结构设计亦会对其隔热性能产生影响。
李俊何佳臻王云仪
关键词:隔热性能暖体假人辐射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