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3DFR90670)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徐波吴彦王全喜王金牛高景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植物
  • 3篇生物量
  • 3篇生物量分配
  • 3篇物量
  • 2篇新记录植物
  • 2篇株高
  • 2篇景区
  • 2篇环境因子
  • 2篇硅藻
  • 2篇硅藻门
  • 2篇高山草地
  • 2篇暗紫贝母
  • 2篇贝母
  • 2篇草地
  • 1篇性状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性状
  • 1篇栽培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风险

机构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九寨沟风景名...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海口市土地测...
  • 1篇阿坝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吴彦
  • 4篇徐波
  • 3篇王全喜
  • 2篇高景
  • 2篇郭海霞
  • 2篇尤庆敏
  • 2篇王金牛
  • 2篇于潘
  • 1篇庞婉婷
  • 1篇王丽华
  • 1篇许积层
  • 1篇叶欣梁
  • 1篇王建琼
  • 1篇徐荣林
  • 1篇石福孙
  • 1篇邓贵平
  • 1篇孙建
  • 1篇温家洪
  • 1篇谢雨
  • 1篇朱忠福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旅游学刊
  • 1篇无锡商业职业...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九寨沟单壳缝目(硅藻门)的中国新记录植物被引量:5
2017年
在四川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硅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单壳缝目硅藻的5个中国新记录种,隶属于3个属,分别为菲斯特曲丝藻Achnanthidium pfisteri Lange-Bertalot、罗森斯托克曲丝藻Achnanthidium rosenstockii(Lange-Bertalot)Lange-Bertalot、齐格勒片状藻Platessa ziegleri(Lange-Bertalot)Lange-Bertalot、劳恩堡沙生藻Psammothidium lauenburgianum(Hustedt)Bukhtiyarova&Round和苏格兰沙生藻Psammothidium scoticum Bukhtiyarova&Round。利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这5个种进行了仔细观察,并对其形态分类学特征和生境进行了详细描述。
于潘尤庆敏王全喜
关键词:中国新记录
高山草地长花马先蒿的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对坡向的适应被引量:7
2017年
长花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广泛分布在高山草地及溪流旁等处.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该药用植物,从植物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着手,探讨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首先测定不同坡向基本环境因子,然后对比不同坡向长花马先蒿的叶片性状、叶片数目、株高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和权衡关系,其次从生物量分配的角度探究该植物对不同坡向的适应对策,进而阐述该植物性状及生物量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关系,最后从功能性状到个体生物量进行尺度上推.结果表明,长花马先蒿主要通过调整比叶面积适应不同的坡向生境,西南坡植株的比叶面积为(175.272±6.597)cm2/g,比东南坡植株大.长花马先蒿成对器官生物量之间均为等速生长关系(α=1),给定茎生物量时,西南坡植株的叶生物量相对更大,形成更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适应对策,而东南坡植株更多地投入到繁殖器官,使种群得以更好延续,其生物量分配受等速生长关系的限制,同时在环境因子的影响下,存在着"最优分配".温度和群落内竞争是影响该植物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主要因素,从药用植物资源保育的角度考虑,长花马先蒿人工繁育过程需要适宜的生长温度,并减少群落内的物种竞争.因此,在环境因子的作用下长花马先蒿的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存在一定的权衡和适应,这可为该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
王丽华高景王金牛徐波孙建朱忠福许积层吴彦
关键词:环境因子叶片性状株高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海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评价被引量:16
2020年
高山湖泊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参照系统.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海作为一个独特的高山湖泊,研究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评估其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于2014年7月对长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全湖共布设12个采样点,并在中心采样点进行了垂直分层采样.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38属63种,平均丰度为6.98×10~5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31 mg/L.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差异不大;在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的丰度从表层0.5 m至水下50 m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 m水深处达到最大.长海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是长海小环藻(Cyclotella changhai)和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长海小环藻数量较多,飞燕角甲藻生物量较大.长海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综合各类水质评价方法,可以得出九寨沟长海处于贫-中营养状态.
邢冰伟徐季雄曹玥邓贵平庞婉婷王全喜
关键词:高山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态评价
九寨沟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九寨沟现有的功能分区中存在规划边界不同、规划分区冲突、生态红线与功能分区关系不清等现实问题,原因在于行业条块分割、各类规划重点不同、依靠的基础数据不统一。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用大比例尺地图准确规划、统一各类功能区界等。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九寨沟各类分区进行统一制图表达,并建议调整生态红线,加快九寨沟震后恢复,以震后重建总规为统领,多规合一,促进九寨沟景区协调发展。
朱忠福
关键词:协调发展
遮光和施氮对暗紫贝母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最优分配理论(optimal partitioning theory,OPT),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地上和地下资源在空间上的分离,陆生植物需要调整其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分配以平衡对资源的吸收.研究结果显示:在植物地上资源严重受限时,叶片的生物量分配相对增加;而地下资源严重受限时,根的生物量分配相对增加.
郭海霞徐波石福孙吴彦
关键词:暗紫贝母遮光施氮生物量分配
暗紫贝母研究现状综述被引量:3
2016年
暗紫贝母是中药"川贝母"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过度的采挖,其生存受到了威胁。目前对暗紫贝母的研究综述仍较少,且主要集中在药用成分和药效上。该文综述了暗紫贝母的植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和栽培繁殖技术4个方面,为暗紫贝母保育和栽培工作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郭海霞徐波吴彦
关键词:暗紫贝母植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环境因子栽培
基于员工视角的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实证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旅游服务质量是景区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结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员工视角的旅游服务质量概念模型,构建了"工作环境""员工生活""工作回报""员工情绪""服务质量"5个潜在变量、25个测量问项组成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九寨沟、黄龙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景区员工的"工作环境"直接正向影响员工提供的"服务质量",并通过"员工情绪"间接影响"服务质量";员工"工作回报"直接负向影响"服务质量",但通过"员工情绪"间接正向影响"服务质量"。
徐荣林王建琼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
基于多情景的景区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以九寨沟树正寨为例被引量:20
2014年
文章采用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技术,模拟景区未来典型自然灾害风险情景,建立典型致灾因子强度与灾害风险情景对应关系;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进行分类,分析游客居民景区内时空分布特征,建立致灾因子强度与景区承载体的脆弱性对应关系;最后通过拟合风险曲线,建立景区综合灾损模型并预测出多情景年均损失。综合景区利益相关方可接受风险,基于灾损和防灾成本进行风险决策。案例研究以九寨沟树正景群为例,模拟九寨沟在分别遭遇20、50、100、200、500、1000年一遇6种暴雨情景下引发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和冲击力,建立6种情景泥石流与树正景群脆弱性关系;预测6种情景潜在损失和人员伤亡;结合可接受风险,提出九寨沟树正寨未来自然灾害防灾降险措施。
叶欣梁温家洪邓贵平
关键词:自然灾害泥石流
不同雪被厚度下典型高山草地早春植物叶片性状、株高及生物量分配的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在高寒生命带,雪被作为重要的综合环境因子,影响着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种群动态及群落演替等过程,进而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通过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设置厚雪、中雪和浅雪3个地段,选取早春开花的常见种紫罗兰报春(Primula purdomii)、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研究了三种植物株高、叶片性状和生物量分配随雪被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和高原毛茛在生境状况较好的地段比叶面积相对较高,紫罗兰报春由于具有根状茎和肉质根,在厚雪地段比叶面积相对较小;关于单个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关系,紫罗兰报春在厚雪和浅雪地段为完全一致的异速生长关系,而甘肃马先蒿和高原毛茛在个别地段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总体而言,三种植物整体样本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在不同雪被地段均为异速生长关系,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并且地上生物量能够很好地解释地下生物量的变异;功能性状和生物量指标间的相关性,在紫罗兰报春和高原毛茛表现较好,而在甘肃马先蒿表现较弱。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也表现出物种特异性。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构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性状谱,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功能性状的响应及其适应策略。
高景王金牛徐波谢雨贺俊东吴彦
关键词:早春植物比叶面积株高生物量分配
真卵形藻属(硅藻门)的中国新记录植物被引量:1
2016年
该文报道了采自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2个真卵形藻属(硅藻门)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高山真卵形藻[Eucocconeis alpestris(Brun)Lange-Bertalot]和平滑真卵形藻[Eucocconeis laevis(strup)Lange-Bertalot]。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个种类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对其形态分类学特征和生境进行详细描述。
于潘尤庆敏王全喜
关键词:硅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