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358)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严佶祺李宏为施敏敏彭承宏王维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门静脉
  • 10篇门静脉高压
  • 10篇静脉
  • 10篇静脉高压
  • 9篇门静脉高压症
  • 9篇静脉高压症
  • 9篇高压症
  • 6篇信号
  • 6篇血管
  • 5篇信号通路
  • 5篇通路
  • 4篇系膜
  • 4篇细胞
  • 4篇肝硬化
  • 4篇MTOR信号...
  • 4篇肠系膜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端粒酶逆转录...
  • 3篇逆转

机构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严佶祺
  • 13篇李宏为
  • 10篇施敏敏
  • 9篇王维杰
  • 9篇彭承宏
  • 6篇王化恺
  • 6篇杨卫平
  • 6篇马迪
  • 5篇张明钧
  • 4篇陈云扬
  • 3篇傅文祎
  • 2篇陈皓
  • 2篇陈雪华
  • 2篇沈柏用
  • 1篇丁家增
  • 1篇匡洁
  • 1篇金佳斌
  • 1篇张佳年
  • 1篇计骏
  • 1篇谢俊杰

传媒

  • 5篇外科理论与实...
  • 5篇肝胆外科杂志
  • 4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早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阻断mTOR信号通路在早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模型干预组。采用胆道结扎离断3周制备早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模型干预组于术后1周给予雷帕霉素[2 mg/(kg·d)]腹腔注射2周。通过组织病理学、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评估肝纤维化和门静脉压力。应用RT-PCR测定肝纤维化基因PC-α_1、α-SMA、TGFβ_1和PDGF的转录,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mTOR信号通路标志物P70S6K和磷酸化P70S6K(p-P70S6K)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内胆管细胞和α-rSMA阳性细胞活化增殖显著,肝脾明显增大,门静脉压力也显著增高;肝脏促纤维化基因明显上调,prP70S6K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而雷帕霉素通过阻断mTOR信号通路显著改善了肝功能、肝纤维化、门静脉压力及脾肿大。结论:mTOR信号通路是早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形成的重要调控机制,阻断该通路可能成为早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新靶点。
王维杰王化恺严佶祺施敏敏张明钧杨卫平陈皓沈柏用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MTOR信号通路雷帕霉素肝星状细胞门静脉高压症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障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部分肝移植后肝再生状况和小体积移植物发生肝再生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大鼠全肝移植组(OLT)、50%部分肝移植组(50%PLT)和30%部分肝移植组(30%PLT)。分析各组术后肝功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移植肝标本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并对移植肝组织结构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各组ALT和AST于术后24hr达到峰值,且30%PLT组上升显著。Cyclin D1和PCNA的免疫组化表达中,50%PLT组表达明显上调,而30%PLT组表达则明显抑制。电镜观察发现30%PLT组术后微观结构改变显著。结论 30%PLT组术后肝细胞增殖再生受到明显抑制,推测与肝细胞微环境的恶化和叠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丁家增严佶祺张明钧杜志勇施敏敏傅文祎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部分肝移植肝再生
表达hTERT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类肝样细胞分化能力研究
2014年
目的对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进行成瘤风险评估及类肝样细胞分化能力的鉴定。方法将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BMSCs进行裸鼠致瘤试验评估成瘤风险,通过序贯法诱导成肝分化,于诱导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ALB和AFP的表达、糖原染色鉴定糖原储备能力。结果裸鼠致瘤实验提示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BMSCs无成瘤风险。成肝诱导后,细胞形态逐渐变为圆形;ALB仅在诱导第21天部分阳性表达,AFP在诱导第14天起阳性表达;糖原染色阳性。结论表达hTERT基因的大鼠BMSCs无致瘤风险,且具有类肝样细胞的分化能力。
马迪施敏敏严佶祺陈雪华计骏张佳年彭承宏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从mTOR信号通路进一步认识门静脉高压症被引量:6
2012年
门静脉系压力持续增高和血流动力学异常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形成的主要机制。多年来的研究将其成因主要归结为血管反应性改变及血管活性物质合成失衡[1],经典理论也恰恰认为门静脉高压症之脾肿大及侧支循环是脾脏被动充血和原有血管通道开放的结果[2-3]。而新近门静脉高压症和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这一病程演进中高度活跃,抑制该通路能减少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生成[4],可有效地抗血管新生,减少肠系膜和内脏血流,并能抑制脾脏淋巴组织增生[2,5]。
王维杰严佶祺李宏为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信号通路西罗莫司抗血管新生肠系膜血管通道
低氧诱导因子1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理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我国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高发地区,每年因肝硬化死亡的人数高达数十万。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虽然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确定性治疗方法,但当前供肝严重匮乏,尚缺乏有效而又能广泛推广的治疗手段。因此进一步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机制,探索预防或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靶点尤为重要。
陈云扬严佶祺李宏为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低氧诱导因子1肝纤维化血管再生
门静脉高压症小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研究进展
2014年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最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门静脉高压症小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各种模型的特点和研究进展,以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动物模型。
王维杰严佶祺李宏为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动物模型
雷帕霉素抑制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肠系膜血管新生
2016年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肠系膜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部分静脉结扎制备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干预组、手术对照组和手术干预组。术后1周起,假手术干预组和手术干预组给予2 mg/(kg·d)雷帕霉素腹腔注射,持续2周,而假手术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二甲基亚砜腹腔注射。病理学和血液动力学分别评估肠系膜血管新生和门静脉压力。Western印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m TOR信号通路标志物P-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和P-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的表达。结果:术后3周,部分门静脉结扎大鼠脾脏肿大,肠系膜血管新生和门静脉压力显著增高(P<0.01);VEGF、P-P70S6K和P-4E-BP1的相对表达量也明显增高(P<0.01)。雷帕霉素干预2周后,有效改善脾脏肿大,抑制肠系膜血管新生和降低门静脉压力(P<0.01),下调VEGF蛋白表达量、P-P70S6K和P-4E-BP1的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活化促进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肠系膜血管新生,雷帕霉素阻断该通路,可抑制肠系膜血管新生,降低内脏血流高动力循环。
陈云扬王维杰王化恺施敏敏张明钧杨卫平李宏为严佶祺
关键词:雷帕霉素门静脉高压症
mTOR信号通路在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及干预研究
本文对mTOR信号通路在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及干预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mTOR信号通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及动物模型的肿大脾脏中表达情况及其动态关系。  目的:探索mTOR...
陈云扬
关键词:肝脏硬化药物治疗雷帕霉素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从血管再生角度认识门静脉高压症被引量:10
2011年
门静脉高压症是全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较高[1]。由于我国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发病率较高,故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在我国对门静脉高压症的预防和治疗更具意义[2]。
傅文禕严佶祺杨卫平
关键词:血管门脉高压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否促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0%大鼠部分肝移植的模型基础上,实验分为对照组(30%PLT)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30%PLT+MSC)。比较两组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分析肝功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来观察移植肝标本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并对移植肝组织结构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能够改善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状况,减轻组织学损伤,并能够提高存活率,30%PLT组与30%PLT+MSC组一周存活率分别为16.7%和58.3%。而在Cyclin D1和PCNA的免疫组化表达中,30%PLT组表达明显抑制,30%PLT+MSC组表达上调。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存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改善肝功能,并提高存活率。
马迪严佶祺张明钧施敏敏傅文祎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体积肝移植肝再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