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211044300)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马建军孙翠萍李六一徐军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诱发电位及HLA基因多态性的比较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sis ,MS)多形式脑诱发电位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基因多态性的差异。 方法 :将 80例MS患者分为亚洲型 ( 3 8例 )和西方型 ( 4 2例 )两组 ,分别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evokedpotentialS,VEPS)、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S,BAEPS)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 ,SEPS)检查 ;用改良的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结合组间特异性引物法测定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亚洲型MS患者的VEP异常率显著高于西方型 (P <0 0 5 ) ,而BAEP异常率显著低于西方型 (P <0 0 0 1) ;HLA DRB1 15 0 1等位基因的频率在西方型M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亚洲型和西方型是MS不同的临床亚型 ;HLA DRB1 15 0 1等位基因与西方型MS相关 。
- 马建军孙翠萍李六一齐田孝彦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脑诱发电位MSHLA基因基因多态性HLA
- 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3年
-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S病变在空间上的多发性(即散在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数病灶)及其在时间上的多发性(即病程中的缓解复发),构成了其临床经过及症状和体征的主要特点.西方人的MS以大脑、脑干病损为主(称为西方型MS),而日本和我国均发现脊髓和视神经受损害最常见(称为亚洲型MS).随着神经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对两型MS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现综述如下.
- 马建军徐军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诱发电位基因多态性
- 视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48例MS患者分为临床确诊型(80例)、临床拟诊型(42例)和临床可能型(26例)三组,用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进行检查。结果 各临床类型MS的P_(100)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各临床类型的VEP异常率分别为80.0%、52.4%和42.3%。有视神经炎病史和视神经萎缩的患者,其VEP异常率显著高于无视神经受累者(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VEP异常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见二者间有显著相关性。VEP异常以P_(100)潜伏期延长和两眼间P_(100)潜伏期不对称性异常多见,分别占44.3%和45.6%。结论 VEP作为一种电生理检查可客观地反映MS患者视觉通路病变所致的电生理变化,为早期发现临床下病灶提供依据,对M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孙翠萍马建军李六一徐军
-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炎
- 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多形式脑诱发电位的比较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探讨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多形式脑诱发电位的差异。方法:对19例亚洲型和24例西方型MS患者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response,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的综合研究,并对两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亚洲型多发性硬化发病年龄犤(35±12)岁犦明显高于西方型犤(27±11)岁犦(t=2.3378,P<0.05)。EDSS评分在亚洲型MS(5.3±2.3)也明显高于西方型(3.8±2.1)(t=2.2304,P<0.05)。亚洲型MS的VEP异常率(89%)显著高于西方型(54%)(χ2=4.7053,P<0.05),而BAEP异常率低(42%)显著低于西方型(71%)(χ2=70.4663,P<0.001)。结论:亚洲型和西方型是多发性硬化的两种不同的临床亚型。
- 马建军孙翠萍李六一徐军
-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视神经脊髓炎和经典多发性硬化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的对比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的差异。方法:多发性硬化患者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96-01/2005-06门诊随诊及住院的临床确诊病例49例。健康对照组为河南省肿瘤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员及部分工作人员47例,多发性硬化组又分为视神经脊髓炎型(n=21)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n=28)。瞬目反射检查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记录电极置于眼轮匝肌外侧,左右两侧对称,参考电极置于鼻骨两侧,接地电极置于颌部,刺激电极放在眶上切迹处。双导同时记录刺激侧所见的早反射和晚反射及对侧的晚反射。测定其潜伏期和波幅。双侧进行,共测4次,计算出瞬目反射各波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异常瞬目反射的判定标准:①各波潜伏期超过正常高限(x+2.5s)(早反射11.5ms,晚反射38.8ms,对侧的晚反射40.1ms)和/或波幅低于正常低限(x-2.5s)(早反射62.5μV,晚反射43.0μV,对侧的晚反射7.0μV)。②除外操作错误、仪器故障和患者不合作等因素,瞬目反射未引出者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EDSS进行评分。结果:4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均完成检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发病年龄、EDSS评分均显著高于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P<0.01)。②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与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也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和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显著降低(P<0.01~0.001),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视神经脊髓炎型(P<0.001)。结论:视神经脊髓炎型�
- 孙翠萍马建军李六一徐军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瞬目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