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021091)

作品数:14 被引量:184H指数:9
相关作者:常跟应黄夫朋李曼李国敬王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福州大学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生态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政策
  • 2篇全球气候
  • 2篇全球气候变化
  • 2篇问卷
  • 2篇问卷调查
  • 2篇乡村
  • 2篇乡村居民
  • 2篇黄土高原
  • 2篇村居
  • 1篇调查数据
  • 1篇动物化
  • 1篇动物化石
  • 1篇动物群
  • 1篇新构造
  • 1篇新构造意义

机构

  • 14篇兰州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省博物馆
  • 1篇甘肃省水利水...

作者

  • 7篇常跟应
  • 5篇李国敬
  • 5篇黄夫朋
  • 5篇李曼
  • 2篇颉耀文
  • 2篇孟兴民
  • 2篇王冬梅
  • 1篇巩杰
  • 1篇李常斌
  • 1篇郭雪莲
  • 1篇李宗盟
  • 1篇王修喜
  • 1篇杨文瑾
  • 1篇郭鹏
  • 1篇高红山
  • 1篇毛学刚
  • 1篇谢余初
  • 1篇赵志军
  • 1篇汤德平
  • 1篇张文侠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公众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与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政策研究--基于全球调查数据和与美国比较视角被引量:19
2012年
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影响个人和家庭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支持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等。基于5次全球调查数据和与美国的对比,分析了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减缓气候变化支付意愿和对气候政策的支持。分析表明中国大部分公众听说过气候变化,认为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但对气候变化深层原因了解不够;大部分公众认为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降水和水资源、食物种类等带来了很大不利影响,进而担忧气候变化,认为气候变化问题很严重;大部分公众认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应该立即采取行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接受较高的能源价格、保护森林、取消政府对私家车的补贴、提高机动车的能效等。最后讨论了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常跟应黄夫朋李曼李国敬
黄土高原和鲁西南案例区乡村居民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被引量:15
2012年
基于甘肃省会宁县黄河灌溉区、旱作农业区和山东省单县农业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案例区乡村居民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一般特征、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认知、义务认知和支付意愿及其区域和社会人口差异。研究发现:案例区乡村居民普遍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但对全球气候变化概念和发生原因的理解较肤浅。一定程度上,受访者通过当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受访者认为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应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个人和家庭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能力有限、支付意愿低,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受访者认知差异明显;存在原因认知决定责任者归属和能力认知、进而决定支付意愿的因果链,作者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常跟应黄夫朋李曼李国敬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支付意愿乡村居民问卷调查
我国内陆河流域居民价值取向与用水行为研究——张掖城市居民案例被引量:8
2012年
家庭节约用水对于缓解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非常重要,而个人可能出于利己、社会-利他和生态价值取向而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文中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价值取向是否影响我国内陆河流域城市居民用水行为。基于张掖市区居民问卷调查和应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研究表明:以后果意识来衡量的利己价值取向显著影响受访者的用水行为,受访者主要是因为个人利益而节约用水。在很大程度上,受访者在用水时并没有考虑区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没有考虑下游居民和后代人的用水。文中最后提出了政策启示和建议。
常跟应李国敬黄夫朋李曼辛颖
关键词:生态价值取向
近60年来甘肃省民乐县农业绿洲扩张的人文驱动机制被引量:8
2013年
近60年民乐县农业绿洲在波动中不断扩张.基于实地访谈和统计数据,借助遥感资料,定性分析了民乐县农业绿洲扩张的人文驱动机制.研究认为人文因素是农业绿洲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业绿洲扩张的主导人文驱动机制不同.1949-1980年人口增长主导扩张,1981-200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口增长共同主导扩张,而2004年以来是经济利益主导扩张.
常跟应李国敬颉耀文黄夫朋
基于RS的武都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以1992、2006和2011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1992-2011年间武都区的植被覆盖度分别进行计算,分析了其年际间的动态变化,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方面对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最后采用PCA对选取的影响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武都区的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高覆盖区增幅最为明显,达到46.30%。植被覆盖类型以向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转变为主,2011年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面积已占总面积的70.57%。人为因素尤其是人口因素是影响武都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
王冬梅孟兴民邢钊赵彩霞熊木齐张佳静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RS驱动力
基于生态文明的疏勒河流域大规模移民反思被引量:16
2014年
介绍了1996-2005年甘肃省政府实施的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的区内外背景,以生态文明为标尺,评价了此次移民的合理性,认为此次移民没有充分考虑疏勒河中下游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别是水资源承载力,也没有考虑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状况.移民虽然使得流域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生态恢复任重道远.
常跟应张文侠
关键词:移民生态文明
甘肃秦安崖湾剖面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及其生态环境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十分发育,其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铲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后,一直鲜有关于这一地区化石发现的报道。近几年,在对天水盆地北部秦安一带的新生代地层研究过程中。经过野外考察和测量,确认秦安县城西北部约15.5km郭嘉镇附近的崖湾剖面属于新近系沉积,其沉积地层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共37层),并于第二段的23层(褐红色砂质泥岩层)和28层(褐红色粉砂质泥岩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属于三趾马动物群,共包含有5目10科11属13种。其中上化石层(第28层)三趾马动物群主要代表性属种有Hipparion chiai,H.weihoense,H.fossatum,H.plocodus,Acerorhinus fuguensis,Chilotherium wimani,Ch.habereri,Chleuastochoerus stehlini,Palaeotragus microdon等,其化石组合时代大致与府谷喇嘛沟动物群和临夏盆地大深沟动物群相当,时代可能为保德期早期,相当于欧洲MN11。下化石层(第23层)哺乳类可能为晚中新世灞河期晚期,相当于欧洲MN10。由下本地区正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向青藏高原区的过渡区,因此,崖湾剖面上化石层动物群代表了晚中新世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与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之间过渡区域的三趾马动物群面貌,其化石组合特征反映出当时该区可能属于亚热带稀树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气候相对较为适宜,是比较适合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的。该区具有过渡性质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三趾马动物群在我国境内的分异与东西演化、确定该区地层年代以及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军颉光普李吉均宋春晖赵志军王修喜惠争闯
关键词:三趾马动物群生态环境晚中新世
渭河上游流域河长坡降指标SL参数与Hack剖面的新构造意义被引量:16
2011年
基于DEM提取了渭河上游8条支流的Hack剖面、河长坡降指标SL参数以及标准化坡降指标(SL/K),对该区构造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河流的Hack剖面皆呈上凸形态,表明第四纪以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渭河上游整体上处于构造抬升状态,且抬升速率较快.同时Hack剖面的凸度有所区别,说明该区构造活动存在着区域差异,其中西秦岭北麓和六盘山南段地区的构造活动较为强烈,而北部的黄土高原构造活动相对较弱.SL参数证实了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六盘山东缘断裂和会宁断裂存在构造活动.
吉亚鹏高红山潘保田李宗盟管东升杜功元
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近50年来气温 降水 径流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1年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降水及出山径流序列变化特征,并初步讨论了降水、径流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在20世纪60-70年代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80年代气温开始波动升高,气温显著升高则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来.研究区山区年降水量大于平原的,各站年降水量均呈现平、枯、丰交替的特点,总体上呈微弱增加趋势,增幅不显著.出山径流量在年代尺度上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洪水和丰乐两条河流的年出山径流量存在突变点,位于1960前后.2000年前后,三河径流量微弱上扬后,继续开始减少趋势,讨赖河稍迟于其余2条较小的河流.
李常斌李文艳王雄师杨文瑾杨致远
关键词:气温降水出山径流黑河流域
武都区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为给陇南市武都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1995年和2011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借助遥感和GIS技术,运用土地动态度模型和Spss相关分析方法,对武都区1995—201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都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居民及建筑用地的增加和耕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的不断减少为主要特征;近16a来,该区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95%以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0.84%;土地利用的主要转移方向是林地,占总变化面积的38.76%;人口因素是影响武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王冬梅孟兴民郭鹏郭建军谭龙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