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75011-44004)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包兆会姚爱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学术
  • 1篇艺术
  • 1篇阴阳
  • 1篇语体
  • 1篇诗歌
  • 1篇诗歌节
  • 1篇诗歌节奏
  • 1篇天人思想
  • 1篇情感
  • 1篇情感节奏
  • 1篇晚熟
  • 1篇物感说
  • 1篇节奏
  • 1篇画像
  • 1篇汉赋
  • 1篇汉画
  • 1篇汉画像
  • 1篇汉人
  • 1篇《楚辞》
  • 1篇楚辞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包兆会
  • 1篇姚爱斌

传媒

  • 2篇文化与诗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汉赋、汉画像艺术成像方式的相似性被引量:3
2011年
无论从像是否对现实直接生成角度还是从像的内容角度,汉赋与汉画像在以这两者划分像的构成类型上都存在相似性;虽然汉赋"巨丽"的造型风格和汉画像具有写意性的日常温情的造型风格十分不同,但它们区别中存在着联系:两种异质媒介艺术都开始意识到各自的审美性,并在图像造型风格上带有很浓的装饰性成分;汉赋与汉画像都是以平面化和繁密型的方式展开像。正是汉人以关注自我享受为基础的宇宙大观精神对汉赋、汉画像创作的影响,使两者在像的构成类型、造型风格及展现方式方面表现出相似性。
包兆会
关键词:汉赋汉画像
从学术思想取向及士人境遇看汉人对《楚辞》的接受
2009年
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汉人梳理他们对屈原与《楚辞》的接受与评价,同时又对他们评价屈原与《楚辞》的方式、方法和得失作一总体评估。认为,决定汉人对《楚辞》以何种方式接受并给予评价的主要跟他们各自的学术思想取向及人生境遇有关。汉人或以儒家经义为标准评判《离骚》,或以道家思想赞屈原人格理想,这种或儒或道或儒道兼顾的角度评价屈原及其作品的方法反映了汉人的一种研究方法,即从义理角度评价作家和作品,有其局限性。而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关注并对其持肯定态度,实际上也是借屈原来表达自己的生不逢时和不被重用的悲苦。这些都使汉人在评价屈原及其《楚辞》时呈现出了不同的面相和复杂的张力。
包兆会
关键词:汉人《楚辞》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及其对汉代文论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在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影响很大,它不但影响了汉代帝国政治秩序和宗教信仰,也影响了汉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本文对董仲舒"天人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内涵及其来源作一扼要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董仲舒"天人思想"对汉代文论产生的影响作一详细剖析,最后就"天人思想"本身及其对汉代文论的影响作一评估。
包兆会
关键词:天人思想物感说阴阳
诗歌节奏的内在矛盾与七言诗体晚熟之原因及过程被引量:1
2011年
七言晚熟于五言,学界多从句式节奏的异同、单复、易难等层面寻找原因,忽略了诗歌节奏是由语义节奏、语体节奏、情感节奏和音乐节奏等构成的立体完整的动态系统,其中情感节奏与语体节奏的矛盾构成新诗体产生、发展以至成熟的主要内在动力。七言诗晚熟的根本原因在于早期七言韵语的实用表义倾向及其与每句韵形式相互强化所形成的单句自足封闭特征。七言诗体的发展即是历代诗人以情感节奏和音乐节奏不断调整、改造其实用化语体节奏的过程。其间《楚辞》骚体七言、张衡《四愁诗》、曹丕《燕歌行》、鲍照《拟行路难》等,以不同形式呈现出七言诗体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情感节奏与语体节奏相互冲突、调和的几个标志性阶段。
姚爱斌
关键词:情感节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