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067)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国坤王玉张绍升肖顺张敦富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1篇稻根
  • 1篇生活史
  • 1篇水稻根
  • 1篇水稻根系
  • 1篇侵染
  • 1篇侵染特性
  • 1篇根系
  • 1篇病原
  • 1篇病原鉴定

机构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2篇肖顺
  • 2篇张绍升
  • 2篇王玉
  • 2篇刘国坤
  • 1篇张敦富

传媒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水稻根系的侵染特性及其生活史被引量:11
2011年
在人工接种情况下,利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方法,研究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汕优63杂交稻幼苗根系的侵染特性及其生活史。结果表明:在26℃大量群体接种情况下,2龄线虫在接种后4~6 h内侵入根系,主要侵入时间为接种后24~48 h;2龄幼虫侵入部位为根尖分生区或伸长区,侵入后虫体迁移方向与根纵中轴平行,在皮层薄壁细胞间迁移,最终聚集于根冠最内侧的分生区,直待分生区原形成层发育成维管束后,2龄幼虫才侵入维管束内取食;根冠内侧分生区至伸长区的2龄幼虫呈侵染态线状至长颈瓶状逐渐发育膨大过程,其发育快慢可能与2龄幼虫开始定殖并侵入维管来取食时间先后有紧密关系;2龄幼虫可直接在根内孵化,并迁移至发育中的侧根,或迁移到新根根冠内侧分生区处,待分生区原形成层发育成维管束后进行再侵染;拟禾科根结线虫最短生活史在26℃下为22 d,在26~37℃环境温度下为18 d,其侵染具有群体优势特性。
刘国坤肖顺张绍升张敦富王玉
关键词:水稻侵染生活史
水稻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及其侵染源的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在福建省政和县稻田发现大面积的严重水稻根结线虫病,沟渠内禾本科杂草油芒(Eccoilopus sp.)也遭受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的严重侵染。这两种寄主的根结线虫形态特征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Goldenand Birchfield,1965)原始描述相符;对根结线虫的rDNA-ITS区、28SrDNA-D2/D3区进行了扩增、克隆与测序,其序列与GenBank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相似性达99%以上,据此将水稻和油芒上的根结线虫鉴定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通过交叉接种试验和田间调查,证实油芒是水稻根结线虫的重要寄主,为田间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重要侵染源。
刘国坤王玉肖顺张绍升
关键词: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