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344)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光明范建高王军吴劼仝艳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纤维化
  • 4篇肝纤维化
  • 2篇蛋白
  • 2篇星状细胞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纤维化形成
  • 2篇小鼠
  • 2篇酶抑制剂
  • 2篇急性肝
  • 2篇急性肝损伤
  • 2篇肝损伤
  • 2篇肝纤维化形成
  • 2篇肝星状细胞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小体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李光明
  • 5篇范建高
  • 2篇王军
  • 1篇仝艳艳
  • 1篇石翠翠
  • 1篇吴劼

传媒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肝脏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BET抑制剂(+)-JQ1通过调节NF-KB信号通路保护小鼠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和额外末端结构域(BET)抑制剂(+)-JQ1对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PS/D-Gal)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ALF)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7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模型组(n=17)和(+)-JQ1干预组(n=15),采用腹腔注射LPS/D-Gal联合诱导ALF模型,其中在干预组造模前2 h腹腔注射(+)-JQ1。在造模4 h后每组处死5只小鼠,其余小鼠继续喂养至72 h,观察存活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ing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72 h小鼠存活率为16.7%(2/12),(+)-JQ1干预组为60.0%(6/10,P>0.05);ALF组血清ALT水平为(2779.0±200.6)U/L,显著高于对照组[(44.9±2.5)U/L,P<0.05],血清AST水平为(2885.0±143.6)U/L,显著高于对照组[(76.0±5.7)U/L,P<0.05],而(+)-JQ1干预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为(948.7±46.3)U/L和(1704.0±42.1)U/L,P<0.05];ALF组肝组织TNF-αmRNA水平为(103.7±23.0),显著高于对照组[(1.2±0.2),P<0.05],IL-6 mRNA水平为(73.4±15.8),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P<0.05],IL-1B mRNA水平为(13.5±2.7),显著高于对照组[(1.0±0.1),P<0.05],而经(+)-JQ1干预后,三种细胞因子mRNA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2.8±1.2)、(11.7±0.7)和(1.5±0.3),P<0.05];ALF组血清TNF-α水平(631.6±57.5)U/L,显著高于对照组[(2.5±0.5)U/L,P<0.05],而(+)-JQ1干预组血清TNF-α水平为(139.8±8.1)U/L,显著低于ALF组(P<0.05);ALF组肝组织P65和IK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而(+)-JQ1干预后显著减弱。结论(+)-JQ1对ALI小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NF-KB信号通路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
黄鹤鸣刘彦君付荣石催催范建高张元元罗成李光明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细胞因子NF-KB信号通路小鼠
HDAC抑制剂givinostat靶向抑制HSC激活防治NASH及肝纤维化研究
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纤维化是当今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因此,探寻NASH及肝纤维化防治的新靶点及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靶向肝星状细胞(HSC)可治疗肝纤维化及表观机制在HSC...
黄鹤鸣
关键词:肝纤维化NASHHS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文献传递
microRNAs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肝纤维化形成中miRNAs可出现表达异常,这些异常表达的miRNAs不仅参与调控肝损伤修复反应,而且可作为评估肝功能储备的分子标志物。本文就miRNAs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军李光明
关键词:肝纤维化微小RNA肝星状细胞细胞外基质
CDK抑制剂(AT7519)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1年
目的探索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AT7519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不同浓度(20μmol、10μmol、5μmol)AT7519预处理1 h再以LPS刺激4 h,RT-qPCR检测AT7519对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此外,建立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检测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并行HE、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RT-qPCR检测肝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LPS刺激模型组IL-6、IL-1β和TNF-α的mRNA分别为(299.8±6.1)、(8198±360.1)、(172.0±5.9),较正常对照组(1.1±0.1)、(1.1±0.0)、(1.0±0.0)显著升高(P<0.05);而不同浓度AT7519干预组均可显著下调上述促炎细胞因子,20μmol AT7519处理组IL-6、IL-1β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6.5±0.4)、(275.2±10.4)、(41.5±1.0),10μmol AT7519处理组为(36.7±5.4)、(1585±26.0)、(106.2±12.2),5μmol AT7519处理组为(71.7±7.1)、(1615±77.9)、(147.8±11.5),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中,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分别为(1116±197.0)U/L、(966±157.3)U/L,AT7519干预组ALT、AST水平分别为(230.6±103.1)U/L、(247.8±110.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可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干预组小鼠上述病理变化均明显减轻。此外,干预组小鼠肝组织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为(1.6±0.7)、(1.6±0.5)、(2.1±0.9)较模型组的(10.7±5.3)、(4.6±1.5)、(16.4±3.0)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AT7519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刘彦君黄鹤鸣付荣石翠翠范建高张元元罗成李光明
关键词: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炎性细胞细胞因子
新型异喹啉类化合物12-4-Y对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新型异喹啉类化合物12-4-Y[1-乙基-8-甲氧基-5苯基吡唑并(5,1-a)异喹啉]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5、10、20、40和80μg/ml)12-4-Y处理HSC-T6细胞,分别于孵育后12h、24h、36h和48h收集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Hoechst染色对凋亡定性,以流式细胞分析对凋亡定量,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12-4-Y处理12h可浓度依赖性(在5~80μg/ml范围内)抑制HSC-T6细胞增殖,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86±0.013)、(1.055±0.019)、(0.957±0.012)、(0.793±0.021)和(0.553±0.0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1.215±0.014,P〈0.05);12-4-Y(20μg/ml)处理可时间依赖性抑制HSC-T6细胞增殖,在12 h、24 h、36 h、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957±0.012)、(0.852±0.024)、(0.641±0.032)和(0.492±0.017),与对照组(1.318±0.007,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12-4-Y(20μg/ml)处理24h时,Hoechst染色显示HSC-T6可见明显凋亡小体,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凋亡率为(29.23±1.20)%,显著高于对照组[(5.47±1.39)%,P〈0.001];蛋白质印迹显示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的裂解产物表达亦显著增加。结论 新型异喹啉类化合物12-4-Y可显著诱导活化HSC凋亡,其机制与激活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有关。
王军李光明仝艳艳邓怡林吴劼范建高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凋亡凋亡小体
氧化苯砷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也是肝硬化逆转治疗的关键阶段,主要与HSC激活及活化HSC的转归密切相关,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药物。尽管肝纤维化时肝内活化HSC的来源尚有争议,但HSC无疑仍是抗肝纤维化治...
仝艳艳
关键词:肝纤维化药物治疗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肝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纤维化是器官(肝、肾、肺等)慢性功能衰竭的一个共同机制,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对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的研究使人们对器官纤维化的传统认识受到挑战,逆转分化已被认为是未来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李光明范建高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15
2012年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以原发性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诊断主要基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铜代谢紊乱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清铜蓝蛋白、24h尿铜、肝铜定量)以及ATP7B基因突变检测。该病是遗传性疾病中为数不多的可治性疾病,一旦诊断应终身治疗并持续监测。
李光明范建高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D-青霉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