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70006)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易宁徐松岩赵青青孙文栋刘亮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历史理论
  • 3篇史学
  • 2篇史学史
  • 2篇史学史研究
  • 2篇中世纪
  • 2篇左传
  • 2篇先秦
  • 2篇《左传》
  • 1篇修昔底德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创新
  • 1篇异族
  • 1篇中国古代历史
  • 1篇中国古代历史...
  • 1篇中国史
  • 1篇中国史学
  • 1篇中国史学史
  • 1篇中国史学史研...
  • 1篇中国通
  • 1篇中国通史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易宁
  • 2篇徐松岩
  • 1篇李永明
  • 1篇刘亮
  • 1篇刘建民
  • 1篇赵青青
  • 1篇孙文栋

传媒

  • 6篇史学史研究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史学理论与史...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传》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历史思想之比较
2015年
《左传》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分别是中西古典史学的两部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两书在叙史时都意识到了历史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而且深刻认识到当代历史是由古代历史发展而来的,从而在宏观上表述了历史发展连续性的思想和历史进步的观念。两书致力于探求历史变化的道理或依据。《左传》主要从道德、民心的角度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不仅看到了历史之变,也从中看到了历史之常,体现出一种"通变"的精神。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则主要以人性为切入点来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历史的发展,认为永恒不变的人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也是各种历史变化背后的实质,体现出鲜明的形而上学和实质主义的特征。《左传》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历史思想,分别根源于中西古代的思想传统。两书在历史思想上表现出的特征和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中西古代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李永明
关键词:《左传》《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历史思想
希罗多德Historia诸问题刍议被引量:1
2014年
希罗多德《历史》所述主题为希腊人与异族人之纷争及其原因,书中"希腊人"、"异族人"分别皆有多层面的含义,必须依据文本内容和语境具体加以辨析。希氏在其著作中往往站在波斯人的立场上讨论波希战争及其相关问题,在确认这场战争的起因和终结时间等关键问题时就是如此。《历史》无疑是一部完整记载波希战争的著作。只有彻底摈弃学术史上某些积习和偏见,才有可能对希罗多德的成就和不足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徐松岩
关键词:希罗多德希腊人
先秦史学的“实录”思想被引量:7
2014年
本期“历史理论”栏目,讨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三个重要问题。易宁教授的文章指出,中国传统史学“实录”所蕴含的文事义三个要素,在《尚书》中已经出现。《尚书》自觉地表述史中之义时,亦自发地表述了对史事之真的认识,从而自发地把文事义三者结合起来。《春秋》自觉地以史之大义为准绳,或合文事义三个要素,或隐事从礼,把史文史义与真实史事分离开来。《左传》则以史事之真为准绳建构了文事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易宁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先秦史学《尚书》传统史学《左传》史事
古代希腊史学的命运观被引量:7
2013年
自荷马史诗以来,古代希腊史学逐渐冲破笼罩着层层迷雾的神意和超越神意和人类意志的命运的禁锢,开始了对人类自身的反省。希腊史家所谓命运出现的变化,反映了他们对人类理性和非理性及其联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此类具有人文精神的命运观念,形成为古代希腊史学思想的重要特点。本文拟对此特点形成的过程作出讨论。
易宁
关键词:命运观念历史理论中世纪荷马史诗
古代希腊史学的普世观念被引量:2
2011年
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与史学史,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了该中心三位教授的文章,对古希腊史学的普世观念、早期罗马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中世纪历史分期理论的特点等问题作了讨论。易宁教授的文章指出。
易宁
关键词:历史理论中世纪史学史研究人文社会科学
先秦文献的纪传体因素及其融合
2014年
先秦文献中,可以发现与纪、表、志(书)、传等类似的记载形式,我们称之为纪传体因素。其中,以时间顺序编排史事的形式,与纪体很相似。它出现于西周早期,并随着诸侯国史的勃兴而发展为成熟的编年体。谱牒独记世谥,"旁行邪上",给史表提供了样本。有些著作或篇章专门记载某类文化知识,是与志类似的纪传体因素。很多文献里有叙述人生经历的内容,和传体拥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起源于西周早期,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形式多样化的趋势。先秦时期,已见数种纪传体因素融会的现象。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某种因素为基础,其他纪传体因素掺入进来作为依附;二是多种纪传体因素合为一体,又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刘建民
关键词:纪传体谱牒传记
伪色诺芬《雅典政制》史料价值初探被引量:3
2015年
伪色诺芬《雅典政制》作为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雅典政治状况、原提洛同盟"盟邦"与雅典的关系以及探析民主政治的实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作者主要从平民的权利、海上霸权两个方面论述雅典民主制保持完好的原因,评述"盟邦"主权遭到雅典侵夺的历史事实,从而证明雅典民主制乃是建立在全体雅典人对非雅典人剥削、奴役基础之上的。当政者所采取种种强化民主的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雅典人的根本利益。
徐松岩赵青青
关键词:民主制史料价值
郑振铎木刻版画史观念刍议被引量:1
2013年
郑振铎先生的木刻版画研究涉及两个主要方向:木刻版画的创作主体与艺术风格。在这两个方向上贯穿着郑振铎异中求同的研究思路,亦即在具体的事件与作品中概括共性,在历史演变中探求稳定成立的因素。郑振铎依据此思路构建起关于世界木刻史的宏观框架。此种框架的价值,并不在于与一切历史细节的精确契合,而在于成功彰显郑振铎心目中那些版画史上最为关键的层面,以及为一切木刻史作品与事件提供统一的评价尺度。
刘亮孙文栋
关键词:木刻版画
古代中国的通史与西方的普世史观念被引量:1
2012年
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及史学之比较,是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本栏目的三篇文章,或在比较的视野下研究中国和西方历史及史学的某一问题,或对中西史学某一问题作对称性的比较,均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西历史及史学的核心问题。蒋重跃教授的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学者对"道"的理解习惯于意会和描述。近代中国学者多参考西方"基始"或"本体"等概念来界说"道"的内涵。然而西方的"基始"等概念强调的是内涵的横向构成要素和方式,《老子》的"道"强调的则是"道"纵向变化的历史性。杨共乐教授的文章认为,人才强国是罗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罗马在向其他文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我,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易宁教授的文章讨论古代中国的通史与西方的普世史观念。他指出,对于历史变化的认识,中西史家的认识之异中亦各存其所同。中国史家重视历史在纵向时间上的变化与横向空间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西方史家则重视从一个不变的基点认识历史的变化。此两方面之不同,是古代中西历史思维在最深的层次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易宁
关键词:中国通史史观《竹书纪年》《世本》《史记》
历史理论与外国史学史研究的前沿和创新
2011年
为纪念《史学史研究》创刊五十周年,缅怀白寿彝先生创办《史学史研究》的业绩,学习白寿彝先生的办刊思想,总结过去,开辟未来,本期特辟专栏,发表下面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在总结白先生办刊思想的基础上,所论各有侧重。易宁教授重点对历史理论、外国史学等栏目的编辑提出了看法,指出要在国际学术的视野下,研究学术前沿的动态和热点问题,通过对传统学术的扬弃,实现学术创新,表现出中国学者的研究特色。汪高鑫教授从重视理论探讨、加强综合研究、倡导优良学风三个方面,谈到白先生对《史学史研究》工作的指导,认为这几点对开创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局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周文玖教授从史学史学科发展历程的视角,论述《史学史研究》对史学史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并对《史学史研究》的特色进行总结。《史学史研究》是广大史学工作者,特别是史学理论、史学史研究者的共同的家园。把《史学史研究》办得更好,是对前辈学者开辟这个家园的最好纪念。
易宁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研究历史理论学术创新办刊思想国际学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