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4053)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元泽王卓君眭怡魏富胜武安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幔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识别
  • 1篇地幔间断面
  • 1篇随机矩阵
  • 1篇天然地震
  • 1篇下地幔
  • 1篇间断面
  • 1篇L1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3篇周元泽
  • 2篇眭怡
  • 1篇王卓君
  • 1篇武安绪
  • 1篇魏富胜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爆炸地震识别辅助工具的设计与研制
2010年
武安绪魏富胜
关键词:天然地震
南美地区下地幔速度界面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下地幔间断面是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理解地球深部的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西部密集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南美洲太平洋地区深震的短周期波形资料有利于震源下方下地幔间断面的研究.本文收集了美国西北太平洋地震台网和犹他大学地震台网所记录的南美洲西部俯冲地区15个深震的19组短周期垂向台网资料,并利用4次根倾斜叠加方法提取震源下方下地幔中速度界面上发生转换的次生震相SdP,据此发现南美洲西部下方下地幔中800~120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转换点集中,主要分布在900,1000和1100 km三个深度附近,三个速度界面具有不同的起伏形态,应为在研究区域双层地幔对流中间边界层.
周元泽眭怡
伊豆-小笠原和汤加地区中地幔多层速度结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中部地幔间断面的存在及其性质对于理解地球内部对流过程并对地球化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约束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用美国西部高密度短周期地震台网记录的汤加和伊豆-小笠原地区的深震波形资料的倾斜叠加处理,进而从中提取离源下行的次生转换震相SdP,据此分析两个俯冲区域的中部地幔速度界面的差异性存在:(1)伊豆-小笠原地区对应于"920km"间断面的深度应该位于910km,而汤加地区则存在着两个速度跃变面,分别位于850和950km处;(2)两个地区均存在着1000和1050km深度附近一定的转换点集中;(3)两个地区在1100km深度处都存在着比较明确的转换点集中,同时伊豆-小笠原地区在更深处的1168km附近存在转换点集中,而汤加地区相应的界面则存在于1200km深度附近.这样的复杂结构与铁在地幔主要岩石组分铁-镁钙钛矿和铁-镁方铁矿的配比不同造成的密度异常有关,同时汤加和伊豆-小笠原两个俯冲区间存在的差异性速度结构与两者不同的俯冲板片形态和残留有很密切的关联.
周元泽王卓君
L1范数约束下的稀疏脉冲序列提取
近些年来,人们基于压缩感知(CS,Compressed Sensing)这一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稀疏脉冲序列提取的研究。在地震学中,由地震记录中稀疏分布的震相可以推测,我们所感兴趣的地球深部分布的速度间断面也是稀疏分布的。这...
眭怡周元泽
关键词:随机矩阵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