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337)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4
相关作者:许建明王敏张倩倩许晓勇时晨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静脉
  • 7篇曲张
  • 6篇食管
  • 6篇静脉曲张
  • 6篇肝硬化
  • 5篇出血
  • 3篇食管和胃静脉...
  • 3篇食管静脉曲张
  • 3篇胃静脉曲张
  • 3篇门脉
  • 3篇门脉高压
  • 3篇和胃
  • 2篇预后
  • 2篇门静脉
  • 2篇静脉曲张出血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许建明
  • 4篇王敏
  • 3篇时晨
  • 3篇张倩倩
  • 3篇许晓勇
  • 2篇张超学
  • 1篇胡乃中
  • 1篇孔德润
  • 1篇陈刚
  • 1篇刘金芝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99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PVT组,将同期100例肝硬化无PVT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P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我院肝硬化患者PVT发病率为12.9%。PVT组腹痛、发热、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VT组糖尿病史、脾切除史、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史、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VT死亡组较存活组住院天数延长、Child C级比例高(P<0.05)。结论 PVT加重肝硬化临床症状,恶化预后。糖尿病史、脾切除史、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史、血红蛋白下降是肝硬化形成PVT的预测因素。Child C级、住院时间延长提示肝硬化并PVT患者预后不良。
刘金芝胡乃中许建明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预后
无创检查参数对肝硬化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超声参数和血生物化学因子与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关系,探讨其诊断严重EV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各种病因的肝硬化住院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明确EV的存在和程度,分为中/重度EV组78例,无/轻度EV组24例。采用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方法检测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肝静脉减振指数(HV-DI)、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和肝内循环时间(IHCT),并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63(sCDl63)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方法分析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相关指标预测EV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诊断准确度。结果中/重度EV组PV-CI、HV-DI、外周血vWF抗原和sCD163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轻度EV组[0.11(0.05)cm·s比0.07(0.03)cm·s、0.72±0.11比0.52±0.12、1824.00(558.00)U/L比1533.80(311.50)U/L、(72.57±10.94)μg/L比(57.91±10.40)μg/L,Z=-4.949,t=-7.759,Z=-5.420,t=-5.804,P均〈0.05],而HVAT和IHCT则明显短于无/轻度EV组L17.00(4.25)S比27.78(6.75)S、(6.62±1.85)S比(9.33±2.26)s,Z=-3.822,t=5.820,P均d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V—DI、vWF抗原和sCDl63预测中/重度EV的AUC值均〉0.8,取相应截断值0.64、1693.80U/L和63.98μg/L,敏感度均〉75%,PPV均〉90%,诊断准确度均〉80%。结论HV—DI、外周血vwF抗原和sCDl63作为无创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严重EV的存在,有助于尽早发现这类高危患者,及时干预,防止出血。
许晓勇张超学时晨许建明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肝硬化WILLEBRAND因子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发生静脉破裂出血风险大,预后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其控制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7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及内镜指标与出血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的预测因素。针对出血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及内镜指标与控制出血成功与否的关系。结果 27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113例(41.54%)合并出血,159例(58.46%)未发生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感染、曲张静脉的美国分级、红色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红色征是出血的预测因素。控制出血成功组与失败组在肝功能CTP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红色征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重要参考因素,而肝功能CTP评分与控制出血成功与否有关。
王敏张倩倩许建明孔德润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控制出血
超声及超声造影参数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eeal hemorrhage,EVH)是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凶险,因此所有确诊肝硬化的患者都应筛查有无曲张静脉和进行曲张静脉的风险评估[1].目前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压力测定仍是确定门静脉高压和静脉曲张存在及其程度的金标准,但由于二者有侵入性、风险大、价格高和随访困难等问题,所以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故迫切需要寻找能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非侵入性指标.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和随访肝脏疾病的一线检查方法.
时晨许晓勇张超学许建明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超声造影HEMORRHAGE肝静脉压力梯度门静脉高压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控制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控制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时间、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309例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住院治疗者,回顾分析治疗后2h及2h以内、超过2h但不超过6h、超过6h但不超过5d、5d及5d以后的出血控制情况,分析控制出血时间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药物治疗者及药物治疗联合内镜治疗者控制出血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在309例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2h及2h以内、超过2h但不超过6h、超过6h但不超过5d时间段内控制出血失败者分别有79、25、26例,死亡者分别有1、4、16例。药物治疗控制出血成功率为57.93%(179/309),病死率为10.36%(32/309)。药物治疗联合内镜治疗控制出血成功率为82.35%(28/34),病死率为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总胆红素水平增高、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上升、有腹水是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结论控制出血失败时间多在2h及2h以内,随时间延长,病死率上升。药物治疗联合内镜治疗控制出血成功率较高,病死率较低。入院时收缩压≤90mmHg、总胆红素水平增高、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上升、有腹水可能是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
王敏张倩倩许建明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胃肠出血预后内窥镜检查
肝硬化高危食管曲张静脉出血无创性预测指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比值与肝硬化高危食管曲张静脉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近3年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住院患者272例。出血组113例,其中行胃镜检查并明确静脉曲张分级的共94例,非出血组159例,其中101例既往无出血史。以胃镜检查发现重度食管曲张静脉和/或红色征作为高危食管曲张静脉标准,将非出血组分为高危组77例,非高危组24例。分析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高危组与非高危组之间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和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比值,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脾脏直径,预测肝硬化合并高危食管曲张静脉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之间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血小板计数/脾脏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脾脏直径大于非高危组(161.96±33.64 vs 139.15±24.29,P=0.024);经ROC曲线分析,脾脏直径预测肝硬化患者合并高危食管曲张静脉的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53.8%,阳性预测值为85.9%,阴性预测值为58.1%,ROC曲线下面积为0.71。结论脾脏直径可以作为预测肝硬化高危食管曲张静脉的指标,其灵敏度较好,诊断效率较高,但特异度欠佳。
张倩倩王敏许建明
关键词:食管曲张静脉门脉高压肝硬化
肝硬化门脉高压非创伤性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门脉高压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所有肝硬化患者都应评估门脉高压和曲张静脉的严重程度。目前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和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压力测定仍然是确定门脉高压和静脉曲张存在及程度的金标准,但由于二者的侵入性、有创性、风险大、价格高、设备技术要求高、随访困难,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和验证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成为当代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尤其是能否应用这些方法判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临床上令人感兴趣和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综述与评价。
时晨许晓勇许建明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抗gp210抗体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收集10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根据抗gp210抗体表达情况分成抗gp210抗体阳性组和抗gp210抗体阴性组。分析两组间与PBC临床表现、肝生化指标及其肝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44.4%(48/108),16例AMA-M2阴性的PBC患者中有9例(56.2%)抗gp210抗体阳性。黄疸、乏力的出现与抗gp210抗体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gp210抗体阳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Mayo评分高于阴性组(P<0.05)。
陈刚许建明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门脉高压患者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病情评估与治疗策略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急性静脉曲张出血(acute variceal bleeding,AVB)是肝硬化患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死率高之特点,严重者可因无法制止的大出血而迅速出现休克,直接导致死亡。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上有了不少进步,但是6周病死率仍高达20%。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指导评价AVB病情和治疗的选择一直是困难的。临床上需迅速有效地对患者的病情予以恰当的评估,并根据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1
王敏许建明
关键词:静脉曲张出血病情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