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473063)
- 作品数:23 被引量:311H指数:12
- 相关作者:施琴芬吴洁刘思峰杨振华闻曙明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社会学更多>>
- 基于熵理论的知识创造机理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与综合的相似性基本原理,引入热力学中熵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组织的知识创造的机理、关键、途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构造了知识创造的数学模型,指出任何组织都会伴随有效知识的逐步减少、熵值逐渐增加的情况,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以增加负熵来促进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 吴洁刘思峰
- 关键词:熵理论知识创造
- 高校隐性知识的内涵和流程分析被引量:24
- 2006年
- 知识经济的发展催促着知识管理的推进。隐性知识是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对高校隐性知识的内涵作了介绍性的阐述,从高校执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3个职能过程中分析高校隐性知识的流程和表现形式。
- 胡泽平施琴芬
- 关键词:隐性知识高校知识转化知识管理
- 高校内部党政管理部门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知识经济时代,对隐性知识的分享和利用,是一个知识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作为高校内部的党政管理部门,建立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有效地实现部门和部门、部门和个人、个人和个人之间的隐性知识共享,有利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对院系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服务水平。
- 闻曙明施琴芬
- 关键词:高校隐性知识共享机制
-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高校隐性知识管理
- 2006年
- 英国哲学家培根早就指出,知识就是力量(Francis Bacon,1620).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只有透过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知识才会变成力量(Peter Drucker,1966).由此,我们引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提出知识管理概念的是"世界知识管理之父"斯威比(Karl-Erik Sveiby)博士.最早知识管理的概念主要是应用于企业.目前对知识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
- 闻曙明施琴芬
- 高校科研团队的规模和沟通网络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沟通是团队开展工作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团队的沟通能力是和团队的成败联系在一起的。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高校科研团队中普遍存在的两类沟通网络及其特点。
- 杨振华施琴芬
-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沟通网络
-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体系与知识转移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中国企业如何形成具有区域创新优势的产业集群,如何利用知识联盟参与竞争并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下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动机和体系框架,详细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知识特征,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下知识的转移途径和方式。
- 吴洁刘思峰施琴芬
- 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创新体系知识转移
-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知识创新与转移模型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系统地探讨了知识创新的过程实质,即是包括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应用3个阶段的一种知识流动过程;研究了知识供应链的概念、特点和模型,通过对知识的转移层次研究,建立了知识转移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基于知识供应链的产学研联合所具有的优势和可行性。
- 吴洁刘思峰施琴芬
- 关键词:知识供应链知识转移产学研联合
- 管理过程视角下的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被引量:9
- 2006年
-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组织——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在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管理。由于隐性知识管理兴起的时间尚短,关于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本文从管理过程的视角对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内涵加以界定。
- 杨振华施琴芬
- 关键词:高校知识管理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管理过程高校知识经济隐性知识
- 企业知识转移的熵模型被引量:10
- 2007年
- 本文引入物理学中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知识转移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构造了知识熵的数学模型,指出任何企业都会伴随有效知识的逐步减少、熵值逐渐增加的情况,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 吴洁刘思峰施琴芬
- 关键词:知识转移
- 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转移的超循环模型及作用研究被引量:46
- 2007年
- 高校知识转移是一种典型的从科学场域向经济场域转移的跨场域知识转移,处于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的知识转移模式将直接影响合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运用复杂系统中超循环理论分析产学研合作系统的超循环特征,探讨了高校知识转移的模型,提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之间构成网络结构的超循环系统,促进产学研合作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 吴洁
- 关键词:超循环理论知识转移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