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3026)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韩聚强范公忍王帅胡大荣李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胎盘
  • 2篇宫内
  • 2篇HBV
  • 1篇蛋白
  • 1篇阳性血清
  • 1篇乙肝
  • 1篇乙型肝炎免疫...
  • 1篇乙型肝炎疫苗
  • 1篇疫苗
  • 1篇载量
  • 1篇胎盘传播
  • 1篇胎盘滋养层细...
  • 1篇球蛋白
  • 1篇滋养层

机构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韩聚强
  • 3篇范公忍
  • 2篇胡大荣
  • 2篇王帅
  • 1篇李杨
  • 1篇杨蕾蕾
  • 1篇任永强
  • 1篇胡学玲
  • 1篇姚鹏
  • 1篇曹建彪
  • 1篇王少霞
  • 1篇陈天宝
  • 1篇李娟
  • 1篇袁静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大蛋白检测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之间的关系,寻找既方便操作又能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10例临床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载量,LHBs检测用ELISA法,HBeA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LHBs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58,P<0.001)。在HBV DNA(+)模式群体中LHBs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LHBs与HBV DNA复制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HBV复制的指标。LHBs检测方法特异性优于HBeAg检测方法,LHBs在HBV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范公忍韩聚强任永强陈天宝胡学玲李娟姚鹏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病毒载量
HBV阳性血清对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影响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血清对体外培养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胎盘滋养层细胞(JEG-3),应用HBV阳性血清处理,分别于处理后24 h、48 h和72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细胞中HBsAg蛋白的表达,PCR法检测细胞中HBV DNA,annexinⅤ/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寻找病毒颗粒。结果 HBV阳性血清处理后24~72 h,JEG-3细胞中HBsAg和HBV DNA呈阳性;处理后48 h,细胞坏死率显著增加(P<0.01),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超微结构显示,JEG-3胞浆内出现较多空泡状结构,溶酶体明显增多,并可见病毒样颗粒。结论 HBV阳性血清可导致体外培养胎盘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引起胎盘滋养层细胞损伤。
王帅李杨韩聚强王少霞范公忍杨蕾蕾袁静胡大荣曹建彪
关键词:胎盘滋养层细胞坏死
HBV宫内跨胎盘传播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乙肝病毒宫内跨胎盘传播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方式有两种:血源性和细胞源性,胎盘感染逐渐成为宫内感染的主要方式。乙肝病毒经胎盘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蛋白组学等新型生物技术将为乙肝病毒宫内传播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平台。
王帅韩聚强胡大荣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胎盘
乙肝母婴联合免疫与常规免疫效果的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其母婴联合免疫与婴儿单纯免疫两种方法的免疫效果。方法对112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孕妇于妊娠后期3个月(即妊娠28周后)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U免疫阻断母婴传播作为治疗组,73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孕妇生产前不做任何免疫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常规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12月龄时采集外周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12个月龄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5.5%和82.4%,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治疗组孕妇HBVDNA高滴度者明显高于低滴度者所娩新生儿的感染率(X2=6.88,P〈0.05);剖宫产与自然分娩之间感染HBsA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98,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阻断可降低宫内感染及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崔琨范公忍韩聚强姬胜杰侯保全龚新惠李怡卓高慧秦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