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0041604)

作品数:12 被引量:139H指数:8
相关作者:高智谋齐永霞陈方新马国胜吴向辉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疫霉
  • 6篇苎麻疫霉
  • 6篇病菌
  • 5篇生物学
  • 5篇甲霜灵
  • 4篇疫病菌
  • 4篇棉铃
  • 4篇棉铃疫病
  • 4篇棉铃疫病菌
  • 3篇植物病理
  • 3篇植物病理学
  • 3篇孢子
  • 2篇烟草黑胫病
  • 2篇烟草黑胫病菌
  • 2篇疫霉菌
  • 2篇游动孢子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突变株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机构

  • 1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江苏化工农药...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作者

  • 11篇高智谋
  • 7篇陈方新
  • 7篇齐永霞
  • 5篇马国胜
  • 4篇吴向辉
  • 2篇陈娟
  • 1篇汪爱娥
  • 1篇韩宝瑜
  • 1篇潘月敏
  • 1篇曹君
  • 1篇陈娟
  • 1篇徐仁玉
  • 1篇江晶
  • 1篇周成松
  • 1篇胡振
  • 1篇牛琼

传媒

  • 3篇植物保护
  • 2篇烟草科技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茶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蚜生态学和防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3
2002年
茶蚜 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 ,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和安徽茶区为害较重 ,每年 4~ 6月、9~ 1 0月形成虫口高峰。己鉴定 5 0余种天敌 ,重要天故为七星瓢虫 Cocciltella septempuncta-ta L.、异色瓢虫 Leisaxyridis(Pallas)的各种变种 (变型 ) ,大草蛉 Chrysopa seplempunctata Wcsmeal,中华草蛉C.sinica Tjedea、门氏食蚜蝇 Shaerophoria menthastri L.、黑带食蚜蝇 Syrphusbalteatus de Geer、大灰食蚜蝇S.corollae F.、四条食蚜蝇 Paragusguadifasciatus Meigcn和蚜茧蜂 Aphidiussp.,以及虫疫霉 Erynia sp.。该蚜虫趋嫩危害嫩梢 ,采摘对其种群有一定抑制效应 ;通常施药治蚜 ,但易造成名优茶中的农药残留。近年关于茶蚜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发现 ,茶蚜蜜露、蚜害茶梢释放的互利素强烈地引诱瓢虫、草蛉和蚜茧蜂 ,调节它们的搜索行为。
周成松韩宝瑜
关键词:茶蚜生态学
疫霉菌的交配型与性分化(综述)被引量:10
2003年
系统综述了疫霉菌的交配型与性分化的发现、类型与测定、遗传变异及其调控机制、地理分布、异宗配合机制与交配型的本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疫霉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研究与防治具有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马国胜高智谋吴向辉
关键词:疫霉菌交配型
棉铃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安徽省棉铃疫病菌(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的若干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区的棉铃疫病菌生长速率和对棉苗的致病力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甚至采自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上述性状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XC-6生长速率、对棉苗的致病力、菌落形态及同宗配合遗传和变异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速率和对棉苗的致病力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不能稳定遗传,但菌落形态和同宗配合特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能稳定遗传,提示上述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的遗传和变异特性可能与菌株长期自交和种内杂交有关。
陈方新齐永霞高智谋吴红星牛琼江晶
关键词:苎麻疫霉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疫病菌棉铃自交后代游动孢子
苎麻疫霉抗甲霜灵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陈方新齐永霞高智谋吴向辉胡振
关键词:生物学性状苎麻疫霉甲霜灵突变株孢子萌发生长速率
烟草黑胫病菌研究进展(Ⅲ)被引量:1
2004年
综述了烟草黑胫病菌抗甲霜灵菌株群体动态及抗性水平 ,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抗甲霜灵菌株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 ,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性作用方式 ,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的遗传稳定性 ,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治理策略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RAPD、RFLP、ELISA技术在烟草黑胫病菌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烟草黑胫病菌毒性遗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马国胜高智谋陈娟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菌抗药性分子生物学甲霜灵
大豆田主要杂草的综合防除及除草剂安全合理施用技术被引量:18
2002年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 ,系统阐述了我国大豆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与危害、农业防除措施、化学防除技术以及大豆田常用除草剂的安全性与混合使用技术等 。
陈娟马国胜高智谋
关键词:合理施用技术除草剂化学防除
棉铃疫病菌(Phytophthora boeh meriae)对甲霜灵的抗性遗传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 ,经药物直接诱变 ,筛选获得棉铃疫病菌 (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抗甲霜灵突变株 ,研究了其抗药性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 ,棉铃疫病菌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 ,抗性菌株对甲霜灵的抗性水平可高达其敏感亲本的 5 16 1 3倍以上 ;部分抗性菌株的抗药性性状在无性及有性单孢后代均可稳定遗传 ,另有部分抗性菌株的抗性性状在无性单孢后代出现分离甚至完全丧失。初步认为 。
陈方新高智谋齐永霞吴红星吴向辉
关键词:甲霜灵抗性遗传苎麻疫霉
烟草黑胫病菌研究进展(一)被引量:49
2003年
系统综述了烟草黑胫病菌的发现与命名、分类、生物学特征、分布与为害、致病机理、生理特性及寄主范围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马国胜高智谋陈娟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菌致病机理生理特性生物学特征寄主范围
苎麻疫霉抗甲霜灵突变株对棉苗的致病力及其遗传被引量:2
2006年
研究了苎麻疫霉抗甲霜灵(Mtr)突变株对棉苗的致病力及其遗传,结果显示,抗性突变株对棉苗的致病力与其野生型亲本间无显著差异。而Mtr突变株XC-6-2对棉苗的致病力在其无性第1代(ZG1)单孢株间及其与亲本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XC-6-2对棉苗的致病力性状在单游动孢子第2代(ZG2)持续发生分离;XC-6-2单卵孢第1代(OG1)对棉苗的致病力间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抗甲霜灵突变株对棉苗的致病力在无性单孢和单卵孢子后代间均不能稳定遗传。对比研究发现,野生型亲本菌株XC-6对棉苗的致病力在单游动孢子和单卵孢后代有相似的遗传规律,且单游动孢子群体对棉苗致病力的变异系数较其单卵孢株间的变异系数大。
陈方新齐永霞高智谋吴红星汪爱娥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苎麻疫霉
棉铃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风险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分离自安徽省芜湖、无为、宣城、望江、肥东、寿县、滁州等7个地区的棉铃疫病菌(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对甲霜灵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甲霜灵对各供试菌株的EC50分布为0.008 3~0.079 1 μg/ mL,平均为0.026 1 μg/ mL,远小于1 μg/ mL,且供试菌株在含甲霜灵质量浓度为1 μg/ mL的LBA平板上菌丝生长几乎完全被抑制,表明各供试菌株对甲霜灵十分敏感,但其敏感程度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室内药剂直接诱变,获得抗甲霜灵菌株,经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较其敏感亲本菌株高13 000倍以上,提示安徽省棉铃疫病菌对甲霜灵具有潜在的抗药性风险.
陈方新高智谋齐永霞吴红星吴向辉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棉铃疫病菌甲霜灵抗药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