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E13B04)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段宏屠重棋裴福兴闵理李鸿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羟基磷灰石
  • 3篇融合器
  • 3篇缺损
  • 3篇椎间融合
  • 3篇椎间融合器
  • 3篇纳米羟基磷灰...
  • 3篇骨缺损
  • 2篇动物
  • 2篇动物体
  • 2篇动物体内
  • 2篇植入
  • 2篇生物材料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体内生物相容...
  • 2篇人工椎体
  • 2篇肿瘤
  • 2篇注射型
  • 2篇椎间融合器植...
  • 2篇椎体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国纳科技...

作者

  • 7篇屠重棋
  • 7篇段宏
  • 6篇裴福兴
  • 4篇李鸿
  • 4篇闵理
  • 3篇权正学
  • 3篇唐可
  • 3篇周春光
  • 3篇张帅
  • 3篇严永刚
  • 3篇宋跃明
  • 3篇欧云生
  • 3篇周勇
  • 2篇周宗科
  • 2篇姜勇
  • 2篇邹昌
  • 2篇杨晓波
  • 2篇杨静
  • 2篇刘立岷
  • 2篇蒋电明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降解多元氨基酸共聚物/磷酸钙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植入山羊颈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设计制备可降解多元氨基酸共聚物/磷酸钙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MAACP/TCP Cage),探讨其对山羊颈椎C3-4融合术后的即刻稳定作用。首先对正常山羊颈椎进行测试,之后将27个标本随机分为3组,这样实验共有4组:A组:MAACP/TCP Cage组(n=9);B组:钛合金Cage组(n=9);C组:三面皮质髂骨组(n=9);D组:正常对照组(n=27)。切除颈3/4椎间盘后植入以上内植物,采用非破坏刚度法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的生物力学测定,由此计算出各组活动范围(ROM)及相对刚度,并行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AACP/TCP Cage植入后,颈3-4节段屈曲和左、右侧屈的ROM下降,相对刚度提高(P<0.05);与髂骨组相比,MAACP/TCP Cage植入后,颈3-4节段后伸、屈曲和左、右侧屈的ROM低于髂骨组,相对刚度高于髂骨组(P<0.05);与钛合金Cage组相比,MAACP/TCP Cage植入后,颈3-4节段屈曲、后伸和左、右侧屈的ROM及相对刚度无明显差别(P>0.05),而旋转的ROM高于钛合金Cage组,相对刚度低于钛合金Cage组(P<0.05)。结论:MAACP/TCP Cage可为山羊颈椎椎间融合提供足够的初始生物力学稳定性。
周春光宋跃明屠重棋段宏裴福兴严永刚李鸿
关键词:颈椎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
n-HA/PA66人工椎体在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用n-HA/PA66人工椎体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我科对5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n-HA/PA66人工椎体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通过与同期在我科行钛网植骨融合的颈椎病患者对照,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门诊或电话随访。两组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脊髓功能、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改善明显,植骨融合率100%。n-HA/PA66人工椎体组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钛网组有5例术后出现钛网下沉。两组比较,n-HA/PA66人工椎体组在脊髓功能、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局部反应等方面与钛网组无明显差异;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钛网组。结论:n-HA/PA66人工椎体能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应用于颈前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张荣权正学蒋电明欧云生唐可李基明
关键词:颈椎病脊柱重建术羟基磷灰石
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植入山羊颈椎
2012年
背景: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已被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方法:取成年雄性山羊,切除C3、4椎间盘,清除软骨终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植入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颈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术后2,4,8,12 周行X射线检查;术后4,12 周行CT扫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术后2 周,实验组平均椎间高度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4~12 周,两组平均椎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 周,实验组融合度评分差于对照组(P 〈 0.05),术后12 周两组融合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12 周,两组均可观察到从成骨细胞集聚、胶原增生到新骨形成的过程.表明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和融合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装置.
彭磊权正学谭超欧云生唐可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生物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骨填充材料修复肢体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初步评估和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骨填充材料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初步确定其适应证。方法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应用n-HA/PA66骨填充材料修复45例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骨巨细胞瘤16例,骨囊肿8例,纤维结构不良8例,软骨母细胞瘤13例;股骨远端12例,股骨近端7例,胫骨近端15例,肱骨近端4例,跟骨2例,尺骨、桡骨、掌骨、指骨、距骨各1例;肿瘤刮除、灭活及人工骨植入25例,14例加用内固定,6例加用异体骨板和内固定。肿瘤范围为1.0 cm×1.0 cm×1.5 cm~9.0 cm×3.0 cm×3.0 cm,骨缺损范围为2.0 cm×1.5 cm×2.0 cm~11.0 cm×3.5 cm×3.5 cm。结果除5例失随访外,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7.2个月。伤口均Ⅰ/甲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非特异炎症反应和排斥反应;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和免疫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X线片和CT检查示:术后病灶区域填充良好,密度较松质骨稍低,材料与瘤壁边界清楚;术后1个月,病灶区密度逐渐升高,可见植骨周围与自体骨结合处模糊,开始有少量新生骨痂形成;术后3个月,病灶区密度明显升高,病灶区从颗粒植骨周围间隙开始向中心融合成片,更多新生骨痂影融合;术后6个月,病灶区密度明显升高,病灶区大量新生骨痂形成。临床骨愈合时间为术后2~6个月,平均2.8个月,愈合率为94.5%。结论n-HA/PA66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修复囊性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效果良好。
段宏张开伟闵理刘跃辉刘洋屠重棋裴福兴
关键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对可降解椎间融合器(Cage)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可降解Cage的相关文献,总结可降解Cage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结果基础研究显示,可降解Cage刚度较金属Cage低,可有效促进椎间融合;随着融合的进行,Cage不断降解,但降解速度与融合的发生尚不能达到完美匹配,而且关于降解产物引起的组织反应情况尚有争议。临床应用研究显示,可降解Cage促进椎间融合及维持椎间高度的疗效确切,近期疗效优良,但尚缺乏远期随访结果的支持。结论可降解Cage可有效促进椎间融合。
周春光宋跃明刘浩刘立岷李涛龚全曾建成孔清泉
多元氨基酸共聚物/磷酸钙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制备及压缩强度测试被引量:6
2011年
设计制备多元氨基酸共聚物/磷酸钙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MAACP/TCP Cage)并测试其压缩强度。对16个成年雌性山羊颈椎C3-4节段标本进行X片正侧位检查,排除颈椎病变,测量:C3-4椎间高度(DSH)、C3下终板矢状径(SDLE3)、C4上终板矢状径(SDUE4)、C3下终板横径(CDLE3)、C4上终板横径(CDUE4),根据测得的解剖参数设计MAACP/TCP Cage及形状尺寸相同的钛合金Cage,MAACP/TCP Cage采用注塑成块精加工而成,钛合金Cage经机械加工制作。压缩强度测试分三组进行:三面皮质髂骨组(取自山羊)、MAACP/TCP Cage组和钛合金Cage组,每组样本数为8个,均制备成相同尺寸:12mm×10mm×6mm,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各样品的压缩强度分别为:DSH(4.78±0.17)mm、SDLE(15.06±0.53)mm、SDUE4(12.46±0.44)mm、CDLE3(14.47±0.51)mm、CDUE4(12.15±0.65)mm。成功设计制备MAACP/TCP Cage,其压缩强度达到76.34MPa,明显高于三面皮质髂骨块组的压缩强度(18.41MPa),测试机器的最大加载力为50 000N,未能准确测出钛合金Cage组的压缩强度,其值应大于541.35MPa。实验证明,MAACP/TCP Cage组的压缩强度明显高于山羊三面皮质髂骨块组的压缩强度。
周春光宋跃明屠重棋裴福兴段宏刘立岷李鸿
关键词:可降解材料复合材料椎间融合器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与椎体重建被引量:10
2010年
背景:发生于胸腰椎的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较少见,对于病灶切除后的椎体缺损,已有不同生物材料的椎体替代物用于临床,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此病的临床应用还鲜有报道。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术后椎体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5例,全部行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伤口并发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全部痊愈,脊髓功能得到恢复,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提示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后椎体间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椎体重建效果。
何斌蒋电明欧云生权正学唐可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椎体重建
聚氨基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新型生物材料聚氨基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HA/MACP)在体内肌组织内和骨组织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每只动物同时建立背部皮下肌袋材料埋置及单侧桡骨骨缺损材料植入两个模型,分别于2、4、8周,3个时间点分批每次处死6只实验动物取材,背部肌袋处行组织学HE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桡骨缺损处行HE染色及改良Masson三色法特殊染色,并抽血行肝肾功检测与术前对比。[结果]肌组织标本HE染色结果显示4周后组织反应消失,未见炎性细胞,酶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材料对酶活性无影响。骨组织标本HE染色及改良M asson三色法特殊染色检测结果显示材料与骨缺损界面结合紧密,未产生排斥反应,并诱导大量的软骨细胞分化,8周后开始出现新生骨小梁。肝肾功检测结果显示材料植入动物体内,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聚氨基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体内相容性,并且具有骨诱导性,是一种安全、无毒、表面微降解的生物材料。
杨晓波裴福兴严永刚李鸿沈彬杨静周宗科黄强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组织相容性
注射型可吸收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动物体内降解吸收及促成骨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注射型人工骨可经皮穿刺注射植入体内,对机体创伤较小,同时该型材料可以任意塑形,能较好地充填骨缺损,但目前临床上尚无在体内能完全降解吸收且具有较好促成骨作用的注射型人工骨产品。目的:评估注射型可吸收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硫酸钙含量70%)动物体内的降解吸收及促成骨作用,观察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股骨外髁处制备直径为5mm、深10mm的骨缺损模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注射型可吸收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对照组未予干预。结果与结论:X射线平片示:实验组骨缺损逐渐被骨痂填充,术后16周,骨缺损处恢复正常松质骨密度,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缺损处修复不明显。组织学检查(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示:术后4周,材料开始降解,新生原始骨小梁长入材料内;术后12周,编织骨开始转化为板层骨;术后16周,材料完全被降解吸收,新生骨组织完全修复骨缺损。结果显示注射型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在动物内能够完全降解、吸收,具备一定的成骨活性,可望用作骨修复材料。
姜勇张帅周勇闵理易敏段宏屠重棋严永刚
关键词:成骨作用
氨基酸聚合物复合硫酸钙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氨基酸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工程材料,具有多种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现阶段针对此种新型材料的体内试验研究数据仍十分有限。目的:采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评价新型生物工程材料氨基酸聚合物复合硫酸钙的体内相容性。方法:将多元氨基酸聚合物与硫酸钙进行复合制备成多孔复合材料及其浸提液,进行以下实验: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10只SD大鼠分为两组,腹腔注射材料浸提液或生理盐水,观察记录1周内大鼠的活动及生长情况。②慢性毒性实验,材料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肉,观察术后1,4,8周肝肾功能变化。③皮内刺激实验,5只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观察注射部位红斑、水肿出现情况。④肌肉植入实验,材料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肉,术后1,2,4,6,8周取材,观察材料与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大鼠注射材料浸提液后活动正常,两组大鼠体质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体质量增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新西兰兔背部肌肉材料植入后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③皮内刺激实验显示新西兰兔背部浸提液注射部位未出现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情况。④新西兰兔肌肉植入实验显示材料周围炎症反应轻微,包膜逐渐吸收,未见排斥反应。植入材料周边肌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乳酸脱氢酶等酶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减弱。结果提示新型材料氨基酸聚合物复合硫酸钙具有良好的体内安全性和相容性,在体内能够很好的降解、吸收,可望用作骨修复材料。
朱建伟杨晓波沈彬杨静周宗科裴福兴
关键词:氨基酸硫酸钙骨修复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