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XRK010)

作品数:40 被引量:170H指数:8
相关作者:段汉明刘辉陈兴旺王镇中苏敏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9篇建筑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城市
  • 7篇银川平原
  • 4篇水资源
  • 3篇人口
  • 3篇绿洲
  • 3篇产业结构
  • 3篇城市发展
  • 3篇城镇群
  • 2篇地理
  • 2篇地理要素
  • 2篇动力机制
  • 2篇人居
  • 2篇人居环境
  • 2篇人口空间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剩余劳动力
  • 2篇剩余劳动力转...
  • 2篇偏离度
  • 2篇协调发展
  • 2篇绿洲生态

机构

  • 40篇西北大学
  • 5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设计院

作者

  • 40篇段汉明
  • 4篇刘辉
  • 3篇王镇中
  • 3篇陈兴旺
  • 2篇周静
  • 2篇张刚
  • 2篇张芳
  • 2篇苏敏
  • 2篇冯丽媛
  • 2篇邓德芳
  • 2篇魏巍
  • 2篇杨大伟
  • 2篇张婷
  • 2篇胡嘉
  • 2篇闫利
  • 2篇杨卫强
  • 2篇陈思
  • 1篇刘菊梅
  • 1篇周晓辉
  • 1篇黄研

传媒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城市环境与城...
  • 2篇人文地理
  • 2篇城市规划
  • 2篇地下水
  • 2篇宁夏工程技术
  • 2篇陕西理工学院...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新建筑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科学
  • 1篇西北人口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西安航空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宁市PREE系统恢复力定量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从社会-生态恢复力出发,建立恢复力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进而对青海省西宁市PREE系统恢复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宁市PREE系统恢复力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对综合恢复力的贡献大小不一,其中经济子系统对综合恢复力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环境子系统.
陈思段汉明刘辉
银川平原绿洲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6
2006年
银川平原的人工绿洲依托于黄河,绿洲的稳定性与黄河引水量、地下水资源开采规模具有深层耦合关系。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黄河水量的波动性和递减趋势、绿洲内部的盐渍化和周边地区的荒漠化等,是影响银川平原人工绿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出注重对黄河系统的研究、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实施生态农业、加强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加强银川平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段汉明苏敏周晓辉
关键词:绿洲水资源黄河稳定性
关中城镇群空间布局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从区域视角出发,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关中城镇群空间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关中城镇群的空间结构与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政策等存在互动关系,其形成和发展是自然基础、交通条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关中城镇群建设对于关中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压力、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全省区域竞争力具有显著推进作用.借鉴区域空间布局的相关模式,指出关中城镇群空间布局模式将由线型向组团状发展,应采取一系列优化调控措施,推进组团状城镇群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发展.
王镇中段汉明
关键词:城镇群地理要素互动
高密度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协调发展趋势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可持续与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以西北典型绿洲型城市乌鲁木齐为例,选取2002-2011年数据作为时间序列,建立了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引用协调度发展模型以及经济生态效益划分标准,定量...
张芳段汉明张婷
关键词:绿洲生态乌鲁木齐
文献传递
欠发达地区山地小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初探——以巴中市南江县为例
2009年
为寻找适合欠发达地区山地小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途径。文章通过对南江县人居环境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人居环境的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比较后加以分析总结,从而找到了一些促进此类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闫利段汉明
关键词:人居环境欠发达地区山地小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超循环体系的构建被引量:6
2006年
生态城市的设计、建设和评价,应从人、社会、自然3个层次和城市的结构、功能、协调和目标4个方面来进行定位,最终达到完善结构、提升功能、增进协调、城市优美和谐的目标。城市超循环体系是生态城市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超循环体系的具有企业、产业、城市、区域4个基本层次,其循环体系、模式、功能和目标均各不相同。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超循环体系构建具有在理念上的一致性、结构和功能上的嵌套性、目标和发展机制上的同一性,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城市或国家整体中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多元文化的生态意识在生态理念方面的协调性。
段汉明黄研陈兴旺
关键词:生态城市
西宁市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以西宁市城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西部高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对西宁市城区2000~2007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和分析,并对西宁市城区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马文亮段汉明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熵值法
西安市钟楼至广济街城市夜景观照明浅析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对西安市西大街钟楼至广济街北段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空间的夜景照明进行分类分析认为,该地段的夜景照明重点关注于创造建筑和空间的单体夜景形象,而对于区域整体的夜景照明氛围塑造有所欠缺,未能充分体现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利用"单体整体两相宜"原则,创造与各单体功能相适应的独特、有趣的景观点,以及对地段中局部灯光的亮度、光色等进行调整,加强较弱环节的照明表现,增强各区段的夜景观联系,从而形成和谐相宜的景观线,使地段形成统一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夜间照明景观。
段汉明周珍岳玉梅
关键词:夜景照明景观
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研究——兰州—西宁为例被引量:21
2009年
应用不平衡指数、全局空间关联指数和局部空间关联指数,采用Arcgis9.2技术,对兰州—西宁区域31个城市进行城市化空间格局定量测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①兰州—西宁区域城市体系为倒"丁"字形规模等级结构,而不是金字塔型;②兰州—西宁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呈现"Y"字形,以西宁—兰州—陇西段陇海铁路和景泰—白银—兰州铁路为中心轴线,城市化水平从轴线向外围按照距离规则逐渐降低,其中西宁、兰州、白银是轴线上的极点;③近几年核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极化性增强,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城市化不平衡指数在增大。同时,区域城市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指数较小,区域城市化空间关联弱,城市化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④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演化趋势。
刘辉段汉明谢元礼范熙伟
关键词:城市化
区域与城乡统筹下的西北剩余劳动力转移初探
本文认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区域与城乡互动发展的纽带之一。首先从农村人口脱贫、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人口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和谐发展五个方面说明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西北地区区域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
陈兴旺段汉明黄研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