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13216)

作品数:22 被引量:163H指数:9
相关作者:孔抗美齐伟力王新家叶卫莲宋沛松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脊髓
  • 17篇脊髓损伤
  • 7篇慢性
  • 6篇电针
  • 5篇凋亡
  • 5篇营养因子
  • 5篇神经营养
  • 5篇神经营养因子
  • 5篇细胞
  • 5篇细胞凋亡
  • 5篇慢性脊髓损伤
  • 4篇神经细胞
  • 4篇神经细胞凋亡
  • 4篇受体
  • 3篇胆碱
  • 3篇胆碱乙酰转移...
  • 3篇电针治疗
  • 3篇乙酰
  • 3篇乙酰转移酶
  • 3篇针刺

机构

  • 2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21篇孔抗美
  • 18篇齐伟力
  • 15篇王新家
  • 6篇叶卫莲
  • 5篇宋沛松
  • 4篇李振鹏
  • 2篇蔡燕玲
  • 2篇吴珊鹏
  • 2篇尚建伟
  • 2篇胡培高
  • 1篇郑钦洪
  • 1篇陈育春
  • 1篇林晓琪
  • 1篇姚关锋
  • 1篇温丽文
  • 1篇郭天明
  • 1篇崔华中
  • 1篇陈泽锋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干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的变化,试图发现该种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2月龄SD大鼠30只,雌雄不拘。随机将大鼠分为2组: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两组大鼠均采用自制的Allen装置将10g的物体从2.5cm高处落下(打击量25g·cm)致伤脊髓。对照组只造模,不进行电针治疗。电针治疗组:采用G6805-2多用治疗仪于损伤节段上、下棘突间隙,相当于第10~11胸椎和第1~2腰椎部位,各刺入一毫针,深度达硬膜外,疏密波,频率0.5ms,每天治疗30min,6d为1个疗程,间隔2d,共4个疗程。②于造模前,造模后第1天,治疗结束时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行为功能评定量表(Basso,Beattie,Bresna-hanLocomotorRatingScale,BBB)评分法(0~21分,0分:不可观察到后肢运动;21分:始终有持重的跖步,前后肢运动协调,向前时脚趾与地面之间始终保持间隙,开始触地和离地时,爪的位置与身体平行,尾巴始终上翘,躯干稳定。)评价动物运动和感觉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神经元胞浆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变化。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结束时,电针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和TrkA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t=3.539,2.622,P<0.01,0.05),神经生长因子和TrkA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6.089,6.967,P<0.01)。②造模前所有动物BBB评分均为21分,造模后第1天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评分均为0~1分,治疗结束时,电针治疗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847,P<0.01)。结论:电针治疗促使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生长因子及TrkA表达增多,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陈育春齐伟力孔抗美
关键词:电针针刺疗法神经生长因子
减压脊髓神经恢复分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对慢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模型,然后行手术减压。经观察行为评分(BBB),常规病理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脊髓损伤后ChAT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减少,BDNF和TrkB表达增加,BBB下降;减压后,ChAT阳性细胞数增多,BDNF和TrkB表达恢复,BBB改善,减压组与压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减压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其促进了慢性压迫性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合成ChAT和运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且减压可加速BDNF和TrkB的转运,从而加速实验动物行为功能的恢复。
王新家孔抗美吴珊鹏齐伟力
关键词:脊髓神经分子机制胆碱乙酰转移酶慢性脊髓损伤手术减压
慢性渐进性压迫对大鼠行为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脊髓慢性受压后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与运动神经递质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观察联合行为评分 (CBS) ,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在正常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大小神经元ChAT均表达阳性 ,脊髓损伤后ChAT阳性细胞数减少 ,CBS升高 ,二者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脊髓受压抑制大鼠脊髓神经元合成ChAT 。
王新家孔抗美齐伟力余莉
关键词:脊髓损伤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组织化学
减压对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大鼠凋亡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以45只2个月龄的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模型并给予手术减压,然后进行联合行为评分(CBS)、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ENL)检测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减压组中bax蛋白表达较压迫组明显减少,凋亡指数(AI)低;而bcl-2表达则较压迫组多,着色深,且CBS降低(p<0.05)。结论手术减压治疗慢性脊髓损伤可能是通过调控bax和bcl-2的表达,从而影响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
李振鹏孔抗美齐伟力崔华中郭天明
关键词:脊髓损伤基因脊髓减压
电针治疗对慢性渐进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功能改变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慢性渐进性压迫性脊髓损伤过程中电针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行为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5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00±50)g,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在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分别用电针刺激强度为1,10,20mA的电针进行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dbehavioralscore,CBS),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BDNF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BDNF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表达增强,经过电针治疗后,治疗组B(10mA)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BDNF表达下降,CBS值显示,治疗组B优于压迫组,治疗组B与压迫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A(1mA)和C(20mA)与压迫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结论:电针能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电针疗法可能具有电流特异性。
姚关锋孔抗美齐伟力
关键词:电针治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电针治疗对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变化及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40只2月龄SD大鼠,体质量(200±50) g,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30);模型组造成中度压迫(30%-60%)的慢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持续压迫组(保留压迫装置)、减压组(取出压迫装置做捆绑对照)、减压加电针组(在减压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每组10只。电针治疗频率0.5 ms,刺激强度为10 mA,30 min/d,6 d为1个疗程,间隔1 d, 进行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各组大鼠联合行为评分、脊髓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的变化。结果:4组大鼠.每组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联合行为评分:减压加电针组(10.44±0.09)优于压迫组(39.92±0.59)和减压组 (12.97±1.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07,P<0.01;t=2.28,P<0.05)。②各组大鼠脊髓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的观察结果:减压组和减压加电针组较压迫组大鼠脊髓扁平化减轻。③各组大鼠脊髓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的观察结果:减压组和减压加电针组脊髓损伤较压迫组减轻。④压迫节段脊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阳性神经元计数(6个视野作阳性神经元计数):减压加电钟组(107.7±3.22)明显高于压迫组(62.9±1.8)和减压组(88.4±1.6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1.48,4.99,P均<0.01)。结论:电针治疗能促进慢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介导电针的治疗过程,与促进行为功能恢复有关。
陈泽锋孔抗美齐伟力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
针刺对慢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递质和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 建立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大鼠模型,然后手术减压,进行电针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 初次术后90 d,电针组大鼠CBS评分优于减压组( P <0.05),ChA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多于减压组 ( P <0.05),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增强的BDNF和TrkB表达得到恢复。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影响 BDNF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 ChAT表达和增强其活性而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起治疗作用。
王新家孔抗美齐伟力
关键词:电针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碱乙酰转移酶
电针治疗大鼠慢性脊髓损伤疗效观察及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索电针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然后手术减压,并进行电针治疗。通过体诱发电位和BBB评分观察后肢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法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受体(TrkC)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NT-3和TrkC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表达增强,经过电针治疗后,NT-3和TrkC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表达下降。诱发电位检测和BBB评分显示,电针组疗效优于减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这可能是通过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
王新家孔抗美叶卫莲齐伟力宋沛松蔡燕玲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神经营养因子-3
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脊髓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观察脊髓慢性受压后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和TrkB反应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脊髓神经元,灰白质中胶质细胞染色明显;脊髓受到压迫后,压迫节段脊髓组织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表达BDNF和TrkB增强。结论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多,这可能对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存活和保留具有重要作用。
王新家孔抗美齐伟力余莉
关键词:慢性压迫损伤脊髓损伤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复方丹参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iN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SM)和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脊髓前角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30只2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MP治疗组(A)、MP+SM治疗组(B);用改良Allen′s法致伤脊髓,3周后对大鼠进行斜板试验、行为学评分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前角NOS阳性细胞表达。结果:斜板试验和行为学评分以及脊髓前角内的iNOS阳性细胞率表达,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丹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复方丹参提高大鼠损伤脊髓前角内iNOS表达有关。
胡培高孔抗美宋沛松王新家齐伟力
关键词:脊髓损伤复方丹参WISTAR大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