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207)

作品数:12 被引量:117H指数:8
相关作者:赵忠宋西德张永刘恩田张晶晶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刺槐
  • 4篇渭北黄土高原
  • 3篇土壤
  • 3篇黄土高原
  • 3篇刺槐林
  • 2篇沙棘
  • 2篇人工刺槐林
  • 2篇人工林
  • 2篇林分
  • 1篇对刺
  • 1篇阴天
  • 1篇油松
  • 1篇油松林
  • 1篇栽培
  • 1篇涩柿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沙棘林
  • 1篇沙棘人工林
  • 1篇生理特性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1篇赵忠
  • 6篇宋西德
  • 5篇张永
  • 4篇刘恩田
  • 3篇李玉新
  • 3篇张晶晶
  • 3篇周靖靖
  • 3篇周慧
  • 2篇严尚凯
  • 2篇李红
  • 2篇陈金泉
  • 2篇原岳刚
  • 2篇郑元
  • 1篇李剑
  • 1篇杨勇
  • 1篇王飞
  • 1篇王迪海
  • 1篇王海泽

传媒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apXtreme的焦作市绿地信息系统的研建
2009年
应用MapXtreme for NT建立焦作市城市绿地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基本的地图操作,实现了多种查询功能。并对查询方式、系统性能进行了讨论。
原岳刚宋西德张永李红
关键词:MAPXTREME绿地率
晴天和阴天对刺槐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1年
以渭北地区刺槐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于2009年6月和8月分别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测定刺槐光合作用的日进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无论在6月还是8月,晴天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在10:00以前高于阴天,而在午间12:00和14:00低于阴天。刺槐的胞间CO2浓度(Ci)、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光能利用率(LUE)在晴天的绝大多数时间显著低于阴天,而蒸腾速率(Tr)、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在晴天的全天都显著高于阴天。在晴天条件下,虽然刺槐的Gs,Ci,Ca,RH,LUE的日均值比阴天低,但Pn,Tr,VPD,PAR,Ta的日均值比阴天高,从而能够积累更多的日均光合固碳量。在阴天条件下,刺槐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高于晴天,且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显著低于晴天,表现出很强的光合适应能力。
郑元赵忠周慧周靖靖
关键词:刺槐晴天阴天光能利用率
渭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植物多样性动态被引量:15
2010年
以陕西省永寿县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法,研究了人工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渭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下植被的演变依次经历了艾蒿(水蒿)、葎草、葎草+糙苏3种主要类型;主要建群种表现为一年生向多年生、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趋势。(2)Patrick、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随刺槐林龄级的增加均呈现二次函数变化,说明该地区刺槐林林下植被通过自然恢复可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该过程比较缓慢。(3)阴坡的各个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阳坡,说明阳坡生态修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土壤水分条件)更差,植被自然恢复的速率更缓慢。研究表明,渭北黄土高原阳坡的生态修复应以选用耐旱植物或者以保护和恢复草本群落为主,仅在水分条件较好、能够满足乔木或灌木生长的小地形内进行适当比例的乔、灌、草复合配置,以丰富群落层次结构,优化群落生态功能。
张晶晶赵忠宋西德张永刘恩田
关键词:渭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
沙棘人工林衰败对林地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生长发育阶段(8、131、8 a)沙棘人工林土壤氮矿化速率,结合林分结构和天然更新能力,研究了沙棘林衰败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期望为该区沙棘人工林的健康评价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沙棘人工林健康状况随林龄的增长呈正态曲线变化;土壤氮矿化速率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与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不同发育阶段沙棘人工林土壤氮矿化速率与其健康状况相呼应,且都随林龄的增长呈正态曲线变化;不同林龄土壤氮矿化速率大小依次为:13 a>18 a>8 a。
陈金泉赵忠李玉新
关键词:沙棘人工林林分结构
沙棘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为沙棘林分的衰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不同林龄(8,13,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0~10cm)微生物利用碳源的动力学特征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沙棘人工林林龄的相关性。【结果】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在短期内(培养24~60h)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高于13和8年生沙棘林表层土,说明13和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中微生物生长的启动速度较慢,生长停滞期较长。随着林龄的延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Mcintosh指数(U)的变化规律不同,13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群落的D、H′值均最大,但U值最小;8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群落的D、H′、U值差异很小。13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利用羧酸类化合物的能力,在培养72h后相对于8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均有明显提高;8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利用醣类化合物的能力,在培养24~144h时相对于13年生沙棘人工林有明显优势。在其他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上,8,13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在主成分1上可以与13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很好地分离,其他林龄沙棘林表层土在主成分1,2,3,4上均未实现分离。【结论】沙棘林的微生物多样性与其林龄存在一定关系。
李玉新赵忠陈金泉刘恩田
关键词:沙棘林表层土
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寻一种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渭北黄土高原地区人工刺槐林健康评价方法,为渭北地区人工林的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并以永寿县槐平林场为例,利用21个刺槐林小班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该林场人工刺槐林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将参评小班及各级指标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健康标准)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小班的健康级别,并对小班的健康状况进行排序。利用该评价模型对永寿槐平林场的评价表明,研究区健康的刺槐小班约占样本总数的38.10%,亚健康、不健康的刺槐小班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9.05%和42.85%,表明该区域人工刺槐林整体上健康状态较差,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结论】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简便易行,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所调查森林的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晶晶赵忠宋西德张永
关键词:渭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
刺槐光合气体交换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研究刺槐的光合生理参数在日进程中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出影响刺槐光合气体交换的主要环境因子。【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以陕西省永寿县马莲滩流域的18年生刺槐为研究对象,原位测量其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参数,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水汽压亏缺(VPD)、空气温度(Ta)、空气CO2浓度(Ca)和空气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的日进程,并计算刺槐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羧化效率(CE)和气孔限制值(Ls);同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讨各环境因子对刺槐Pn、Tr和Gs 3种重要光合生理参数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刺槐Pn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在10:00-14:00,刺槐Pn的降低主要由气孔限制引起;而14:00-18:00,Pn的降低由非气孔限制引起;Tr、Gs和PAR的日动态趋势与Pn相似;WUE于08:00出现全日最高峰,CE在10:00-16:00保持在较高水平;Ci于06:00达到全天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其日变化趋势与Ca相似,而与VPD相反;Ta早、晚低,白天高,与RH呈现相反的日变化动态。对于Pn,PAR的直接影响最大,VPD和RH的间接影响较大;对于Tr,Ta和RH的直接影响较大,RH的间接影响最大;对于Gs,RH和Ta的直接影响较大,RH的间接影响最大。【结论】在刺槐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日进程中,环境因子对刺槐不同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刺槐光合气体交换的主要环境因子。
郑元赵忠周靖靖周慧
关键词:刺槐光合作用环境因子通径分析
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水土保持林进行健康评价,为该区森林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陕西省永寿县槐坪林场、扶风县野河林场和白水县方山林场的刺槐林选设样地进行调查,共设置样地79块。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从林分结构、植物多样性和林分稳定性3个方面遴选林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对刺槐林进行健康评价,并利用水土保持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调查的刺槐林中,健康林占46.84%,亚健康林占13.92%,不健康林占39.24%,整体上处于不健康状态;通过验证,该评价结果是正确合理的。【结论】建立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科学实用,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水土保持林的健康状况。
刘恩田赵忠宋西德张永张晶晶严尚凯李玉新
关键词:刺槐林评价指标
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差异被引量:13
2010年
以生长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陕西省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甘肃省泾川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和土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林地土壤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垂直分布深度、细根表面积数量和季节动态均有一定的差异。0~200cm和0~150cm土层分别为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的主要分布层,分别有86.5%和87.6%的细根表面积分布。2007年生长季内,泾川和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但6月份安塞与泾川刺槐的累积细根表面积差异不显著。与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相比,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表现为,减小单位土体内细根表面积数量,增大细根垂直分布深度,以维持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细根表面积总量。
王迪海赵忠李剑
关键词:刺槐细根干旱气候黄土高原土壤含水量
陕西省涩柿适宜栽培区的划分被引量:3
2009年
根据气候因子条件对陕西省涩柿适宜栽培区进行区划划分,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的方法对各个样本与固定样本进行计算排序,并且结合多年栽培经验对陕西省各个区县进行区划划分,划分出最适宜栽培区4个;适宜栽培区45个;不适宜栽培区15个。
李红赵忠杨勇叶存旺翟巧绒宋西德原岳刚
关键词:涩柿栽培区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