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201)

作品数:13 被引量:110H指数:6
相关作者:赵廷宁骆汉赵陟峰叶海英高艳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丘陵沟壑区
  • 9篇黄土丘陵
  • 9篇黄土丘陵沟壑...
  • 9篇沟壑
  • 7篇丘陵
  • 5篇土壤
  • 5篇人工林
  • 4篇土壤水
  • 4篇晋西黄土丘陵...
  • 4篇枯落物
  • 4篇刺槐
  • 3篇水分
  • 3篇水文
  • 3篇土壤水分
  • 3篇林分
  • 3篇半干旱
  • 3篇半干旱黄土丘...
  • 3篇刺槐人工林
  • 2篇水文特性
  • 2篇流域

机构

  • 1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赵廷宁
  • 7篇骆汉
  • 6篇赵陟峰
  • 3篇陈琳
  • 3篇高艳鹏
  • 3篇叶海英
  • 2篇郭建斌
  • 2篇董梅
  • 2篇杨小梅
  • 1篇祁有祥
  • 1篇周彬
  • 1篇王志明
  • 1篇王振华
  • 1篇韩愈
  • 1篇贾慧慧
  • 1篇王娟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春季土壤水分动态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固定点动态监测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方山县峪口镇花果山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春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土壤含水量有较大的升高;荒草坡土壤水分条件最好,针叶林、经济林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柠条灌丛土壤水分条件一般,刺槐纯林土壤水分条件最差;土壤水分阴坡好于阳坡;土壤水分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黄土区造林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以适应有限的土壤水分资源。测点剖面不同部位土壤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形成剖面土壤水分总体上高下低的分布规律;各样地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最大,而后不断减小至基本保持不变。
高艳鹏王志明骆汉赵廷宁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春季土壤水分
晋西半干旱黄土地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被引量:5
2011年
对半干旱黄土地区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果山林地枯落物的年蓄积量为1.45~17.92t/hm2,最大持水量在0.4~1.9 mm,其中落叶松/油松、油松/刺槐混交林枯落物具有较强的持水作用。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林分前6 h枯落物持水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土壤物理性质测定表明,花果山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1 m深土壤的饱和持水力在64.63~109.96 t/hm2范围变动。
陈琳赵廷宁赵陟峰
关键词:枯落物土壤持水力水文效应黄土地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被引量:21
2011年
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重建及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密度的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分的土壤平均密度都低于农田,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土壤密度最小,为1.225 9 g/cm3;土壤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刺槐林分的孔隙度和通气度都大于农田,退耕还林后,土壤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孔隙度最大。刺槐林分土壤持水量都要好于农田,土壤平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持水性能最好;持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为1 6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饱和蓄水量和非毛管蓄水量最高,分别为558.12和52.45 mm,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土壤表层蓄水能力好于中、下层;密度为1 8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最大。
高艳鹏赵廷宁骆汉陈琳韩愈王振华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桥沟流域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水文特性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对土桥沟流域5种主要林分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等特性.结果表明:各林分枯落物蓄积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混交林>白榆>侧柏,蓄积量3.00~7.28 t·hm-2.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油松>油松刺槐混交林>刺槐>白榆>侧柏,最大持水率侧柏为256.67%,油松刺槐混交林为244.42%,白榆为224.00%,刺槐为214.05%,油松为177.43%.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在前0.25 h吸水速率最大,在前2 h内吸水速率降低幅度最大,以后逐渐减弱,浸水24 h时吸水速率趋近于零.
赵陟峰郭建斌赵廷宁叶海英杨小梅
关键词:枯落物水文特性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枯落物水文特性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对山西省方山县土桥沟流域不同密度、不同林龄刺槐人工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的研究,得出了不同林分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等特性参数。结果表明,各林分枯落物总蓄积量在1.89~9.30t/hm2之间,其中9a刺槐林蓄积量>15a刺槐林>20a刺槐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及最大持水率均为20a>15a>9a,密度为3333株/hm2时持水量最大,密度为1111株/hm2时持水量最小。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在前0.25h吸水速率最大,在前2h内降低幅度最大,以后逐渐减弱,浸水24h时吸水速率趋近于零。从人工林水文生态功能的角度分析,晋西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的适宜密度为1667株/hm2。
赵陟峰赵廷宁叶海英杨小梅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枯落物水文特性
晋西黄土区刺槐林种植密度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对山西省方山县土桥沟流域刺槐人工林植被生长指标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以期为该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同是林龄为20a的刺槐人工林,高密度林分内林木的树高、冠幅等生长指标值,均比低密度林分内的低,但郁闭度要比低密度林分高;密度大的林分胸径普遍较小,随着林分密度的降低,胸径逐渐增大。刺槐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的平均高度、盖度、生物量、物种丰富度都随着林分密度的降低而升高;各林分林下植被层的含水量也存在着随林分密度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从人工林的生长状况来看,晋西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的适宜密度为1667株/hm2。
郭建斌赵陟峰骆汉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
基于ViewGIS 3.0的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ViewGIS的太阳直接辐射模拟计算功能,进行了峪口花果山太阳直接辐射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并对太阳直接辐射模型进行了精度校验和误差分析,以期为当地的区域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主要结论:(1)太阳辐射总体趋势为一日中日出和日落前后的误差变化较为剧烈,中间阶段变化平稳。(2)太阳直接辐射随时间的变化呈现早晚小、中午大的变化规律。(3)太阳直接辐射随月份的变化也呈单峰型的变化规律,即7月份太阳直接辐射值最大,依次向两边递减。(4)太阳直接辐射随24个节气的变化呈典型的正态分布规律,即以夏至日太阳直接辐射值为中心依次向两边递减的规律。(5)不同坡度,随着坡度增大,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逐渐减小;不同坡向,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南坡最大,东南坡、西南坡次之,北坡最小。
骆汉赵廷宁赵陟峰周彬
关键词:太阳辐射
CCPS法在林木郁闭度与蓄积量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CCPS法是采用带鱼眼镜头的单反数码相机获取林分冠层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测定林分郁闭度的一种新方法。应用CCPS法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郁闭度与蓄积量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用CCPS法测得的郁闭度与冠层分析仪法所测得的郁闭度相关系数为0.9845,且最大绝对差值不超过0.05,表明CCPS法测得的结果与冠层分析仪法测得的结果一致,能够准确地记录冠层信息;样地单位面积蓄积量随郁闭度的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骆汉祁有祥赵廷宁董梅
关键词:刺槐人工林郁闭度蓄积量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下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密度的刺槐林、榆树林、油松林、侧柏林、油松刺槐混交林等林下草本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人工林生态功能恢复评价和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林下草本植物共有36种,多以阳性植物为主;由于林分树种组成和密度不同,林下草本物种差异较大;林下植被演替大多处于植被演替初级阶段,针阔混交林在物种数量和建种群落上表现最好,其次是油松纯林和刺槐纯林,榆树纯林生境条件最差;无论是丰富度指数还是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针阔混交林表现最好,其次为刺槐、油松纯林,表现最差的为榆树、侧柏纯林。
高艳鹏赵廷宁骆汉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草本植物多样性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适宜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于2007~2010年生长季节,对侧柏、山杏、油松、柠条和山毛桃等林地土壤水分进行连续监测,并查阅相同树种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根系分布资料,以土壤水分对林木耗水满足程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微地形条件下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适宜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分根系的垂直分布和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相关性显著,水分条件越好,根系分布密度越大;在生长季节适宜度在5~6月和10月较低,4月、7~9月较高;在微地形条件和人工整地作用下,小流域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但水分环境越好,林木生长就越旺盛,从而使适宜度并未表现出一直性规律。
李振峰莫保儒蔡国军柴春山王子婷芦娟
关键词: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水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