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58)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蔡冬青沈晓涛郑馨齐绪峰李震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心肌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源性
  • 2篇心脏微血管
  • 2篇心脏微血管内...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新生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增殖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跑台
  • 2篇微血管

机构

  • 12篇暨南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蔡冬青
  • 9篇沈晓涛
  • 7篇郑馨
  • 4篇李震
  • 4篇齐绪峰
  • 3篇陈斯韵
  • 3篇赵宝寅
  • 3篇曹亮
  • 2篇罗曼
  • 2篇王健
  • 2篇李艳梅
  • 2篇张红
  • 2篇李丹
  • 2篇钟嘉泳
  • 2篇刘少坤
  • 2篇张志鹏
  • 2篇刘娟娟
  • 1篇禹艳红
  • 1篇秦俊文
  • 1篇陈夷林

传媒

  • 8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1
  • 3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据“ping-pong”循环机制预测piRNA靶基因的搜索方法被引量:1
2017年
piRNA是指能与PIWI家族蛋白结合的小RNAs,其功能主要是稳定生殖细胞正常发育,在其他体细胞内也参与生理功能的调控[1]。相当一部分的piRNA通过被称作"pingpong"循环机制去识别与切割其靶基因的转录本mRNA(图1),并通过该机制去实现初级piRNA(primary piRNA)和次级piRNA(secondary piRNA)循环利用,piwil4或piwil2与相应的piRNA结合,通过piRNA的5'端前10~11个碱基作为介导序列,依照碱基互补原则,对与之互补的靶mRNA进行切割,
许甘霖齐绪峰蔡冬青
关键词:PIRNA转录本蛋白结合
缺血心肌梗死模型大鼠中等强度运动后梗死面积的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目前对心肌梗死的急性期是否能进行适量的运动,且适量的运动是否对梗死心肌修复与再生有积极的意义,尚存在很大的争议。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雌、雄训练组和雌、雄对照组,每组12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左心室前壁梗死模型。造模24h,训练组大鼠进行30min/d的跑台训练,强度为20m/min,0%grade,共持续12d;对照组造模后正常饲养。2周后,对大鼠心肌行常规Masson’sTrichrome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几何参数的变化。结果与讨论:造模2周,训练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死亡率十分接近(22%vs.20%)。训练组(雌、雄)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梗死边缘区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梗死区室壁最小厚度也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心肌梗死急性期即进行中等强度的跑台训练不但没有明显降低大鼠的存活率,还能有效减小缺血心肌的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室重构,且上述作用没有性别差异。
李丹赵宝寅李磊钟嘉泳张志鹏陈夷林沈晓涛李艳梅禹艳红蔡冬青
关键词:跑台训练心肌再生梗死面积
跑台运动对高龄大鼠运动机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大鼠运动机能随增龄的变化规律,以及运动对高龄大鼠运动机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26月龄、8月龄和2月龄SD大鼠进行为期2周的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干预,测定大鼠运动前后前肢拉力、耐力、躯体向上活动能力及极限速度4个机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月龄大鼠组的前肢拉力、耐力、躯体向上活动能力、极限速度均显著低于8月龄组和2月龄组,且后3个指标呈现增龄性下降;226月龄和8月龄组的前肢拉力运动后高于运动前,8月龄组和2月龄组的躯体向上活动能力运动后高于运动前;3运动干预前后4项指标的运动机能总评分进行比较,26月龄组运动后显著高于运动前。结论大鼠的前肢拉力、耐力、躯体向上活动能力及极限速度等4项运动机能指标呈增龄性下降,可作为大鼠运动机能的衰老指标。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能显著改善高龄大鼠总运动机能的下降。
孙华伟廖肇福赖炳林李艳梅沈晓涛郑馨冯珊珊齐绪峰蔡冬青
关键词:衰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管状形成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存活,诱导血管新生,但其促进血管新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3D体外管状形成模型中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小球,将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接种于Ⅰ型胶原-甲基纤维素的3D环境中培养,然后分别加入50,70,10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继续培养,于培养24,48h观察并测量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枝长度和分枝条数。结果与结论:经分离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在Ⅰ型胶原-甲基纤维素3D环境中培养24h,均可见管状分枝,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管状分枝生长,以10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促生长效果最明显,分枝也最多。培养至48h,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的分枝更长。说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3D体外管状形成模型中可促进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发芽及管状结构的形成,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刘少坤曹亮张靓沈晓涛赵宝寅齐绪峰秦俊文蔡冬青
关键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新生
TrkB-shiRNA质粒转染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其受体TrkB在心脏与骨骼肌内皮细胞存在表达,在心脏血管系统的发育中及骨骼肌缺血时能有效促进血管新生,但其促血管新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应用针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的shiRNA质粒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转染,观察TrkB 3种亚型的表达及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TrkB通路在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TrkB-shiRNA质粒转染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TrkB的3个亚型,TrkB-FL、TrkB-T1及TrkB-T2 mRNA的表达,并观察经转染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应用TrkB-shiRNA质粒转染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后,TrkB 3种亚型在转染后的4d内mRNA表达均下降(P<0.05或P<0.01),且经转染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变慢。说明TrkB-shiRNA质粒可沉默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TrkB-FL、TrkB-T1及TrkB-T2的表达,且TrkB表达被抑制可能会影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陈斯韵曹亮李震沈晓涛郑馨梁永佳蔡冬青
关键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TRKB细胞增殖
静脉应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质粒减小梗死心肌面积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过往研究已证实:心肌缺血前或缺血时心肌内注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基因载体均可以明显减小缺血心肌的梗死面积,但心肌梗死后才经静脉使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基因载体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所知甚少。目的:进一步验证对心肌缺血后,经静脉注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质粒phPDGF-B对缺血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于结扎后30min,雌、雄实验组静脉注射phPDGF-B质粒;雌、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PBS。2周后,进行常规的Masson,s Trichrome染色,对缺血心肌梗死区面积、纤维化及心室几何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大鼠静脉使用phPDGF-B质粒2周后,雌、雄实验组的心肌梗死的面积均明显小于雌、雄对照组(P<0.05);实验组梗死区存活的心肌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雌、雄实验组梗死区纤维化面积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梗死区胶原沉积的密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梗死边缘区的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梗死区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结果证实,在心肌缺血30min,经静脉使用phPDGF-B质粒对梗死区心肌细胞存活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减小缺血心肌的坏死面积,同时能有限度地改善存在心肌梗死的左心室重构,以及减小梗死区的纤维化程度,且上述作用没有性别差异。
王健姚瑶李丹沈晓涛郑馨刘少坤刘娟娟蔡冬青
关键词:血管新生左心室重构静脉给药
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髌韧带细胞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调动和激活韧带与肌腱细胞群是有效修复损伤韧带与肌腱的关键,通过对韧带与肌腱细胞可能存在的不同群进行分离,对韧带与肌腱组织正常结构的维护及损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经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出来的髌韧带细胞的形态、增殖,细胞复制性衰老与表面标记物表达。方法:分别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对成年SD大鼠的髌韧带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比较该两种方法得到的髌韧带细胞的形态,生长曲线,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细胞复制性衰老等情况。结果与结论:经两种分离方法分离所得的髌韧带细胞的形态、增殖能力、表面标记物及复制性衰老均存在差异。提示髌韧带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群,且不同群的髌韧带细胞可能在髌韧带正常功能与修复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沈晓涛陈斯韵赵宝寅郑馨蔡冬青
关键词:韧带肌腱
核转染对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是实施细胞治疗的重要细胞来源。对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示踪,是研究其移行、分化的规律与机制并进一步阐明再生潜能、疗效的关键。目的:探讨经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在细胞表型、增殖能力、心肌分化潜能是否存在的影响。方法:应用核转染技术利用U-23程序将编码maxGFP报告基因的载体对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转染,应用MTT法对核转染前后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使用3μmol/L5-氮胞苷对核转染前后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向心肌分化诱导,并利用RT-PCR对向心肌分化的特异性标记物GATA4与MLC-2v的表达进行测定。使用成年SD大鼠心肌梗死左前降支结扎模型,对使用经maxGFP转染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施心内注射并于注射后的第2天和第7天对经注射心脏行冰冻切片并观察maxGFP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经核转染24h后,第47代及第119代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的转染率为49.4%和43.1%,转染后5h,开始出现呈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经核转染后仍能保持小圆球形、可贴壁、呈克隆样生长。MTT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后第47代及第119代均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核转染前第47代及119代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8.57,10.28h;核转染后分别为9.42,10.42h,各代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51,P=0.774)。RT-PCR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核转染后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上述2个向心肌分化指标于转染前后变化并不明显。体内实验结果:心内注射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第2天及第7天可在经注射心肌中发现有少量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提示,核转染可快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仍能保持其细胞形态、增�
李震沈晓涛曹亮毛颖玉陈斯韵郑馨蔡冬青
关键词:增殖分化示踪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improves patellar tendon healing by promoting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tenocytes被引量:2
2011年
The repair of injured tendons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poor intrinsic healing capacity of tendon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pattern of 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 gene in normal and experimentally injured rat patellar tendons.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ability of exogenously applied BMP-2 to promote patellar tendon heal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bmp-2 and alk-6 (bmp-2 receptor) antisense riboprobes revealed that both genes were normally expressed at low levels in intact rat tendons. However, bmp-2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tenocytes found in the wound site at 7 d and later following tendon injury.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bmp-2 was expressed in cultured patellar tenocytes. Appli- cation of exogenous BMP-2 to the tendon wound sit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endon repair. Moreover,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BMP-2 enhanced tenocyt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to the wound site. The detectable amount of BMP-2 in normal tendons suggests that a basal level of bmp-2 expression was likely present to maintain the normal functions of the patellar tendon. Injury to the tendon induced increased bmp-2 expression intrinsically, but the expression level was insufficient for proper tendon repai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endon healing by applying exogenous BMP-2 to the wound site, inferring that this protein could be developed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re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damaged tendons.
TANG MeiKuenLEE Kenneth K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肌腱细胞BMP
红细胞携氧功能随孵育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血红蛋白氧合与脱氧的周期循环在体内驱动红细胞结构与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对体外培养的红细胞在单个活态水平上进行携氧功能随孵育时间动态变化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显微激光共聚焦拉曼散射技术,采集不同时间的活态红细胞拉曼光谱,分析表征血红蛋白携氧能力特征峰(1 636和1 562cm^(-1))和构象敏感的酰胺Ⅲ谱带(1 240~1 300cm^(-1))随时间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相应RBC形态。结果发现,在0~24h内,结构稳定、变构协同功能正常的血红蛋白发生着携氧量增加与减少和构象R态与T态交替变化,与此同时扫描电镜下双凹圆盘型红细胞也发生"伸长"与"收缩"交替变化。本结论不仅为体外研究红细胞携氧功能提供来自单个活细胞内的多水平特征参数,同时也为体外开展针对红细胞筛选活性组分、评价药物药效和毒副作用研究开拓思路。
罗曼黄媛媛苏宝倡施云峰张红叶迅达
关键词:红细胞血红蛋白拉曼光谱SEM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