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770092)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令福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水运
  • 1篇水运交通
  • 1篇西汉
  • 1篇关中平原

机构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李令福

传媒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唐都学刊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论西汉关中平原的水运交通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充实都城所在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西汉政府特别重视漕运交通的建设。首先整治利用了前人开辟的渭汧两大自然河流的水路联运道路;其次在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于渭水南岸开凿了东西三百余里的漕渠,大为成功。不久又兴修了褒斜道漕渠线路,惜因自然原因无法通漕。在关中内部渭河北岸,也有连接洛渭两水之人工运河的修凿,它沟通了都城长安与邑漕仓的联系,作用巨大。自然河流与人工运河的相互沟通与漕运,使西汉关中的水运交通发展到其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
李令福
关键词:西汉关中平原水运交通
论西安咸阳间渭河北移的时空特征及其原因被引量:9
2011年
本文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综合考证出汉唐渭河三桥的位置,并以其与今天的渭河河道相对比,探讨了历史时期西安咸阳间渭水河道北移的时空特征。结论认为除汉西渭桥处的渭河基本没有侧蚀变动外,中渭桥、东渭桥两地的渭河都向北移动了较大距离,中渭桥处汉末至今1808年间渭河向北移动了3630米,平均每年北移2米左右;东渭桥处唐末至今1118年间渭河北移了2600余米,平均每年北移2.3米有余。影响渭河发生侧蚀北移的原因主要为新构造地质运动、水文特点与两岸土质等自然环境要素,而人为活动也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
李令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