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23)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赵志力隋志甫谷廷敏石成方杨蓉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创面
  • 4篇愈合
  • 4篇烧伤
  • 4篇表皮
  • 4篇表皮生长因子
  • 4篇创面修复
  • 4篇创面愈合
  • 3篇伤创
  • 3篇烧伤创面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 3篇受体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3篇表皮生长因子...
  • 2篇蛋白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美容
  • 2篇免疫组化
  • 2篇基因表达
  • 1篇蛋白变化

机构

  • 9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9篇赵志力
  • 6篇谷廷敏
  • 6篇隋志甫
  • 4篇石成方
  • 3篇杨蓉娅
  • 2篇刘静杰
  • 2篇谷阳
  • 2篇李蠡
  • 1篇付小兵
  • 1篇刘飙
  • 1篇张翠萍
  • 1篇常冬青
  • 1篇阎晓辉
  • 1篇周云超

传媒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myc三种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为探讨烧伤创面愈合机理,了解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和C-myc基因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们对25例病人烧伤创面的不同部位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和C-myc基因在烧伤创面肉芽中心部(肉芽中心部)、肉芽与愈合皮肤的交界部(创面交界部)、愈合皮肤部位(创面愈合部)和自身正常皮肤对照部位内表达强度和分布的特点。结果同一部位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和C-myc基因在交界部表达最强;烧伤创面中心部位表达次之,烧伤创面愈合部位表达较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在创面中心部位表达较强,在表达交界部次之;在创面愈合部表达较弱;正常皮肤对照部位三种基因表达不明显。结论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和C-myc基因在烧伤创面内有明显的规律性表达,表达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
谷廷敏谷阳隋志甫刘静杰赵志力
关键词: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C-MYC原癌基因
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烧伤病人创面不同部位内的EGF蛋白和EGFr蛋白的表达强度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EGF蛋白和EGFr蛋白在烧伤创面内有明显的一致表达,在创面上皮愈合边缘部位EGF蛋白和EGFr蛋白表达最强;在创面中心肉芽部位EGF蛋白和EGFr蛋白表达次之;在创面已经愈合部位EGF蛋白和EGFr蛋白表达相对减弱;正常皮肤对照部位EGF蛋白和EGFr蛋白无明显的表达。结论:烧伤创面内不同部位EGF、EGFr蛋白的表达强度和分布情况不同,其变化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提示创面内源性的EGF、EGFr蛋白表达变化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谷廷敏隋志甫常冬青石成方赵志力
关键词: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盖扶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烧伤创面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及时有效地创面修复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深度创面的修复是烧伤临床中最棘手又最热点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对烧伤创面愈合认识的深化,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盖扶即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隋志甫谷廷敏杨蓉娅赵志力谷阳
关键词:深度烧伤创面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创面修复分子生物学
激动素在创面修复及皮肤美容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激动素(kinetin,KT)是60年前发现的第一个细胞分裂素,经过国内外60年的不断研究,人们对它的观念已从最初的定义植物激素逐步发展为对动植物及人体起广泛作用的物质,并已把它应用于皮肤的美容护理和人体疾病的治疗。然而,KT对动物和人体的一些作用机制,以及对多系统的作用是否存在共同作用机制还不太清楚。笔者通过KT对动物及人体各系统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周云超赵志力张翠萍付小兵
关键词:皮肤美容激动素创面修复细胞分裂素人体疾病美容护理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冻干粉和阿维A辅助物理光疗法治疗银屑病的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冻干粉和阿维A辅助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物理光疗法治疗银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诊治的130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仅给予NB-UVB物理光疗,观察组则联合EGF冻干粉以及阿维A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皮损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1%(60/6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5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8周后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6.50±3.18)、(11.25±3.05)、(5.82±2.71)比(17.45±3.20)、(13.46±3.11)、(7.55±2.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8周后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51±3.78)、(9.14±2.25)、(3.95±1.12)比(16.07±3.52)、(11.03±2.18)、(5.08±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EGF和T细胞α亚族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5.02±28.15)比(198.35±30.47)pg/m L,(45.38±13.60)比(102.75±41.20)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冻干粉和阿维A辅助物理光疗法治疗银屑病可以有效改善皮损,调节相关因子表达,促进皮肤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石成方赵志力
关键词:银屑病阿维A窄谱中波紫外线
EGF和EGFr基因在临床供皮区创面愈合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测临床创面愈合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表达,探讨EGF和EGFr基因表达变化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临床患者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中EGF、EGFr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临床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基因表达有明显规律性的变化,伤后4天,创面内EGF基因表达较弱,EGFr基因表达很强;伤后10天,创面内EGF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分布范围增大,而EGFr基因表达较伤后4天减弱,分布范围减小;伤后16天,创面内EGF、EGFr基因表达强度均较伤后10d明显减弱,EGF表达强度接近伤后4天的水平,而EGFr基因表达已基本呈阴性。结论:EGF、EGFr基因表达变化与创面修复的过程有明显相关,EGF、EGFr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创面修复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助于创面修复。
谷廷敏隋志甫石成方李蠡赵志力杨蓉娅
关键词:EGFR基因创面愈合
创面修复中骨桥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烧伤后创面组织愈合过程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顺序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方法对临床15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OPN和EGFr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并计算阳性表达颗粒细胞数。结果:烧伤创面愈合中OPN和EGFr有明显规律性的表达变化,但两者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OPN的表达在伤后3 d达最高值,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EGFr的表达在伤后7 d达峰值,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胞核内。结论:烧伤可以诱导皮肤创面组织中OPN和EGFr的表达,其表达具有时相与部位分布特征。这表明OPN和EGFr作为调控因子参与了临床创面修复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助于临床创面修复。
隋志甫刘静杰谷廷敏李蠡赵志力阎晓辉
关键词:创面愈合免疫组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骨桥蛋白
两种组织生长相关因子在临床创面愈合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临床创面组织中生长相关因子c-sis和c-jun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16例烧伤病人创面愈合过程中c-sis和c-jun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计算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临床创面愈合中c-sis和c-jun有明显的规律性的表达。但二者表达模式不尽相同。c-sis在伤后5天表达量增加,10天达峰值,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胞核中。c-jun的表达在伤后1天达最高值,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胞核内。结论烧伤可以诱导皮肤创面组织原癌基因c-sis和c-jun的表达,其表达具有时相与部位分布特征。这表明c-sis和c-jun作为调控因子参与了临床创面修复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助于临床创面修复。
隋志甫谷廷敏赵志力杨蓉娅刘飙
关键词:烧伤基因表达免疫组化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用于激光祛斑去痣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用于激光祛斑去痣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行激光祛斑去痣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5例,仅给予红霉素软膏涂抹于创面,每日3次;观察组65例,早上、中午均涂抹红霉素软膏,晚间常规清创后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比较两组的创面修复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创面修复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修复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7.56±3.20)、(10.50±2.83)比(10.21±2.45)、(13.02±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斑、灼烧疼痛、水肿和渗出的术后并发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1±0.35)、(1.27±0.61)、(1.62±0.73)、(1.10±0.35)比(2.74±0.60)、(2.30±0.48)、(2.50±0.51)、(1.8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减轻激光祛斑去痣术后并发症,有效促进创面修复及组织再生能力,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石成方赵志力
关键词:激光美容术后并发症创面修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