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340015)

作品数:14 被引量:200H指数:6
相关作者:曹广文常文军张宏伟刘世建谭晓洁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卫生部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公共卫生
  • 4篇应急
  • 4篇应急反应
  • 4篇突发公共
  • 4篇突发公共卫生
  • 4篇突发公共卫生...
  • 4篇卫生事件
  • 4篇公共卫生事件
  • 3篇严重急性
  • 3篇严重急性呼吸
  • 3篇严重急性呼吸...
  • 3篇突发事件
  • 3篇综合征
  • 3篇卫生突发事件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呼吸综合征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综合...
  • 3篇公共卫生突发...

机构

  • 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 1篇上海市食品药...

作者

  • 13篇曹广文
  • 6篇常文军
  • 6篇张宏伟
  • 5篇顾春英
  • 5篇谭晓洁
  • 5篇刘世建
  • 2篇张玉侠
  • 2篇杨一风
  • 2篇陈北川
  • 2篇范晨芳
  • 1篇孙培源
  • 1篇敦哲
  • 1篇郑兴东
  • 1篇邓松华
  • 1篇吴洪
  • 1篇叶冬青
  • 1篇柯骏
  • 1篇姜北
  • 1篇刘彦
  • 1篇李劲涛

传媒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脆弱性评价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理论模型构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获取信息,正确分析形势,有效采取措施。方法: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脆弱性的基本内涵及其脆弱因子进行探讨,对当前人群健康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可拓理论和脆弱性评价理论进行预警实践。结果:构建了基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脆弱性评价基础上的多指标危机预警可拓模型,并对某地区的人群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论:将环境科学中的脆弱性评价引入突发公共卫生预警领域,通过建立人群健康脆弱性评估模型,可对某地区的基于公共卫生威胁的人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范晨芳杨一风曹广文
关键词:脆弱性预警可拓理论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暴发后对我国公共卫生防病应急系统的反思被引量:19
2003年
根据笔者在北京参加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工作的亲身体会 ,分析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防病体系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诸多缺陷 ,如缺乏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进行甄别和防护措施 ,疫情报告系统不完善 ,缺乏专业的指挥体系及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机制 ,在科研攻关中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合作精神 ,医疗资源配置、储备及其体制欠合理。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 ,提出了建立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具体建议 。
曹广文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型肺炎应急反应
某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现状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监督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徐汇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整体情况、人员专业能力、硬件设施及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并根据评价指标进行系统评分。结果:企业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专业学历背景,以本科学历及工程师职称为主;专业人员能力评分较高;被调查企业的总评分得分率均数在90%以上,达到优良等级。但在管理制度方面的评分较低,且Ⅱ类与Ⅲ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总评分存在差异。结论:徐汇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力量,但需进一步严格执行和完善现有的管理规章制度。Ⅱ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提高自身的要求;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
吴洪章宝根朱珍妮曹广文
关键词:硬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研究进程被引量:2
2003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暴发流行 ,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通力合作、激烈竞争的攻关研究。 2 0 0 3年 3月 ,中国香港及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的科学家相继从 SARS患者标本中发现并分离到一种 SARS相关冠状病毒 (SARS- Co V) ,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确认。之后 ,2 0 0 3年 4、5月间 ,美国、德国、中国香港、加拿大、荷兰的学者分别将他们对 SARS病原体的研究成果发表于 Sciece、N EJM、L ancet、N atur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 ,先后报告了 SARS- Co V全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序列分析、SARS- Co V分子模型构建等 ,为进一步建立 SARS诊断、治疗及疫苗研究等奠定了基础。分析这一迅速取得大量成果的研究进程 ,认真反思、深刻总结 。
曹广文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疫苗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管理被引量:5
2008年
科学技术优势是政府保护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政府必须有效协调研究机构进行研发和利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来控制和消除城市突发公共卫生灾难。系统分析当前我国应急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从科研管理的具体任务、组织机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管理机制的完善和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柯骏常文军姜北郑兴东曹广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科研管理公共安全
大力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主动监测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主动监测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医院急诊室病例监测和症状监测、公共卫生实验室对病原体的检测、药品和医疗相关物品销售监测、大城市人群症状监测、中小学生缺课监测、动物死亡监测、1 2 0呼救电话监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等。主动监测为及时发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启动成本效益合理的应急反应提供重要依据 ,是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 。
曹广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
我国部分省市公共卫生实验室现状的调查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实验室的现状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我国上海、北京、安徽等省市区县共 36个公共卫生实验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了解有关人员、设备、功能、对外协作情况等信息。 结果 :我国公共卫生实验室目前尚未形成规模。 (1 )高级专业人员比例太小 :博士、硕士学历者仅占 5 .1 % (32 /6 33)和7.1 % (4 5 /6 33) ,本科占 2 4 .8% (1 5 7/6 33) ;(2 )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 :只有 5 2 .8% (1 9/36 )的单位具备 PCR仪 ,其中 78.9%(1 5 /1 9)的实验室经常使用 ,5 8.3% (2 1 /36 )的实验室有细胞培养设备 ,仅 4 1 .7% (1 5 /36 )的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 ,77.8%(2 8/36 )的实验室熟练使用 EL ISA技术 ,仅 4 1 .7% (1 5 /36 )的实验室可熟练使用细胞培养技术 ,仅 2 2 .2 % (8/36 )的实验室可熟练使用病毒分离技术 ;(3)科研水平不高 :有 6 3.9% (2 3/36 )的实验室曾鉴别过 4种以上病原体 ,近 3年发表论文 1 0篇以上的占 30 .6 % (1 1 /36 ) ;(4 )实验室功能与公共卫生不符 :绝大多数医院的实验室 ,尤其是中心医院以下的单位 ,其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就是进行医院 3大常规检测 ,公共卫生方面的服务较少。结论 :国家对公共卫生实验室的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顾春英常文军张宏伟谭晓洁陈北川刘世建曹广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实验室
北京某区医院的突发事件监测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了解医院突发事件监测机构的设置及相关监测内容 ,为寻找合理的监测指标、完善医院日常监测、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某区医院为研究现场 ,对该区所有二级和三级医院 (共计 1 5所 )进行问卷调查 ,并回顾门 /急诊量的变化及药品销售量情况。 结果 :5 3.3%的医院现行监测机构设在门 /急诊 ,其余设在其他部门。三级医院监测资料分析周期为每周 ,二级医院为每月。1 5所医院不同程度地对就诊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等 1 1项内容实施监测。2 0 0 2年和 2 0 0 3年的 1~ 6月门 /急诊量变化趋势以 3月份为分界点 ,3月份之前基本一致 ;2 0 0 3年 3月份后的门 /急诊量开始与 2 0 0 2年的曲线分离。 SARS流行期间对比往年同期水平销售量增幅最大的药品依次为抗病毒类药、抗生素类药、中药、免疫制剂。结论 :门急诊是医院的重点监测部门 ,监测项目中的人群特征不可忽视。医院门 /急诊量及药品销售变化对突发事件具有警示作用 。
谭晓洁张宏伟顾春英刘世建常文军徐荷敦哲孙培源曹广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
北京某区医院急诊医护人员突发事件监测意识的调查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调查医院急诊医护人员对实施突发事件监测的意识 ,为寻找合理的监测指标、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某区医院为研究现场 ,对该区所有二、三级医院的部分急诊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97.3%(2 91 / 2 99)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监测 ,其中 81 .4 % (2 37/ 2 91 )认为有在门急诊同时建立监测的必要性。 Kruskal- Wallis H检验显示在北京该区所有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关于发热等 9项症状的日常监测预警例数均有显著差异 (P<0 .0 0 0 1 ) ;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范围内各院医护人员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0 0 1 )。 结论 :SARS暴发后 ,医院急诊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对突发事件的监测意识。症状监测要根据各地区各医院的实际情况 ,结合病例数。
谭晓洁顾春英张宏伟刘世建常文军陈北川敦哲孙培源曹广文
关键词:急诊医护人员突发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北京某区现场流行病学专业队伍现状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调查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专业素质现状 ,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调查表调查北京市某区辖区内的 1 9个乡镇卫生院、2 7所大专院校校医院和 1 1个基层地段医院的所有从事疾病预防保健工作的基层人员 ,共收回调查表 2 4 7份 ,剔除不合格调查表 3份 ,有效问卷 2 4 4份。结果 :调查对象 2 4 4人 ,年龄中位数 4 7岁 ,大专以下学历者 1 83人 ,占 75 .3% ;本科学历 5 5人 ,占 2 2 .6 % ;硕士学历 5人 ,占 2 .1 %。初级职称 1 1 0人 ,占 4 8% ;中级职称 82人 ,占 35 .8% ;高级职称 37人 ,占 1 6 .2 %。 34.4 %的人员参加过调查前的临时培训 ,7.8%的人员参加过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班 ,0 .8%的人员参加过国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学习班。现场流行病学专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参与调查的 2 4 4人中 ,89.3%被调查者认为应有丰富的现场流行病学经验 ,88.1 %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81 .1 %被调查者认为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6 3.2 %认为应具备现场指挥协调能力 ,5 7.3%被调查者认为应具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5 2 .1 %被调查者认为应有和领导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4 1 .5 %被调查者认为应有出色的社交能力。结论 :基层疾病预防保健专业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趋向合?
刘世建顾春英张宏伟敦哲谭晓洁常文军张玉侠王诚孙培源李劲涛刘彦曹广文
关键词:现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专家人力资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