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342)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温浩林仁勇王俊华吐尔洪江·吐逊张志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棘球蚴
  • 6篇包虫
  • 6篇包虫病
  • 6篇虫病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细粒棘球蚴
  • 4篇棘球蚴病
  • 4篇包虫病患者
  • 4篇病患
  • 3篇外周血单个核
  • 3篇小鼠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人外周血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机构

  • 1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3篇温浩
  • 10篇林仁勇
  • 7篇王俊华
  • 6篇张志
  • 6篇吐尔洪江·吐...
  • 5篇张雪
  • 5篇单骄宇
  • 4篇周洋
  • 4篇金一帮
  • 4篇李涛
  • 3篇张传山
  • 3篇巫姜
  • 3篇刘弓伯
  • 2篇赵晋明
  • 2篇李亮
  • 2篇阿尔孜古丽·...
  • 1篇吕国栋
  • 1篇魏晓丽
  • 1篇蒋铁民
  • 1篇卢晓梅

传媒

  • 4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肝损伤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影响研究
2011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已开始用于治疗肝病。有人认为BMSCs抑制肝纤维化,也有人认为它促进纤维化。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肝损伤过程中,BMSCs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
纪卫政王文然单骄宇宋浩邰沁文温浩
关键词:Α-平滑肌肌动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性肝损伤BMSCS肝纤维化肝损伤过程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稳定培养方法的建立及与磁珠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体外培养的方法,并与磁珠分选法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再分别应用磁珠分选法、贴壁法对PBMC进行培养,应用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获得D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分别在第3、5、6天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细胞活力检测;经过1、2、5 h的贴壁培养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表面CD14、CD1a、HLA-DR的表达以确定最佳贴壁时间;经人重组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后,对所获得的细胞检测CD14、CD1a、CD86、CD83、HLA-DR的表达.采用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经贴壁2 h后诱导培养的DCs形态较典型.磁珠分选法获得的DCs第5、6天细胞活力[(53.333±5.774)%、(38.333±7.638)%]明显低于第3天[(68.667±3.215)%,P均<0.05];贴壁培养法获得的DCs第3、5、6天的细胞活力[(92.667±3.055)%、(94.000±1.000)%和(94.667±1.5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7,P>0.05);贴壁培养法获得的DCs第3、5、6天细胞活力均高于磁珠分选法(t值分别为9.374、12.021、12.527,P均<0.05).PBMC经磁珠分选前后CD1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457±12.351)%、(41.914±14.85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5,P>0.05).单核细胞表面CD14的阳性表达率在培养2 h时[(35.267±4.658)%]高于培养1、5 h时[(15.033±6.189)%、(21.233±4.895)%,P均<0.05].培养第6天,DCs表面CD14的阳性表达率[(2.200±1.356)%]较第1天[(32.328±14.517)%]明显下降(t=5.467,P<0.05),CD1a的阳性表达率[(43.371±16.250)%]较第1天[(12.300±6.223)%]显著升高(t=2.545,P<0.05);而CD86、CD83、HLA-DR的阳性表达率[(16.857±5.686)%、(9.343±5.230)%、(72.800±17.881)%]与第1天[(12.550±16.758)%、(6
单骄宇刘弓伯吐尔洪江·吐尔逊张雪阿尔孜古丽·吐逊林仁勇温浩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因子类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及表型特点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形态及其细胞表型特点。方法囊型包虫病患者组(cystic echinococcosis,CE)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healthy donor,HD)15例,采外周血(肝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贴壁培养,施加重组细胞因子培养6d,诱导成DC,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CD86、HLA-DR、CD1a、CD80的表达情况。结果与HD组比较,CE组PBMC诱导的DC表面的树突状突起较少,且细胞表面的CD86、HLA-DR、CD1a、CD80表达降低(P<0.05)。结论CE组患者PBMC诱导的DC形态不典型,表面分子的表达降低,细胞活力降低,对T细胞的刺激能力减弱。
刘弓伯邵英梅单骄宇吐尔洪江·吐逊张雪阿尔孜古丽·吐逊张志蒋铁民林仁勇温浩
关键词:囊型包虫病细胞表型
细粒棘球蚴抗原B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抗原B(AgB)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IL-17+T细胞(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Ficoll法分离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PBMC并接种于24孔培养板,分为阴性对照组、低剂量抗原B(2mg/L)实验组和高剂量抗原B实验组(5mg/L)进行培养。分别在培养96、120和144h后取样,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液中Th17细胞的阳性表达率。所得结果采用两组配对t检验。结果Th17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存低剂量和高剂量抗原B干预培养96h后分别为0.433±50.115和0.500±0.265,较阴性对照组1.067±0.473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20h和144h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粒棘球蚴抗原B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它可能与细粒棘球蚴所致免疫逃避机制有关。
金一帮周洋王俊华吐尔洪江·吐逊张雪温浩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抗原B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
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肝包虫病免疫逃避中的作用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肝包虫病免疫逃避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4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将74例受试者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20例,肝囊型包虫病组21例,肝复发囊型包虫病组15例和肝泡型包虫病组18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中Treg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IL-10,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表达,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IL-17在健康对照组、肝囊型包虫病组、肝复发囊型包虫病组和肝泡型包虫病组的表达分别为(16±5)、(13±4)、(13±5)和(11±3)ng/L,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5,P〈0.05);而肝囊型包虫病组与肝复发囊型包虫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IL-23在健康对照组、肝囊型包虫病组、肝复发囊型包虫病组和肝泡型包虫病组的表达分别为(139±50)、(106±53)、(107±48)和(72±27)ng/L,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4,P〈0.05);而肝囊型包虫病组与肝复发囊型包虫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P>0.05).IL-10在健康对照组、肝囊型包虫病组、肝复发囊型包虫病组和肝泡型包虫病组的表达分别为(3.1±0.8)、(4.3±2.0)、(4.2±1.4)和(5.5±2.2)ng/L,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P〈0.05);而肝囊型包虫病组与肝复发囊型包虫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P>0.05);TGF-β1在健康对照组、肝囊型包虫病组、肝复发囊型包虫病组和肝泡型包虫病组的表达分别为(26±7)、(37±7)、(33±9)和(38±7)μg/L,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P〈0.05);而3种肝包虫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1.81,P>0.05).Th17/Treg(IL-17/IL-10)在健康对照组、肝囊型包�
吐尔洪江·吐逊单骄宇李涛林仁勇温浩
关键词:寄生虫感染免疫逃避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的变化.方法 将56例受试者分为:健康志愿者(HD)组20例,肝囊型包虫病(CE)组18例,肝囊型包虫病合并胆瘘(BF)组18例.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分析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ELlSA检测血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水平.数据行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E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0.23±0.11)%,明显低于BF组的(0.76±0.43)%和HD组的(0.52±0.50)%(t=2.225,t=4.077,均P<0.05),而BF组和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1,P>0.05).血清IL-17和IL-23在CE组分别为(12.1±3.7)ng/L和(84.4±46.0)ng/L,明显低于BF组的(15.5±4.1)ng/L和(138.6±37.9)ng/L(t=2.515,t=3.649,均P<0.05),也低于HD组的(14.8±4.4)ng/L和(138.1±48.7)ng/L(t=2.401,t=3.706,均P<0.05),而BF组和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4,P>0.05).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0.657,P<0.05).结论 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减少,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降低.
吐尔洪江·吐逊吐尔干·艾力单骄宇张雪阿尔孜古丽·吐逊刘弓伯林仁勇温浩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
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受试者分为3组,健康志愿者(healthy donor,HD)组20例、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组21例和肝囊型包虫病复发(recurrent cystic echinococcosis,RCE)组1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血清IL-17水平在CE组(13.4±3.5)ρg/mL和RCE组(13.2±4.7)ρg/mL比对照组HD组(16.4±4.8)ρg/mL降低(t=2.27,t=2.20,P<0.05);RCE组与C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3,P>0.05)。结论血清IL-17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显著降低,可能与细粒棘球蚴感染过程中免疫调节有关。
吐尔洪江.吐逊单娇宇刘弓伯克依木.居来提耿诚帕提古丽林仁勇温浩
关键词:棘球蚴病白细胞介素-17寄生虫感染
PD-L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的建立及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real-time R T-qPCR(实时荧光定量R T-PCR)检测大鼠PD-L1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大鼠移植肝中PD-L1 mR NA的水平。方法两袖套法复制大鼠肝移植耐受组(BN→BN)及排斥组(LEW→BN)模型,术后7 d处死受体,检测肝功能ALT和AST水平,HE染色病理分析排斥程度,Trizol法提取移植肝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选β-actin作为内参,复制SYBR GreenⅠreal-time RT-qPCR检测法。利用该方法检测移植肝中PD-L1和β-actin的初始模板量,PD-L1/β-actin计算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异基因LEW→BN组出现急性排斥反应,ALT、AST排斥组均高于耐受组(均P<0.05)。RAI评分排斥组高于耐受组(均P<0.05)。PD-L1扩增效率为98.8%,相关系数为0.996;溶解曲线为特异单峰;变异系数小于2.0%;移植肝中PD-L1 mRNA相对表达为耐受组([0.95±0.10)×10-2]高于排斥组([0.81±0.09)×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26)。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源PD-L1的real-time R T-qPCR检测方法,耐受组PD-L1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有利于大鼠移植肝的存活,为研究肝移植免疫耐受奠定了理论基础。
巫姜李涛赵晋明王俊华刘向伟林仁勇温浩
关键词:肝移植PD-L1实时荧光定量RT-PCRSYBR
泡球蚴感染小鼠IL-17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与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检测泡球蚴感染小鼠IL-17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用于泡球蚴病小鼠IL-17基因检测。方法通过腹腔注射100μl泡球蚴组织匀浆液建立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感染1个月后处死,提取肝脏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登陆GenBank,得到IL-17基因(U43088.1)全序列,选取保守序列,应用pri mer 5设计引物,β-actin作为内参,以10倍梯度稀释IL-17 PCR产物为标准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以确定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绘制标准曲线,确定IL-17基因检测的最佳条件。结果用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检测IL-17基因无非特异性扩增,各样品熔解温度均在81.0℃,熔解峰单一;mRNA检出限为1×102pg,106~102pg总RNA均有扩增;泡球蚴感染1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显著增加,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008728±0.000984)和(0.003823±0.00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源IL-17基因实时定量RT-PCR检测体系。经检测,小鼠感染泡球蚴1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增加,表明IL-17在泡球蚴感染免疫调节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张志王俊华张传山吕国栋卢晓梅姜涛林仁勇温浩
关键词:泡球蚴实时荧光定量RT-PCRIL-17
Suppression of acute rejective response following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experimental rats infected with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被引量:9
2011年
背景肝的牙槽的包虫病(AE ) 是在人的寄生疾病并且由包虫 multilocularis (他们) 引起。Orthotopic 肝移植(OLT ) 可以是为结束阶段的唯一的有效治疗肝的 AE。在一些 AE 病人,然而, extrahepatic 他们不能完全在 OLT 以后被消除。我们试图学习他们避免引起的免疫学的变化是否可以影响 AE 的拒绝的 response.Methods 老鼠 modles 被以后把他们暂停注入布朗挪威( BN ) rats.Three 月的腹部建立,在试验性的组,肝从路易斯( LEW )老鼠被移植到感染他们的 BN rats.In 控制组,移植从 LEW 老鼠到健康 BN 老鼠。血(PB ) 取样的肝织物和外设在天被收集 1, 3, 5,和 7 在 OLT 以后。肝织物在染色的 hematoxylin 和曙红(H&E ) 以后被分析;外部血房间上的 CD4, CD8,和 CD28 的数字被流动 cytometry 检测;并且 chemokine fractalkine (Fkn ) 的表示被反向的抄写 PCR (RT-PCR ) 检测。Interleukin-10 (IL-10 ) 被连接酶的 immunosorbent 试金(ELISA ) 在浆液测量。在每个组,八只 BN 老鼠为观察到幸存在试验性的组接受者预定的幸存 time.Results 在控制组与那些相比被延长被保留。拒绝的反应以后发生了并且在试验性的组, CD4 的百分比, CD8, CD28 T 房间和 Fkn mRNA 是更温和的表示在试验性的组是更低的。当浆液 IL-10 层次比在控制 group.Conclusions 的那些在试验性的组是更高的时,在 OLT 以后的尖锐拒绝的反应与他们感染在老鼠被稀释,并且接受者幸存时间被延长。他们可以由提高 IL-10 分泌物在这个过程起一个作用,减少受动器 T 房间,禁止 Fkn 的表示,它导致还原剂煽动性的房间渗入进肝。
LI TaoZHAO Jin-mingZHANG YanPAI Zu-laZHANG WeiTuxun Tuer-hongjiangBAI LeiWU JiangWEN Hao
关键词:实验大鼠白细胞介素1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