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388)
-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流王福科代晓明李逸松何晓光更多>>
-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细胞的增殖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可有力支持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还可以加快血管的发生,为干细胞成骨提供营养支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对混合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立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组、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3,1∶1混合培养组、单纯脂肪干细胞培养组,加入含胎牛血清的L-DMEM,置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改良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1混合培养14d,细胞之间出现许多突触连接,部分细胞融合成团块状,其余培养方式均未见细胞团出现。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培养方式下细胞吸光度值均逐渐升高,单纯脂肪干细胞培养、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3,1∶1混合培养12d时细胞吸光度值达高峰,且按1∶1混合培养的吸光度值最高;而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10d吸光度值达高峰;随后各培养方式下细胞吸光度值逐渐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细胞与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细胞能够相互促进增殖,1∶1混合比例条件下细胞增殖能力最强。
- 王福科刘流何晓光赵德萍袁瑞红代晓明李逸松
- 关键词:增殖体外血管内皮细胞脂肪干细胞干细胞
- 免疫反应对面神经损伤后FMN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15年
- 面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元发生细胞凋亡,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获得性免疫反应对面神经元维持存活状态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面神经损伤后参与保护面神经元的自身免疫细胞类型、作用时间和范围及影响细胞免疫反应的因素等研究进展.
- 吴莉刘流张承磊
-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面运动神经元CD4^+T细胞免疫反应活体示踪
- 颅颌面部骨缺损修复中的相关因子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以组织工程骨为骨源修复颅颌部骨缺损不仅解决临床骨源缺乏的问题,还促进组织工程骨的培养及基因导入疗法修复骨缺损等方面的研究。目的:总结归纳有关颅颌面部骨缺损修复中的相关因子,介绍目前此类因子的研究进展与方向。为组织工程骨及基因治疗修复颅颌面部骨缺损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以"tissue engineering,bone defect,gene therapy,growth factor"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11-01),以"组织工程学,骨缺损,基因治疗,生长因子"为检索词,检索CBM数据库(2000-01/2011-01)。文献检索语种为英文和中文。纳入颅颌面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有关因子的文献,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670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3篇文献进行分析。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颌部骨缺损在临床上逐渐增多,而骨源缺乏是制约颅颌部骨缺损的主要问题。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颅颌面骨形成和发生的过程涉及因子的选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等方面,多基因联合治疗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 孙勇刘流何晓光王福科李玉晓钟玲
- 关键词:颅颌面骨转录因子基因治疗骨组织工程
- 纤维粘连蛋白对部分脱蛋白骨细胞相容性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对细胞在部分脱蛋白骨(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支架材料上的粘附、增殖的影响,为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用猪椎骨制备部分脱蛋白骨,纤维粘连蛋白修饰部分脱蛋白骨的细胞相容性制成部分脱蛋白生物骨,扫描电镜观察修饰过的部分脱蛋白生物骨表面情况;(2)取5×106/mL浓度脂肪干细胞接种部分脱蛋白骨和部分脱蛋白生物骨片,MTT法检测吸光度,评价纤维粘连蛋白脂肪干细胞在PDPB生长影响.结果(1)猪椎骨制备部分脱蛋白骨孔隙分布均匀,由大量的羟基磷灰石纤维编织而成;部分脱蛋白生物骨表面可见大量颗粒状蛋白结晶.(2)部分脱蛋白骨细胞增殖曲线呈"S"形,部分脱蛋白生物骨细胞增殖曲线失去"S"形,第10天均达到高峰,各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纤维粘连蛋白能促进细胞在PDPB支架材料上的增殖和粘附,改善部分脱蛋白骨的细胞相容性.
- 王福科刘流代晓明李逸松颜光前徐宏慧
- 关键词:纤维粘连蛋白部分脱蛋白骨细胞相容性
- 联合培养VECs与ADSCs与部分脱蛋白生物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来源的联合培养体系在部分脱蛋白生物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增殖,以及二者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时移植入体内的最佳时机,为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血管内皮细胞、脂肪干细胞和1:1联合培养细胞分别接种部分脱蛋白生物骨片,MTT法检测吸光度,评价三种不同细胞组在PDPBB生长情况,分析联合培养细胞在支架材料上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细胞组在PDPBB生长情况。结果各细胞组在PDPBB上吸光度逐渐增加,第10天均达到高峰,1:1混合细胞组最高,各细胞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天可见联合培养细胞细胞组大量细胞与PDPBB附着,呈巢状分布。结论 1:1混合细胞在PDPBB支架材料上的增殖优于单种细胞,10天为最佳移植时机。
- 刘流王福科赵德萍何晓光钟玲代晓明李逸松
- 关键词:纤维粘连蛋白血管内皮细胞脂肪干细胞
- 不同类型血清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不同血清培养基对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方法用4种不同类型的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细胞CD34、CD90、CD133、Flk-1表面标志;成骨诱导液诱导分化,于14 d进行碱性磷酸酶和钙染色检验各细胞成骨分化特性.结果(1)新生牛血清组可见贴壁单个核细胞形态单一,呈梭形生长,无重叠现象;胎牛血清组均可见大量多角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间或有梭形细胞存在;(2)新生牛血清组梭形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可见CD90为阳性,CD34、CD133、Flk-1染色均为阴性;胎牛血清组多角形细胞CD34、Flk-1均为阳性,CD133组部分为阳性,CD90为阴性;(3)新生牛血清组贴壁细胞多数呈碱性磷酸酶阳性;胎牛血清组细胞多角状细胞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呈碱性磷酸酶阳性;(4)新生牛血清组均可见大量红色钙结节影;胎牛血清组细胞多角状细胞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红色钙结节影.结论(1)新生牛血清培养脂肪干细胞可以得到较纯的细胞;(2)胎牛血清组培养含有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
- 王福科赵德萍代晓明李逸松何晓光刘流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免疫荧光血清血管内皮细胞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新生牛和胎牛血清组分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对新生牛和胎牛血清组分中活性成分的分析和鉴别。方法采用UPLC/MS技术分析Gibco公司新生牛血清和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组分中的活性成分。结果特征图谱分析新发现:胎牛血清组分种类多于新生牛血清中组分,其质荷比(m/z)分别为498、273和448的物质。结论 UPLC/MS技术可用于胎牛血清及新生牛血清的区分和鉴别,检测出胎牛血清中的几种成分可能是促进细胞发生增殖分化的主要活性物质。
- 李彩霞王福科刘流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胎牛血清
- 大鼠脐血来源单个核细胞诱导为内皮祖细胞的免疫荧光检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中含有大量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带来新的途径。本实验研究大鼠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EPCs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大鼠脐血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诱导液(添加10%胎牛血清,1%青霉素,1%链霉素,VEGF 20μg/L,IGF-1 2μg/L,bFGF 2μg/L,EGF 20μg/L)培养分化,于3周、6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贴壁细胞CD34、CD133、F1k-1、vWF表面标志。结果培养三周单个核细胞CD34、CD133、F1k-1、vWF抗体免疫荧光检测均为阳性;六周免疫荧光染色可见CD34、F1k-1、vWF组为阳性,CD133组部分为阳性,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大鼠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3周可以分化为EPCs,6周部分细胞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
- 王福科刘流赵德萍何晓光代晓明李逸松李玉晓
-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 大鼠脂肪干细胞培养中一种特异细胞的表型与成骨诱导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前期实验在大鼠脂肪干细胞培养中发现了梭形细胞中混杂一种特异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这种细胞和脂肪干细胞关系密切,有必要明确其性质。目的:分析这种特异细胞的表型及诱导成骨特性以判断这种细胞的性质。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分离大鼠脂肪干细胞,置于含有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梭形细胞、多角细胞的CD34、CD133、CD90,Flk-1表面标志;取第2代细胞,以成骨诱导液诱导分化,于培养14d进行碱性磷酸酶和钙染色检验特异细胞的成骨分化特性。结果与结论:①胎牛血清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可见大量多角细胞呈巢状生长,形成铺路石样形态,间或有梭形细胞存在。②梭形细胞CD90为阳性,CD34、Flk-1、CD133为阴性;多角形细胞CD34、Flk-1均为阳性,CD133部分为阳性,CD90为阴性。③碱性磷酸酶染色多角状细胞多数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呈碱性磷酸酶阳性。④茜素红染色多角状细胞死亡,形成空白区,梭形细胞集聚形成红色钙结节影。结果证实脂肪干细胞培养中的特异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 王福科刘流何晓光赵德萍代晓明李逸松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免疫荧光血管内皮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等优点,因而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目的:综述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其他细胞的支持作用、免疫原性、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3/2010-03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共检索到文献182篇。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不仅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单独应用于组织工程,而且具有为其他细胞的生长繁殖提供支持的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有关研究才刚刚起步,仍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对于如何有效控制其在体内定向分化、增殖、迁移并整合参与宿主细胞组织功能还需要大量深入和系统研究。
- 王福科刘流李俊男赵德萍代晓明李逸松何晓光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