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39060)

作品数:50 被引量:461H指数:13
相关作者:刘启旺刘小生陈宁迟世春林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建筑科学
  • 23篇水利工程
  • 6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石坝
  • 19篇土石
  • 19篇土石坝
  • 17篇高土石坝
  • 15篇堆石
  • 15篇振动台
  • 15篇模型试验
  • 13篇振动台模型
  • 13篇台模
  • 12篇堆石坝
  • 12篇振动台模型试...
  • 10篇地震
  • 10篇心墙
  • 9篇心墙堆石坝
  • 8篇边坡
  • 7篇地震残余变形
  • 7篇坝坡
  • 6篇动力特性
  • 6篇水工
  • 6篇水工结构

机构

  • 24篇中国水利水电...
  • 18篇大连理工大学
  • 17篇清华大学
  • 8篇中国水电工程...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辽宁工业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

  • 20篇刘小生
  • 19篇刘启旺
  • 18篇陈宁
  • 15篇迟世春
  • 13篇赵剑明
  • 12篇林皋
  • 11篇杨玉生
  • 11篇杨正权
  • 10篇张丙印
  • 9篇于玉贞
  • 7篇袁林娟
  • 7篇李红军
  • 6篇孙逊
  • 5篇王宏
  • 5篇李亮
  • 5篇洪桂标
  • 4篇李广信
  • 4篇张宗亮
  • 4篇常亚屏
  • 4篇钟红

传媒

  • 8篇水力发电学报
  • 6篇清华大学学报...
  • 5篇水利学报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岩土力学
  • 4篇第二届全国水...
  • 3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Journa...
  • 2篇第一届堆石坝...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水力发电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6篇2011
  • 13篇2010
  • 22篇2009
  • 6篇2008
  • 12篇200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作用下的两河口高土石坝地震残余变形和破坏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由于目前高土石坝强震记录资料缺乏和其它试验技术的局限性,土石坝的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仍是当前研究大坝结构地震残余变形特性和破坏机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两河口高土石坝模型坝的地震残余变形特性和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状态,并类推分析原型高土石坝的地震残余变形规律和动力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心墙堆石坝的地震残余变形相对较小;坝体动力破坏的形式主要是河谷段、靠近坝顶坝坡的散粒体滑移和浅层滑动;多维地震动,对坝体的地震残余变形控制和动力稳定不利。基于试验结果和分析,建议在高土石坝抗震设计中,加强对河床坝段坝顶区的保护。
杨正权刘小生陈宁袁林娟汪小刚刘启旺杨玉生洪桂标
关键词:水工结构地震残余变形振动台模型试验高土石坝
非饱和土的清华弹塑性模型
为研究土在非饱和增湿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和强度关系,提出将含水率引入清华模型的硬化参数中,建立非饱和土的湿化和增湿的清华弹塑性模型。通过在干土中掺加冰屑的方法进行增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含水率的非饱和土的...
李广信司韦张其光
关键词:含水率弹塑性模型非饱和土增湿基质吸力
文献传递
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拟静力法进行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分析时,地震荷载按照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建议的土石坝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图示确定。但是此图示只适用于150m以下的土石坝,而目前许多土石坝的设计高度已远大于150m。与低坝相比,高坝的高阶自振周期与地震卓越周期遇合的机率增大,高阶振型的振动易于被激发放大,从而导致坝体地震加速度沿坝高分布与低坝有所不同。本文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高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提出了250m级高土石坝的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图示,并以此确定地震荷载,同时利用筑坝材料的非线性强度准则和土体动强度准则,对250m级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张锐迟世春林皋张宗亮
关键词:水工结构抗震稳定分析毕肖普法高土石坝
猴子岩高面板坝振动台模型试验——大坝结构动力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测得了猴子岩高面板堆石坝缩尺模型坝的动力特性参数,包括大坝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系数等;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坝体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模型试验相似率推算得到原型坝的相应动力特性参数。研究表明:大坝结构有相对稳定的振型;坝体的动力特性参数值受激振白噪声强度和振动历史等因素影响;水库蓄水使得模型坝结构自振频率小幅提升。这些试验结果和研究结论,可以为该坝的动力分析提供基本资料和定性参考。
刘小生杨正权刘启旺陈宁汪小刚杨玉生
关键词:高面板堆石坝动力特性振动台模型试验自振频率
循环荷载作用下粗粒料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采用大型三轴试验机对粗粒料进行了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动三轴循环加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粗粒料在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并探讨了振次、围压、固结应力比和同步径向振动等因素对粗粒料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粒料的变形可分为往复变形和残余变形两部分,其中往复变形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弹性变形;固结应力比的增大使得粗粒料的往复轴应变和往复体应变减小,残余轴应变的增长速率随着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而残余体应变的增长速率随着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同步径向动应力比的增大,抑制了往复轴应变和残余轴应变的发展,而有利于往复体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发展。
杨光孙江龙于玉贞张丙印
关键词:岩土力学循环荷载粗粒料
高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研究评述
在强震荷载作用下,土体将产生不可恢复的瞬时滑移变形或整体永久变形。永久变形的发展严重危及高土石坝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如何预测土体地震后的永久变形成为高土石坝抗震性能安全评价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战略的需...
李红军迟世春钟红林皋
关键词:高土石坝安全评价
文献传递
深厚覆盖层350m级心墙堆石坝动强度计算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以建立在深厚覆盖层上350 m级心墙堆石坝工程实例为据,探讨了该类位于强震区域和深厚覆盖层上的超高心墙堆石坝中敏感性材料(心墙料、反滤料和砂层)的动强度稳定性.计算过程中,首先采用三维建模软件依据坝体结构特点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进而利用可模拟坝体填筑、蓄水过程的邓肯E-B模型对坝体进行三维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到各土体单元的剪应力比和固结比,最后在静力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等效粘弹性模型确定坝体在极限地震荷载的动力响应,依据Seed提出的动强度判别标准对坝体内心墙料,上游反滤料及坝基砂进行动强度验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极限地震荷载作用下,坝基砂不发生液化,而心墙料、反滤料动强度安全系数将不满足规范要求,须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进行加固.
温州邵磊
关键词:E-B模型动强度心墙堆石坝深厚覆盖层
基于大变形理论的高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在考虑筑坝材料弹塑性变形即材料非线性和强度折减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考虑几何非线性理论更新的拉格朗日方法,对拟建的糯扎渡高土石坝上下游坝坡进行了抗震稳定分析,并将求得的坝坡临界安全系数、塑性区的发展过程与采用小变形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运用大变形理论计算坝坡临界安全系数比用小变形理论约增加3%。
张锐迟世春林皋
关键词:高土石坝强度折减法抗震稳定分析
黏土心墙坝水力劈裂发生机理及判别方法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基于Biot固结理论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对某黏土心墙土石坝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坝体的有效小主应力、总小主应力及应力水平的分布特点,并在分析黏土心墙坝水力劈裂发生机理的基础上,对坝体心墙发生水力劈裂的可能性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分别采用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判断水力劈裂是否发生,二者结果是一致的;此外,蓄水后心墙上游侧应力水平较大,其可能的剪切破坏会导致心墙产生裂缝,进而引发心墙水力劈裂,因此,判断心墙水力劈裂是否发生时,应考虑应力水平的影响.
冯晓莹栾茂田徐泽平
关键词:水力劈裂黏土心墙坝有效应力应力水平
高心墙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研究被引量:45
2009年
针对强震区高心墙堆石坝的特点,在对高土石坝进行三维真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的研究方法。结合两河口工程,从稳定、变形、防渗体安全等方面对两河口高心墙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坝坡稳定性、地震残余变形、液化可能性、单元抗震安全性及防渗体安全等多角度的评价结果,初步认为两河口高心墙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45g^0.50g。
赵剑明刘小生陈宁常亚屏刘启旺王宏
关键词:极限抗震能力心墙堆石坝坝坡稳定性地震残余变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