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BK120506)

作品数:36 被引量:561H指数:14
相关作者:徐承红朱俊杰李标张泽义吴贾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实证
  • 5篇实证分析
  • 5篇农业
  • 4篇污染
  • 4篇金融
  • 4篇经济增长
  • 4篇绩效
  • 3篇社会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经济
  • 3篇生态经济理论
  • 3篇经济发展
  • 3篇经济发展方式
  • 3篇经济理论
  • 3篇环境污染
  • 2篇低碳
  • 2篇低碳经济
  • 2篇社会生态
  • 2篇社会生态系统
  • 2篇收入差距

机构

  • 35篇西南财经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西华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重庆市委党校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招商局集团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9篇徐承红
  • 7篇朱俊杰
  • 6篇李标
  • 4篇张泽义
  • 3篇丁任重
  • 3篇吴贾
  • 3篇薛蕾
  • 2篇宋长旭
  • 2篇何春丽
  • 2篇李文宇
  • 2篇何悦
  • 2篇孙根紧
  • 1篇李俞
  • 1篇刘璐
  • 1篇程莉
  • 1篇冯吉祥
  • 1篇陈姝兴
  • 1篇王旭涛
  • 1篇刘洪铎
  • 1篇崔西伟

传媒

  • 4篇财经科学
  • 2篇宏观经济研究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区域经济评论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消费经济
  • 1篇软科学
  • 1篇中国西部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1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吸收能力对区域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吸收能力源于认知能力与消化能力两个典型维度,它对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以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FGLS回归分析,对吸收能力调节效应下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绩效对经济增长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除东部地区外,认知能力在创新绩效经济实现过程中的单独调节效应并不明显,消化能力的单独作用则呈现微小的负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两个维度的综合调节效应有益于强化创新绩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但当前这种作用效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各区域的认知能力、消化能力,重点增强两个维度的综合调节效应,促进创新绩效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路娟张勇朱俊杰
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度及协同效应被引量:26
2019年
文章基于2004—2017年间省域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综合序参量除东北有所上升之外,基本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农业绿色发展综合序参量呈现出东北、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耦合度方面,西部最高、东部最低,中部、西部、东北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东部从高水平耦合阶段大幅度下降到磨合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方面,西部、东部最低,中部和西部处于中级协调、东部处于勉强协调,东北处于中级协调。
薛蕾徐承红申云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聚耦合度协同性
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被引量:7
2014年
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认为,自然与社会生产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自然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社会生产方式也影响着自然的发展。从自然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入手,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构想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由于长期高投入、高消耗带动经济发展的惯性,高排放、高污染、低标准的发展形态以及城乡、区域不平等发展格局造成了我国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确立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此,必须要以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从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经济结构及组织形式转型与升级、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以及明确政府定位等方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转变。
丁任重何悦
关键词:生态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生态系统
空间依赖视角下市场潜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借鉴工资结构理论,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以1998—2014年我国省际数据为样本,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市场潜能产生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空间聚集的马太效应,市场潜能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并且呈现出地区异质性,在东中部表现明显,而西部不明显。跨越U型关系门槛值的天津、上海、江苏以及安徽,其市场潜能的极化效应发挥作用,受制于就业结构的固化累积,阻滞了城乡差距的缩小,其余省份仍可利用市场潜能的城乡收入均等化效应,提升市场潜能来缩小其收入差距。FDI缩小东中部城乡收入差距,对西部影响不显著;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二元性拉大了差距,且西部人力资本投资的扩大效应强于东中部。
张泽义何春丽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中国农业现代化有着特殊的内涵,在“四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压力更大、要求更高。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1年~2014年中国30省(市)农业现代化指数,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省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于其它省份。为此,应从增强制度创新力度、加强农民主体自身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和推进甓四化慧协同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张航李标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信任与幸福:基于WVS的中国微观数据被引量:33
2012年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部分的数据,采用Ols、Ordered Logit和Ordered Probit三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居民信任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信任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越信任他人,幸福感越高。政府应该制定有效的措施治理诚信危机,重建社会信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袁正夏波
关键词:信任幸福感微观数据
石油行业海外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选取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从上市后的海外并购事件进行并购绩效分析。对于企业短期绩效我们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后发现三大石油公司大部分海外并购的超常收益率为负。之后,我们对并购时间段划分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并购绩效呈下滑趋势。对于长期绩效我们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石化的并购绩效最好,最差的为中海油。
吴宏冯吉祥
关键词:并购并购绩效事件研究法
限贷和限购政策对一般均衡中房价的影响被引量:37
2013年
住房价格的调控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尚少见文献对其进行全面探讨.该文试图涉及这个领域,按照住房限购条件是否有效建立了两个关于住宅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当"限购令"未生效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要复合商品部门为规模经济递减或不变时,严厉的房贷调控政策倾向于降低市场的均衡房价(分情况不同,还需要满足一些其他条件).而当"限购令"发挥效力时,首付比例和限购数量都将影响市场中的均衡房价,且其关系将会是非常复杂的.仅当首付比例不太大且复合商品的生产复合规模效应递增的前提下,当首付比例落入特定区间时,房地产调控政策就能有效地降低均衡房价.
刘璐
关键词:房价
能源消耗、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使用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数据,从空间视角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研究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粗放式的劳动投入在短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长期却阻碍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发展;CO2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特征;污染税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在短期和长期都优于治污投资,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治污投资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不同经济部门的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不同。
徐承红李标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消耗CO2排放
开征碳税的条件及碳税的动态调整被引量:13
2013年
当今世界上,保护环境已是人类共识。有多种环境政策可供选择,其中之一就是开征碳税。在环境经济学领域,开征碳税是否对控制污染真正有效,自何时起开征碳税更恰当,如何动态地调整碳税税率,等等,都是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正筹划开征碳税。因此,就中国碳税政策的制定而言,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也是迫切的。最近,Sinn提出的所谓绿色悖论倍受关注。他认为,开征碳税势必加速自然资源的开采速度,因此反而会加剧环境污染。本文针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建立了一个单税种模型,否定了Sinn的绿色悖论,同时探讨了开征碳税的条件和最优的动态碳税调整路径,分析了开征碳税的时效问题。主要结论有:开征碳税越早越好,其效力越强;可分区域分别开征不同税率的碳税,发达地区较高,欠发达地区较低;在欠发达地区可仅开征碳税,而在发达地区,要开征碳税与碳交易同时并举;要定期向民众问卷,以掌握其对污染的承受能力,进而对碳税进行动态的调整。
张博徐承红
关键词:碳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