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99B06703G)

作品数:41 被引量:493H指数:13
相关作者:尹庆水夏虹刘景发吴增晖昌耘冰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生物力学
  • 14篇寰枢
  • 13篇枢椎
  • 11篇寰枢椎
  • 11篇内固定
  • 10篇入路
  • 8篇脱位
  • 7篇前路
  • 7篇寰枢椎脱位
  • 7篇经口咽入路
  • 7篇口咽入路
  • 6篇经口咽前路
  • 6篇关节
  • 5篇手术
  • 5篇寰枢关节
  • 5篇寰椎
  • 5篇稳定性
  • 5篇颈椎
  • 5篇骨折
  • 4篇生物力学研究

机构

  • 28篇广州军区广州...
  • 2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22篇尹庆水
  • 19篇夏虹
  • 18篇刘景发
  • 14篇吴增晖
  • 14篇昌耘冰
  • 12篇赵卫东
  • 11篇艾福志
  • 10篇钟世镇
  • 9篇黄文华
  • 7篇章凯
  • 5篇徐达传
  • 4篇潘刚明
  • 4篇麦小红
  • 4篇权日
  • 4篇肖进
  • 4篇李鉴轶
  • 4篇曹正霖
  • 3篇徐国洲
  • 3篇李忠华
  • 3篇张余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解剖...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药材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 16篇2004
  • 12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性枢椎滑脱的外科治疗
2003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2年1月~2001年9月对17例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前路C2/3椎体螺钉固定9例;后路枕颈融合5例,C2椎弓根螺钉直接固定3例.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17例患者的C2椎弓均取得骨性融合,无畸形愈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手术治疗创伤性枢椎滑脱具有治疗周期短,疗效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以在有条件的大医院实施.
昌耘冰尹庆水夏虹吴增晖刘景发徐国洲潘刚明钟润泉
关键词:创伤性枢椎滑脱外科手术内固定术
前路椎体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评价前路椎体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s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实施前路经C_2~C_3椎体螺钉固定的9例Hangman's骨折患者的方法和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17个月,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1例螺钉固定位置欠佳,所有患者的C_2椎弓均获得骨性融合,3例出现C_2~C_3前方骨桥连接。颈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前路经C_2~C_3椎体螺钉内固定可以达到治疗Hangman's骨折的目的,方法相对安全,简单。
昌耘冰尹庆水夏虹吴增晖刘景发徐国洲潘刚明
关键词:内固定HANGMAN骨折
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5
2002年
目的 :通过应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对 3 0例中国成年人的寰椎干骨标本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 ;对 6例新鲜颈椎尸体标本的后入路C2 神经根与寰椎侧块的关系进行观察 ;同时 ,通过测试寰椎侧块螺钉的拔出力 ,并与枕骨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进行比较。选 6例新鲜上颈椎标本 ,将标本造成侧块骨折模型后予以后路侧块螺钉固定 ,标本分为 :A组 -正常对照组 ,B组 -侧块及同侧前弓骨折组 ,C组 -侧块后路螺钉固定后组。测量 3组的三维运动范围 (Rangeofmotion ,ROM ) ,并比较其相互间的差异。结果 :寰椎中线至侧块中点、椎动脉内侧壁、椎弓根内缘的距离分别为 :(17.6± 1.2 )mm、(2 3 .0± 1.7)mm及 (14 .2± 1.1)mm ;侧块中部的宽度为 (11.6± 1.4)mm ,侧块中心点的厚度为 (12 .7± 1.0 )mm ;后弓与侧块移行处中点至下关节面间距为 (4 .1± 0 .7)mm ;椎动脉沟处后弓厚度为 (4 .7± 1.0 )mm。解剖学观察见C2 神经根出脊髓后沿C1/ 2 关节间隙的下方向外下行走 ,且C2 神经根有较大的移动度。寰椎侧块螺钉的拔出力平均为 (1718.2± 42 2 .7)N ,明显小于枕骨螺钉的拔出力 ,但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无明显差异。侧块骨折后C0~ 1及C1~ 2
夏虹钟世镇刘景发徐达传尹庆水黄文华赵卫东李鉴轶秦庆武
关键词:内固定寰椎临床解剖学生物力学
Cervifix内固定系统对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修复稳定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应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改善脊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999-10/2003-04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采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寰枢椎前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患者25例。陈旧性齿突骨折脱位12例,先天性畸形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均为寰枢椎前脱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经口咽前路和后路一期减压及后路内固定6例,后路减压内固定12例,后路减压内固定后二期行前路减压7例。减压后全部病例均行Cervifix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术后佩带颈围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17分,0分为严重障碍,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评价脊髓功能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100%。采用自拟的公式评价脊髓受压改善率,改善率=[(术后矢径-术前矢径)/(拟正常矢径-术前矢径)]×100%。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随访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患者枕颈不适消失,四肢麻木基本消失,感觉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平均为14.2分,平均较术前提高6.4分,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8.4%;术后脊髓减压改善率为70.2%;术后三四个月均骨性融合,无骨不连发生。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25例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折断及松脱现象。但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病例中,有6例患者发现其颈椎固定节段与未固定节段的界面出现明显的成角和轴线异常的影像学变化。术后被固定融合的枕颈及颈椎节段的活动功能均丧失,仅靠下颈椎的代偿,颈椎活动度明显受限,仅为正常活动度的1/3左右。1例发生椎动脉损伤,为先天性畸形患者,术中给予及时处理。结论:Cervifix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装配合理,提供螺丝钉最佳装配位置;留有植骨空间利于植骨融合;其纯钛/TAN合金材质不影响术后MRI检查,能量化术后的脊髓减压改善情况,优于枕颈CD环�
尹庆水夏虹吴增晖张余章莹潘刚明刘景发
关键词:颈椎脱位内固定术
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对寰枢关节三维运动的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评价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对寰枢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具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采用脊柱三维运动立体测量系统分别对其完整状态、齿状突切除术后和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后进行三维运动范围、中性区和弹性区等指标的测试。结果: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后,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的中性区以及屈伸和侧屈运动范围较齿状突切除术后明显减小,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接近正常状态。结论:在术后即刻,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基本能达到既稳定寰枢关节又保留其运动功能的双重目的。但是,对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后寰枢关节的详细运动形式是否完全符合生理要求尚不能定论。
曹正霖钟世镇刘景发黄文华赵卫东肖进陈兵欧阳均朱青安
关键词:稳定性
应用三维运动研究不同后路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2004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8具人尸体新鲜腰椎3,4节段标本,模拟后路双侧植入3种椎间融合器。实验分4组7个状态:①对照组(完整标本,Intact)。②螺纹状融合器组(Interfix)。③空心箱形融合器组(SynCage)。④实心箱形融合器组(Prospace)。后3组再分别固定椎弓螺钉钢板。随机安排每个标本的融合器植入顺序。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不同状态的三维六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结果:3种不同融合器的前屈运动范围分别为完整状态的77%,66%和67%(按Interfix,Prospace,SynCage的顺序,下同);与完整状态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种融合器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17)。各融合器组的后伸运动的ROM分别为完整状态的99%,79%和90%;完整状态组和各融合器组以及各融合器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25)。侧屈方向,各组融合器的植入均明显降低提高了稳定性(P<0.01),ROM值为相应完整状态的83%,78%,70%;各组融合器之间未表现有明显差异(P=0.15)。不同融合器组的旋转运动的ROM均明显增加(P<0.01),分别较完整状态上升了30%,45%,40%;同时Interfix组与其他2组融合器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别(P<0.01),Prospace和SynCage之间则无明显区别(P=0.58)。后路固定椎弓螺钉钢板后。
昌耘冰徐达传尹庆水赵卫东艾福志黄文华
关键词:后路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的研制与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59
2004年
目的 研制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 (TARP) ,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 ,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 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 ,该系统包括蝶形钛合金钢板、自锁螺钉和寰枢椎复位器等配套安装器械。将此系统在 12具枕骨~C3 新鲜标本上分别进行了三维运动测试 (n =6 )和拔出力实验 (n =12 ) ,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 ,并初步临床应用 3例。结果 TARP系统设计有巧妙的即时复位机制。TARP、Brooks钢丝、Magerl经关节螺钉、前路螺钉以及Brooks钢丝 +Magerl经关节螺钉等 5组在屈伸方向的平均活动范围分别为 4 0、6 2、5 1、6 6、3 7度 ;在侧屈方向的平均活动范围分别为 2 3、3 6、2 7、4 2、1 8度 ;平均旋转活动范围分别为 7 4、8 9、8 6、10 7、6 0度。结果显示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与Brooks钢丝 +Magerl经关节螺钉固定等效 ,较其他 3种方法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临床应用术后随访平均 8 3个月 ,3例寰椎完全复位 ,伤口愈合良好 ,无感染 ,四肢麻痹消失 ,肌力恢复 ,病理反射消失。钢板螺钉未松动。结论 TARP设计新颖独到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手术操作简便易行 ,能达到即时复位 ,固定效果好 。
尹庆水艾福志章凯夏虹吴增晖昌耘冰麦小红刘景发
关键词:生物力学性能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被引量:29
2004年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22例复杂下颈椎损伤在全麻下行前后路一期手术,先后路减压复位侧块钢板内固定,再前路减压植骨;或者先后路单开门减压,再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8例脱位者达完全复位,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内置物无松动,无断裂,植骨后4个月均骨性融合,无血管、神经、食道、气管损伤并发症。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发生2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是一积极有效的方法。
尹庆水刘景发夏虹吴增晖章凯昌耘冰权日张余
关键词:下颈椎损伤手术入路脊髓功能适应证
手指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治疗被引量:2
2004年
温桂芬杜冬刘恺高永玲邓慧慧唐琼
关键词:内固定术后护理康复治疗
不同孔径的国产PDLLA填充材料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评价不同孔径三维立体泡沫状外消旋聚乳酸材料(PDLLA)的成骨能力。方法采 用溶剂注模并盐结晶颗粒沥滤法制成3种(70~150μm,150~300μm和400~700μm)孔径 的外PULLA料,在62例1cm兔桡骨去骨膜缺损模型中分别植入3种孔径材料和空白对照,术后2 、4、8、12周行X线、组织学观察及8、12周扫描电镜观察骨缺损区骨生成情况。结果70~15 0μm 与150~300μm材料成骨较好,与400~700μm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PDL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制成泡沫状具有较好的骨传导性能。
闵少雄靳安民张亮刘成龙全大萍卢泽俭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外消旋聚乳酸孔径骨缺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