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06A20201001)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段中岗李冬妹叶秀粦梁承邺更多>>
相关机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电泳
  • 1篇受精前后
  • 1篇酸性磷酸酶
  • 1篇凝胶
  • 1篇凝胶电泳
  • 1篇胚珠
  • 1篇胚珠发育
  • 1篇磷酸酶
  • 1篇聚丙烯酰胺凝...
  • 1篇聚丙烯酰胺凝...
  • 1篇鹤顶兰

机构

  • 1篇顺德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1篇梁承邺
  • 1篇叶秀粦
  • 1篇李冬妹
  • 1篇段中岗

传媒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鹤顶兰胚珠发育过程及受精前后同工酶的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Aiton)Bl.]授粉后10d胎座出现指状突起,20d形成胚珠原基,24d大孢子母细胞发生,30d功能大孢子形成,41d发育为成熟的八核胚囊,而后完成双受精发育成早期球形胚。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鹤顶兰从指状突起出现到早期球形胚形成的全过程中酯酶(Est)、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发现:这一过程中Est表达有7个同工酶位点,Acp有5个同工酶位点,两者均在八核胚囊时期变化最显著。Est-7和Acp-4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表达;在八核胚囊时期特异表达的位点有Est-4和Acp-3;而Acp-2只在这一时期不表达。Est-1在八核胚囊时期和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表达。授粉后Est和Acp的酶位点变化说明与胚珠发育相关的一系列基因表达有时序性,位点Est-4、Acp-2和Acp-3是否直接参与了八核胚囊发育的控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李冬妹段中岗叶秀粦梁承邺
关键词:鹤顶兰酸性磷酸酶胚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