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102323)

作品数:16 被引量:226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蔚文李茹柳郭文峰杨泽民王桂香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上海高校网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虚证
  • 6篇结肠
  • 6篇结肠炎
  • 6篇溃疡
  • 6篇溃疡性
  • 6篇溃疡性结肠炎
  • 5篇脾虚
  • 5篇脾虚证
  • 5篇胃炎
  • 4篇湿热
  • 4篇湿热证
  • 4篇热证
  • 4篇慢性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脾胃
  • 3篇脾胃湿热
  • 3篇脾胃湿热证
  • 3篇浅表性胃炎
  • 3篇组方

机构

  • 16篇广州中医药大...
  • 8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广东药学院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16篇陈蔚文
  • 11篇李茹柳
  • 8篇郭文峰
  • 4篇陈玉龙
  • 4篇杨泽民
  • 4篇王桂香
  • 4篇迟莉
  • 3篇王颖芳
  • 3篇林传权
  • 3篇劳绍贤
  • 3篇石忠峰
  • 2篇徐颂芬
  • 2篇李秋霞
  • 2篇高小玲
  • 2篇黄穗平
  • 2篇罗琦
  • 2篇黄烈平
  • 2篇王建华
  • 2篇王静
  • 1篇潘怀耿

传媒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遗传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8
  • 3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术黄芪汤单药提取部位组方对不同病变阶段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李茹柳迟莉郭文峰王静王桂香陈蔚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黄芪汤白术组方病变阶段
甘草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提取分离工艺和分析方法。方法比较3种提取方法——超声波提取法、加热回流法和冷浸法对甘草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树脂吸附法精制甘草总黄酮并考察不同参数对提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采用柚皮苷直接扫描法对甘草总黄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超声波提取法、加热回流法和冷浸法甘草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5.46%、6.12%和5.04%,以加热回流法提取效果最好。树脂吸附甘草黄酮类成分主要集中在40%~60%乙醇洗脱部位。结论3种方法中以加热回流法提取甘草黄酮效果最好,树脂精制工艺考虑为纯水洗脱树脂后继以80%乙醇洗脱黄酮类成分。
石忠峰李茹柳陈蔚文
关键词:甘草总黄酮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与脾胃湿热证患者物质能量代谢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被引量:40
2012年
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与脾胃湿热证患者体内脂类、蛋白质、核酸、糖类、微量元素和能量代谢情况,从物质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脾虚证病理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例,其中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各4例,取两组胃黏膜进行DNA芯片实验,利用BRBArrayTools和IPA软件对DNA芯片双通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且表达倍数>2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56个,其中上调基因11个,下调基因45个。其中与脂类代谢相关的基因有CRLS1、LRP11、FUT9、GPCPD1、PIGL、SULT1A4、B3GNT1、ST8SIA4和ACADVL,主要涉及脂肪酸、胆固醇、磷脂和糖脂的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相关的基因有ASR-GL1、AARSD1、EBNA1BP2、PUM2、MRPL52、C120RF65、PSMB8、PSME2、UBA7、RNF11、FBXO44、ZFYVE26、CHMP2A、SSR4、SNX4、RAB3B、RABL2A、GOLGA2、KDELR1、PHPT1、ACPP、PTPRF、CRKL、HDAC7、ADPRHL2、B3GNT1、ST8SIA4、DDOST和FUT9,主要涉及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泛素化、靶向输送和翻译后修饰过程;与核酸代谢相关的基因有DFFB、FLJ35220、TOP2A、SF3A3、CREB3、CRTC2、NR1D2、MED6、GTF2IRD1、C1ORF83、ZNF773和ZMYND11,主要涉及DNA复制与修复,转录调节等;与糖类代谢相关的基因有AGL、B3GNT1、FUT9、ST8SIA4、SULT1A4、DDOST和PIGL,主要涉及糖原的分解和糖复合物的合成;与微量元素代谢相关的基因有COMMD1、SLC39A6、FTL、CHRFAM7A、SCGN和S100A6,主要涉及铜离子、锌离子、铁离子和钙离子代谢;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有AK3和COX7B,涉及线粒体结构和氧化磷酸化过程。结论脾虚证患者体内脂类、蛋白质、核酸、糖类、微量元素和能量代谢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导致脾虚证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
杨泽民陈蔚文王颖芳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湿热证DNA芯片物质代谢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物质能量代谢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体内脂类、蛋白质、糖类和核酸代谢情况,从物质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脾虚证的病理发生机制。方法选择4例2004年6月—2005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和广东省中医院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人4名,钳取患者及健康人胃黏膜进行DNA芯片实验,利用BRB ArrayTools和IPA软件对DNA芯片双通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15个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占总差异表达基因(20个)的75%,其中上调基因1个,下调基因14个,11个基因为酶基因。其中脂类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ACAA2和CYP20A1,表现为脂肪酸分解和胆固醇转化降低;蛋白质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ALDH9A1、ASL、ASS1、PCYOX1L、RPS28、UBE2D2、UBXN1、B3GNT1、GCNT1和PPP1R3C,表现为影响自主神经、尿素循环等生物学过程的氨基酸代谢降低,蛋白质合成降低,错误折叠蛋白泛素化降解增加,翻译后糖基化和磷酸化修饰降低;糖类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PPP1R3C、B3GNT1和GCNT1,表现为糖原和聚糖合成降低;核酸代谢相关差异基因有RMI1、SMARCD3和PARP1,表现为DNA复制和转录降低,DNA损伤修复增加。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体内脂类、蛋白质、糖类和核酸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主要表现为酶基因表达下调,推测此可能是导致脾虚证营养代谢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杨泽民陈蔚文王颖芳
关键词:脾虚证DNA芯片物质代谢慢性浅表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脾胃虚实证候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健康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脾虚证和湿热证患者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基因表达差异情况,为从蛋白合成角度理解"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RP基因芯片,对4名健康人、4例UC脾虚证和4例UC湿热证患者结肠黏膜进行检测,应用BRB-TOOL(3.9)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制作了包括77条RP基因,2条RP类似基因(RPL26-like1、RPL7-like1)的低密度芯片。UC(脾虚证+湿热证)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12条差异基因,全部为下调基因;湿热证与健康人之间有19条差异基因,全部呈下调趋势;脾虚证与健康人有3条差异表达基因,全部为下调基因;脾虚证与湿热证有6条差异表达基因,全部为上调基因。聚类分析显示健康人与UC患者样品可以根据本芯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类,湿热证和脾虚证可以通过聚类分开。多个差异基因有共同转录调节因子。结论成功制作了RP基因芯片,UC脾虚证和湿热证RP基因表达下调;健康人、UC脾虚证和UC湿热证都有各自相应的RP基因表达谱。
陈玉龙陈蔚文李茹柳林传权高小玲郭文峰
关键词:脾虚证湿热证核糖体蛋白溃疡性结肠炎
鸟氨酸脱羧酶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时相的关系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鸟氨酸脱羧酶(ODC)表达水平与不同时相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1、2、3组(各16只),以90 mg/kg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注射复制UC模型,分别于实验第10、20、30天处死模型1、2、3组大鼠,正常组于第30天处死;分别对各组大鼠结肠进行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ODC的表达。【结果】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模型大鼠结肠病变从急性炎症、组织坏死向慢性炎症、溃疡修复进展,ODC在正常结肠粘膜低表达,在溃疡形成、组织坏死阶段的表达略高于正常组,在溃疡修复、细胞大量增生时ODC表达明显增强,在病灶修复处于稳定阶段时ODC表达有所回落。【结论】不同时相UC模型大鼠结肠ODC表达变化特点与结肠病理变化特点相符。
李茹柳迟莉郭文峰徐颂芬潘怀耿陈蔚文
关键词:鸟氨酸脱羧酶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组织RNA各4例,逆转录荧光探针标记后杂交制作BiostarH-140 s基因芯片。采用荧光值ratio、生物信息学、t检验等方法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相关基因。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45条,主要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运输、物质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免疫反应等相关基因;有显著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77条;实时定量PCR检测10条基因,6条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2个证型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基因差异表达有一定关系。
王颖芳陈蔚文劳绍贤李茹柳郭文峰黄穗平王桂香王静罗琦黄烈平王建华
关键词:胃炎脾气虚证脾胃湿热证基因差异表达
脾气虚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特征性基因差异表达谱。方法:慢性胃炎脾气虚证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选4例,镜下取胃黏膜组织,提取总RNA,一一配对制作基因芯片,采用荧光比值、生物信息学、双侧t检验等方法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结果:差异表达基因54条,72.2%下调;其中与营养物质代谢和免疫调节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5条,71.1%下调;差异基因中有4条基因P<0.05,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实时定量PCR检测差异基因5条,4条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证具有特征性的基因差异表达图谱,主要表现为与营养物质代谢及免疫调节相关基因呈下调趋势。
陈蔚文王颖芳劳绍贤李茹柳郭文峰黄穗平王桂香罗琦黄烈平王建华
关键词:脾气虚证胃炎基因差异表达
中医药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相关文献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总结中医药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的经验和成果,使该技术更好地为中医药研究服务。方法:从2001.01-2008.12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下载相关文献,从发表时间、研究领域、芯片平台、样品情况、杂交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中医药研究论文数目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涉及中医证候、诊断、中药药理、药效等多个领域;多个基因芯片平台被利用于研究,主要为cDNA芯片;样品数量较少、多混合样品杂交,缺乏技术、生物重复和其他方法确认差异基因;数据分析方法单一,缺乏必要的聚类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中医药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已涉及多个领域,但尚处于尝试阶段,技术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陈玉龙尹素改陈蔚文
关键词:基因芯片中医中药
核糖体蛋白基因芯片的制作和临床试用
2012年
【目的】制作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基因芯片,探讨该芯片应用方法。【方法】设计、合成58mer寡核苷酸探针,打印芯片。收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和正常自愿者结肠黏膜,提取总RNA。逆转录法Cy5-dCTP标记试验样品,试验样品包括正常组4例、混合正常组1例、UC 8例、UC混合1例,Cy3-dCTP标记共同参照,1例正常样品和共同参照进行Cy5-dCTP、Cy3-dCTP荧光交换。试验样品和共同参照配对杂交、扫描,应用BRB-TOOL(3.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制作了包括77条RP基因,2条RP类似基因(RPL26-like1、RPL7-like1)低密度芯片。UC混合样品杂交的信号值与UC 1~8分别杂交信号值之均数最为接近,健康人混合样品杂交的信号值和H 1~4分别杂交信号值之均数没有相近之处,但更接近于单样品杂交的结果;混合样品所得到的差异基因数明显少于样品分别杂交所得到的差异基因数。2例荧光交换Ratio值高度相关。【结论】成功制作了RP基因芯片。样品混合会影响杂交数据的统计,同时,均一化能轻微减弱荧光染料引起数据的偏差。
陈玉龙陈蔚文李茹柳高小玲林传权郭文峰
关键词:基因芯片核糖体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