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科研基金项目(NSKD06001)

作品数:13 被引量:112H指数:8
相关作者:黄希庭张锋陈幼贞袁宏陈有国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科研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知觉
  • 3篇时序知觉
  • 3篇前瞻记忆
  • 2篇大学生
  • 2篇事件性前瞻记...
  • 1篇中国大学生
  • 1篇神经机制
  • 1篇时间管理
  • 1篇时间知觉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中学生
  • 1篇重复启动效应
  • 1篇自我
  • 1篇自我监控
  • 1篇网络成瘾
  • 1篇网络成瘾倾向
  • 1篇问卷
  • 1篇相关电位
  • 1篇脑机制
  • 1篇脑机制研究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黄希庭
  • 4篇陈幼贞
  • 4篇张锋
  • 3篇袁宏
  • 3篇郭秀艳
  • 3篇陈有国
  • 2篇李丹
  • 2篇尹华站
  • 2篇张志杰
  • 1篇张莹
  • 1篇陈侠
  • 1篇苏丹
  • 1篇彭春花
  • 1篇李祚山
  • 1篇张甜
  • 1篇任国防
  • 1篇岳彩镇
  • 1篇凤四海

传媒

  • 5篇心理学报
  • 4篇心理科学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执行情境已知与否对前瞻记忆加工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操纵事件性前瞻记忆执行情境的可知性,考察其对前瞻记忆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已知执行情境对前瞻记忆表现有促进作用。此外,执行情境未知条件下,前瞻干扰效应持续存在于前瞻记忆加工过程中,说明被试对目标进行持续的注意加工;而执行情境已知条件下,前瞻干扰效应只存在于目标情境,被试的注意资源分配表现出动态的特点,现有理论不能解释这种加工过程。对多重加工理论做了进一步补充和修正。
陈幼贞黄希庭
关键词:事件性前瞻记忆
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来自ERP的证据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主要是执行前的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控制条件为单纯的背景任务,实验条件为背景任务含前瞻记忆任务,对两种条件下非靶线索的行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控制条件,可能说明两种条件的认知过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ERPs上主要体现为刺激呈现200ms以后,两种条件的波形和脑地形图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支持预备注意加工和记忆加工理论,也部分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陈幼贞任国防袁宏黄希庭陈有国岳彩镇
关键词:事件性前瞻记忆事件相关电位
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一项ERP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时间知觉注意调节的动态过程。通过指导语使被试按照比例将注意分配到声音刺激的时间属性与音调属性上,形成对时间因素不同注意程度的五种注意条件,同时记录反应时、错误率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对峰值分析发现,P2注意条件主效应不显著,但多重比较时T(只注意时间)与P(只注意音调)条件差异显著;对CNV平均波幅分析,发现注意条件主效应显著,随着分配在时间属性上的注意的减少,其波幅逐渐降低;对T与P条件的差异波地形图分析发现,波幅最大的区域位于额叶、中央区和顶叶;该差异波的偶极子定位于辅助运动区(额上回、额中回)和顶下小叶。以上结果表明,P2阶段存在时间信息加工;CNV反映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时间知觉中存在控制加工应该以CNV的出现为指标;辅助运动区可能为时间知觉的核心成分,具有跨通道效应;顶下小叶也与对时间的注意有关,但并不是特异性的。本研究不支持Lewis提出的"自动"与"认知控制"计时系统理论中"秒"为两系统分界点以及辅助运动区只属于"自动计时系统"的观点。
陈有国张志杰黄希庭郭秀艳袁宏张甜
关键词:时间知觉关联性负变
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在时序判断任务中,重复启动导致被试把启动的靶刺激知觉为先出现的。知觉加工增强观和决策反应偏向观都试图解释其机制,但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图形材料,通过三个实验系统考察了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启动和指导语都具有显著效应。这说明,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的影响涉及知觉加工和决策水平两个方面。实验还首次发现,在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发生了重复启动效应的反转。最后,研究提出了双加工表征匹配调节假说,用以综合解释目前的研究结果。
张锋黄希庭郭秀艳
关键词:时序知觉
时序知觉重复启动效应的作用机制被引量:8
2009年
前期研究发现,时序判断任务在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出现了重复启动效应的反转,这是以往的理论所不能单独解释的。通过两个实验对我们提出的双加工表征匹配调节假说加以实证检验,实验结果支持了该假说。因此,双加工表征匹配调节假说能较完整地综合解释时序知觉重复启动效应的作用机制。
张锋黄希庭郭秀艳
关键词:时序知觉
标量计时模型中的神经机制被引量:4
2008年
标量计时模型中各阶段的神经机制有重叠也有分离。从当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看,与内部时钟有关的神经结构有小脑、基底神经节、前额皮质、前运动辅助皮质及顶叶下回皮质等;与记忆阶段有关的神经结构有基底神经节、背外侧前额皮质、右侧额下皮质及外侧前运动皮质等;与决策阶段有关的神经结构有背外侧前额皮质、前扣带回、高级颞叶皮质和基底神经节等。文章还从神经机制角度论证了计时的标量特性,讨论了今后研究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即研究结果的确定性、研究手段的局限性以及该模型的适用性。
尹华站黄希庭李丹张莹
关键词:神经机制
大学生时间自我的内容与特点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一用修改后的WAI技法,对大学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概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二通过行为实验,让被试对一些人格形容词是否符合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的特点做出判断。结果表明大学生时间自我的内容以个人属性尤其是精神自我为主,重视自我实现以及个人和家庭需要的满足。大学生的时间自我总体上是积极的,较少中性的自我表征,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评价表现出一种由低到高的递增趋势。
陈幼贞苏丹
关键词:大学生
一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两个实验,对以往研究忽略的一种基于事件进行反应、且具有时间线索的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的前瞻记忆可以通过控制加工或自动加工提取,还可能两种加工交替存在,被试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时间信息,有选择地、动态地将注意资源投入于不同时间段,现有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对多重加工理论进行补充,使之能够解释这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陈幼贞黄希庭袁宏
关键词:前瞻记忆
时距加工“长度效应”研究述评被引量:9
2010年
所谓长度效应指随着加工长度的变化,时距加工机制在认知或神经层面会表现出不一致。近20年来,关于时距加工是否会出现长度效应存在共同机制假设和差异机制假设两种观点。共同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的时距加工认知或神经机制相同,且该机制可被标量计时模型解释;而差异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认知或神经机制存在差异,2~3s、1s、1/2s及1/3s等是区别不同机制的分界位置。文章还指出四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已获证据的可靠性问题、判定标准的多元化问题、分界位置的确定性问题及理论模型的适用性问题。
尹华站李祚山李丹黄希庭
自动与控制计时系统脑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脑成像与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均提供了存在自动计时系统与控制计时系统的证据。对时间信息自动加工的研究表明,自动计时系统与运动系统关系密切,均包含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辅助运动区。对时间信息控制加工的研究表明,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额叶-纹状体回路为认知控制计时系统与工作记忆的基础,时间信息加工的注意调节系统较复杂,涉及区域主要包括前辅助运动区、右岛盖、顶叶、前扣带皮质。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系统激活区域和激活强度存在差异,两个系统时间范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点。
陈有国彭春花张志杰黄希庭
关键词:工作记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