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790)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樊建玲张春阳傅卫军侯健常洪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骨髓
  • 3篇骨髓瘤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蛋白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系统
  • 1篇遗传学
  • 1篇荧光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作者

  • 3篇樊建玲
  • 2篇傅卫军
  • 2篇张春阳
  • 2篇侯健
  • 1篇周莉莉
  • 1篇金丽娜
  • 1篇奚昊
  • 1篇姜华
  • 1篇石昊天
  • 1篇何海燕
  • 1篇叶飞
  • 1篇袁振刚
  • 1篇张慧
  • 1篇杜鹃
  • 1篇周帆
  • 1篇韦苇
  • 1篇常洪

传媒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已成为血液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绝大多数MM患者至今无法治愈,如何改善患者长期生存包括延长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总生存(OS)时间就成为MM的治疗目标.MM有许多预后因素,如ISS分期、肾功能、细胞遗传学、髓外浸润[1]等,与PFS和OS密切相关的是缓解的质量,持续完全缓解(CR)是获得长期PFS和OS的重要因素.既往使用传统化疗药物MM患者CR/接近完全缓解(nCR)率仅约5%.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T-ASCT)的应用,使MM患者的CR/nCR率提高至10% ~ 20% [2-3],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侯健樊建玲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检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持续完全缓解细胞遗传学血液系统
四例IgM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提高对IgM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4例IgM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符合IgM型MM的诊断。4例均为男性,年龄54~69岁,初发症状包括骨痛、高黏滞血症、出血,3例轻链为K型,1例为入型,Durie—Salmon(D—S)分期均为ⅢA期,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I期1例,Ⅱ期3例。平均IgM83.6(52.9—111.0)g/L,HGB79.5(61.0~105.0)g/L,血钙3.20(2.11—6.00)mmol/L,肌酐104.3(56.0—171.0)μmol/L,骨髓浆细胞比例0.558(0.290~0.775),3例存在骨质破坏。3例患者行免疫表型检测均表达CD38、CDl38,不表达CDl9、CD20、CDll7。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结果显示4例患者均有IgH易位和1q21扩增,2例伴有13q和17p缺失,3例明确为t(11;14)。3例予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诱导化疗,达到部分反应至非常好的部分反应。随访至2012年11月30El,无进展生存时间仅6.0(2.5—7.0)个月,总生存时间仅为17.5(2.5~27.0)个月。结论IgM型MM非常罕见,在所有类型MM患者中不到0.5%,细胞遗传学异常以t(11;14)和lq21阳性多见,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有效,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总体预后较差。
樊建玲傅卫军石昊天周帆袁振刚张春阳韦苇叶飞张慧侯健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原位杂交荧光
诱导治疗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诱导治疗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5年5月接受诱导治疗序贯APBSCT的201例MM患者临床资料。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例患者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PFS)期为22.87(17.48~28.26)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为69.63(63.57-75.69)个月,5年PFS率、OS率分别为17%、49%。(~)APBSCT后达完全缓解(cR)组(112例)与未达CR组(89例)的中位PFS期分别为32.93(21.03~44.83)、18.13(14.46~21.80)个月(P〈0.001),中位OS期分别为96.77(71.79~121.75)、54.70(49.53~59.87)个月(P=0.004)。③诱导治疗方案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组(123例)与不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组(21例)的中位PFS期分别为31.67(24.36~38.98)、15.20(10.11-20.29)个月(P=0.013),中位OS期分别为76.30(55.44~97.15)、52.03(33.76~70.30)个月(P=0.014)。④国际分期系统(ISS)I、Ⅱ、Ⅲ期组中位OS期分别为99.47(59.58~139.36)、66.77(52.17~81.37)、53.97(28.71~79_23)个月(P〈0.001),Ⅱ、Ⅲ期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分别为I期患者的2.16、3.40倍。⑤IgD型(22例)、IgG型(101例)MM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1.17(10.27~13.13)、35.43(22.69~48.17)个月(P=0.007),中位OS期分别为30.83(0.24~61.42)、70.70(53.52~87.88)个月(P=0.039),IgD型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是IgG型患者的2.47倍。⑥接受一线诱导(132例)和更换诱导治疗方案(69例)患者的中位PFS期分别为25.43(16.09~34.77)、20.27(15.04~25.50)个月(P=-0.042),后者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较前者高1.48倍,两组中位O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⑦Cox多因素回�
金丽娜傅卫军奚昊张春阳杜鹃何海燕姜华曾添关樊建玲周莉莉常洪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