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26-1)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邓祥征王中根夏军苏红波张仁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篇地表
  • 1篇生产力影响
  • 1篇数据集
  • 1篇数据集成
  • 1篇数据库
  • 1篇数据库设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系统
  • 1篇水资源
  • 1篇温度
  • 1篇决策支持
  • 1篇决策支持系统
  • 1篇空间数据
  • 1篇空间数据库
  • 1篇灰体
  • 1篇耕地
  • 1篇耕地生产
  • 1篇耕地生产力
  • 1篇辐射率
  • 1篇比辐射率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篇夏军
  • 2篇田静
  • 2篇陈少辉
  • 2篇王中根
  • 2篇邓祥征
  • 2篇张仁华
  • 2篇苏红波
  • 1篇刘昌明
  • 1篇龚建华
  • 1篇杨永民
  • 1篇姜群鸥
  • 1篇邱冬生
  • 1篇杨荔阳
  • 1篇林英志
  • 1篇荣媛
  • 1篇崔永伟
  • 1篇柳文华
  • 1篇杨德林
  • 1篇梁军
  • 1篇姬鹏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表波谱比辐射率便携式测量的三种改进方法
2013年
针对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比辐射率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三种改进的波谱比辐射率测量方法.方法1和方法2借助于附加设备改变环境辐照度实现病态方程可解.方法3基于灰体假设,使用迭代求解获得最接近样品的真实温度的温度解,进而计算得到样品的比辐射率.使用温度测量和傅里叶光谱仪观测计算获得波谱比辐射率作为参考的比辐射率结果,对三种改进的方法进行对比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高比辐射率的石英板和纸板,三种改进方法的测量结果和参考值吻合较好.而对于低比辐射率的锈铁板和铝板,方法 3最为接近参考比辐射率结果,而方法 1,方法 2由于需要过多的观测环节,存在一定的偏差.此三种方法将为改进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提供依据.
杨永民张仁华苏红波田静陈少辉荣媛
区域水系统多源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被引量:8
2010年
本文融合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跨流域调水对陆地水循环影响与水安全研究"的核心软件平台"中国陆地水系统综合模拟与虚拟现实平台"的数据库功能进行了设计,并利用GIS软件和商业数据库建立了"区域水系统多源信息数据库"。针对平台数据资料在空间分布、时间尺度和数据形式上的多样性分布格局,采用了时空同一化的集成策略和多数据库构建模式,有效消除了信息孤岛效应,实现了对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相关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综合利用,为平台提供一体化数据支撑服务。
姬鹏王中根夏军龚建华杨荔阳
关键词: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数据集成数据库设计
中国陆地水系统数值模拟与综合集成研究平台建设被引量:3
2009年
面向国家水资源综合研究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建设中国水系统数值模拟和综合集成研究平台的方案,包括水资源科学数据库、水系统数值模拟平台、水资源数据和产品的真实性检验系统、基于网络的水系统协同应用环境、水资源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数据、产品服务与发布系统六大部分。中国水系统数值模拟和综合集成研究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即是通过对水资源数据、模型、知识的综合集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先进技术,引入水系统协同研究的新理念,搭建起可以满足不同部门和人员需要的开放式的水资源研究和应用平台,服务于不同部门和机构,不同层次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乃至社会公众研判、决策的水资源科学数据和产品,从而推动水资源科学综合研究和应用的全面发展,起到为国家重大水问题、水工程研究和决策,为国家水资源安全和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基础科技支撑和科技保障的作用。
田静苏红波夏军刘昌明杨德林王中根邱冬生梁军邓祥征张仁华陈少辉柳文华
关键词: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
中国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影响的预测与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依据DLS模型模拟了未来情景下中国耕地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ESLP估算了栅格尺度上的耕地生产力水平,分析了不同农业生态区耕地生产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以上两个模型的估算结果,分析了2000—2020中国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提炼了影响耕地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耕地生产力有较大增长空间的地域,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生产力比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总量的影响显著;但对于耕地生产力增长空间较小的地域,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总量的影响显著.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合理控制耕地转移,保证中国1.2×108hm2耕地红线,又要增加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姜群鸥邓祥征林英志崔永伟
关键词:耕地生产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