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Z-0920)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启新宋春凤王珂张勇李美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伞形科
  • 3篇果实
  • 2篇党参
  • 2篇植物
  • 2篇明党参
  • 2篇棱子芹属
  • 2篇花后
  • 2篇果实发育
  • 1篇鸭儿芹
  • 1篇栽培
  • 1篇植物解剖
  • 1篇植物解剖学
  • 1篇植物系统学
  • 1篇伞形科植物
  • 1篇综合利用
  • 1篇微形态
  • 1篇微形态特征
  • 1篇系统学
  • 1篇花粉
  • 1篇花粉类型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南京出入境检...

作者

  • 5篇刘启新
  • 4篇宋春凤
  • 2篇刘玉龙
  • 2篇张勇
  • 2篇褚晓芳
  • 2篇王珂
  • 2篇李美芝
  • 1篇舒璞
  • 1篇吴宝成
  • 1篇王利松

传媒

  • 4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鸭儿芹的综合利用及其栽培与繁殖技术被引量:11
2012年
鸭儿芹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野生植物。因其特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现在药用、食用以及园林中得到开发利用。文中介绍了鸭儿芹的生物学特性,药用与食用价值,繁殖和栽培技术,以及园林造景的应用,为今后更好的开发利用该种植物提供全面的资料。
吴宝成刘启新
关键词:鸭儿芹综合利用栽培繁殖
明党参花后果实发育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中国特有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花后果实发育过程可分为幼果、中果和熟果3个发育阶段,后两个阶段可分别划分为3个时期。正常成熟的明党参果实为2个分生果完全分离并悬垂的双悬果,属于伞形科中果体轻度背腹压扁、无果棱的类型,并雏形于幼果阶段、成形于中果阶段、完成于熟果阶段;果实中的2个分生果有时有不均等发育现象。花柱及花柱基伴随果体发育并宿存于果体,形成果体与花柱基-花柱的复合体。随果体的增大,果体形状由最初的近陀螺形发育为双肾状长圆形;果棱在幼果和中果阶段时可见,至成熟阶段消失;熟果初期棱槽油管可呈现明显的横隔样结构;果体颜色由幼果期的深绿色变为中果后期的浅绿色,完全成熟时呈褐色或黑棕色。花柱分叉角度从幼果期的60°-90°增大至中果阶段的90°-220°,成熟阶段大于220°;花柱基由圆锥形变为圆台状;幼果、中果和熟果阶段花柱基高度与果体长度的比值分别为1.0-0.8、0.8-0.1和小于0.1。花柱分叉角度和花柱基高度与果体长度的比值可作为判断明党参果实发育程度和阶段的重要标志。
刘玉龙刘启新宋春凤褚晓芳王珂李美芝
关键词:伞形科明党参果实发育
伞形科植物明党参花后果实发育的解剖结构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对中国伞形科(Apiaceae)特有种类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花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在幼果发育阶段、中果发育阶段(包含中果期Ⅰ、中果期Ⅱ和中果期Ⅲ)和熟果发育阶段(包含熟果期Ⅰ、熟果期Ⅱ和熟果期Ⅲ),明党参果实横切面的大小和形状、果壁(包括外果壁、中果壁和内果壁)厚度及其细胞形态和层数、合生面结构、胚乳形状及大小、外胚乳存在与否、珠心退化与否以及维管束形态等特征均有明显的变化。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明党参分生果横切面的形状由近五边状圆形变化至肾状圆形;果壁由厚变薄且细胞层数逐渐减少;胚乳逐渐增大,从半圆形变化为新月形、马蹄形直至"C"形;外胚乳逐渐消失,珠心逐渐退化;合生面的细胞离层越来越明显直至完全分离。此外,明党参果实中油管和维管束数量变化较小,油管可分为维管束伴生油管和果壁油管;合生面有果壁油管4~6个,此特征与明党参属(Changium Wolff)的相关描述不一致。
宋春凤刘玉龙刘启新褚晓芳李美芝
关键词:伞形科明党参果实发育
伞形科棱子芹属花粉形态特征及其演化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国产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 Hoffm.)13个种类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供试13个种类的花粉粒可分为近菱形、近圆形、椭圆形、近长方形和超长方形5种类型。极轴长度(P)17.1—27.1μm,多为20~25μm;赤道轴长度(E)12.5—19.3μm,多为13.6~18.6μm;PIE值为1.2—2.0,多为1.2—1.5。极面观通常为三角形或近卵状三角形,少数种类为近圆形,仅1种(太白棱子芹Pgiraldii Diels)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多为近菱形、近圆形或椭圆形,少数种类为近长方形,仅1种(太白棱子芹)为超长方形。萌发孔为三沟孔,大多数种类为角萌发孔,仅云南棱子芹(P.yunnanense Franch.)和太白棱子芹为边萌发孔;沟长达两极或几达两极。赤道区的纹饰密集且多样,大体可分为短皱脑纹、颗粒状纹和细网纹3类,其中仅岩生棱子芹[Prupestre(Popov)K.T.FuetY.C.Ho]具细网纹;极区纹饰与赤道区常不一致,多为穴状网纹或纹饰不清晰。依据观察结果,讨论了棱子芹属在伞形科中的演化地位以及属内各种类间的演化关系,并结合宏观形态特征及果实解剖特征探讨了棱子芹(PcamtschaticumHoffm.)、太白棱子芹和矮棱子芹(P.nanumFranch.)的分类问题。
张勇刘启新王利松舒璞宋春凤
关键词:伞形科棱子芹属花粉类型微形态特征
伞形科棱子芹属部分种类果实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Apiaceae)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Hoffm.)的宝兴棱子芹〔P.benthamii(Wall.ex DC.)Clarke〕和松潘棱子芹(P.franchetianumHemsl.)、西藏棱子芹(P.hookeriClarke var.thomsoniiClarke)和太白棱子芹(P.giraldiiDiels)、康定棱子芹(P.prattiiWolff)和瘤果棱子芹(P.wrightianumde Boiss.)的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植物虽然在外部形态上两两相似,但彼此间的果实解剖结构特征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共同特征是果棱均比较发达,且外果皮与中果皮分离,常形成空腔,每个果棱有1个明显的维管束,中果皮高度退化,果壁均很薄,棱槽和合生面均有油管,其中合生面油管数为棱槽油管数的2倍;差异主要表现在果实横切面外形、果体的压扁程度、果棱的发达程度、外果皮拱起程度及角质层的有无和厚度、维管束大小和着生位置、棱槽油管数以及合生面与侧棱的关系等方面。根据观察结果认为康定棱子芹与瘤果棱子芹不宜合并,建议将西藏棱子芹与太白棱子芹予以合并。
王珂张勇刘启新宋春凤
关键词:棱子芹属伞形科果实植物解剖学植物系统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