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208085ME66)

作品数:14 被引量:96H指数:7
相关作者:郑刘根程桦姜春露王宁李玉成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体
  • 4篇土壤
  • 4篇采煤
  • 4篇采煤沉陷
  • 4篇沉陷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2篇生态风险
  • 2篇生态风险评价
  • 2篇生物可利用性
  • 2篇塌陷区
  • 2篇煤矿塌陷区
  • 2篇可利用性
  • 2篇赋存
  • 2篇赋存特征
  • 2篇
  • 2篇
  • 2篇采煤沉陷区
  • 2篇巢湖
  • 2篇沉积物

机构

  • 14篇安徽大学
  • 11篇煤矿生态环境...
  • 2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3篇郑刘根
  • 8篇程桦
  • 7篇姜春露
  • 5篇李玉成
  • 5篇王宁
  • 2篇龚莹
  • 2篇李阳
  • 2篇罗军
  • 2篇宗宁
  • 2篇李超
  • 1篇陈园平
  • 1篇毕潇
  • 1篇吴涓
  • 1篇刘桂建
  • 1篇邵啸
  • 1篇黄晓雨
  • 1篇王珍
  • 1篇陈辉
  • 1篇张强伟
  • 1篇韩园园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煤炭技术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煤沉陷复垦区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9
2014年
以淮南新庄孜矿煤矸石充填复垦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室内测试分析等手段,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充填深度土壤中Cd、Cr、Cu、Zn、Pb、Mn和Hg 7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u、Zn、Cd、Mn和Hg 5种重金属平均值均超过当地的土壤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且Cd污染最严重。从垂直方向来看,除Hg外土壤重金属无明显分布规律,Hg的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复垦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严重,不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不同,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最大。
郑刘根李超程桦姜春露陈永春谢豪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高潜水位生态风险评价
巢湖流域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巢湖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的氮磷分布,并采用传统化学分析法和梯度扩散膜技术(DGT)分析了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含量。结果表明,十五里河水体正磷酸盐(DIP)和总磷(TP)浓度自上游至下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一直保持在富营养化水平〔ρ(DIP)≥0.343 mg·L-1,ρ(TP)≥0.676 mg·L-1〕,上游的污水汇入是导致水体磷浓度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中游污染源少而使磷浓度下降,下游农业面源与支流的汇入又使磷浓度有所增加。沉积物中4种BAP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藻类可利用磷(AAP)含量、NaHCO3提取磷(Olsen-P)含量、水溶性磷(WSP)含量和易解吸磷(RDP)含量,其中沉积物w(AAP)和w(Olsen-P)与沉积物w(T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中下游河段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具有向水体迁移的趋势,说明这些沉积物磷有自孔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潜在风险。十五里河BAP含量检测结果表明,DGT技术与传统化学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显著,因此DGT技术可作为今后十五里河BAP分析研究的重要工具。
宗宁龚莹李玉成郑刘根罗军谢毫王宁
关键词:水体孔隙水
卧龙湖煤矿岩浆蚀变煤层中汞的分布与赋存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系统采集淮北卧龙湖煤矿岩浆蚀变煤层中岩浆岩、煤及顶底板岩石样品,测试分析了样品中汞、灰分、挥发分、水分以及各形态硫的含量,探讨了岩浆蚀变煤层中汞的分布与赋存特征。结果表明:(1)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灰分升高,挥发分降低,煤中硫主要以黄铁矿硫和有机硫存在;(2)岩浆侵入导致煤中汞的富集,卧龙湖煤矿岩浆蚀变煤层中汞的平均含量高达0.23×10-6,是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中国煤以及美国煤中汞的平均含量的1.4倍,1.2倍和1.3倍;(3)煤中汞的含量随离岩浆侵入体距离增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煤岩接触带附近,汞在岩浆侵入体上方和下方的煤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4)煤中的汞主要以无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且大部分赋存在煤中的黄铁矿中,同时亦存在与有机硫结合的汞。岩浆热液对煤层的侵入,导致煤质以及煤中汞的含量和赋存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黄晓雨郑刘根张强伟储浩储欢闫笑笑韩园园
关键词:岩浆侵入
重复采动条件下老采空区瞬变电磁探测
2014年
淮南大通煤矿已闭坑多年,采煤塌陷区基本稳定,由于闭坑后小煤窑滥挖乱采留下了大量不明的采空区,给当地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Terratem瞬变电磁仪对大通煤矿原4#井采空区及其受小煤窑重复采动活化情况进行了现场探测。
郑刘根姜春露李阳李翠陆春晖
关键词:老采空区重复采动瞬变电磁法
采煤沉陷区表层土壤氮、磷和有机质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以淮南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测试分析,研究了沉陷区表层土壤(0~20cm)中pH、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碳氮比(C/N,质量比)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陷区表层土壤pH、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C/N平均分别为7.5、16.8g/kg、2.97g/kg、43.7mg/kg、76.6mg/kg、13.0mg/kg、3.4;未复垦区土壤呈中性,而煤矸石充填的复垦区土壤呈弱碱性;煤矸石充填复垦扰乱了沉陷区土壤中磷的分布,但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和C/N;沉陷区土壤整体肥力较低,营养元素变异程度高且易出现矿化淋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沉陷区土壤有机质与总氮、总磷、碱解氮均为极显著相关(P〈0.01);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采煤沉陷复垦区与未复垦区表层土壤中有机质与总氮、总磷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依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估算出土壤中总氮与总磷含量。
李阳郑刘根程桦姜春露陈永春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表层土壤有机质
淮南煤矿塌陷区不同塌陷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其酶活性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采集淮南煤矿塌陷区3种塌陷类型——非稳沉区、稳沉区和修复区,分析了其各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综合评价了3种不同塌陷类型土壤生态肥力。结果表明:塌陷区在由非稳沉区变为稳沉区的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性能、土壤养分、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以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权重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和土壤酶指数(ISE),结果均显示IFI与ISE值非稳沉区最高,修复区较稳沉区有所提高,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随土壤层次深度增加而下降的变化特点;脲酶和蔗糖酶与土壤各理化性质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表明脲酶和蔗糖酶可以作为评估煤矿塌陷区土壤肥力变化的有效性指标。
崔鲁楠王宁李玉成程桦郑刘根柳炳俊
关键词:煤矿塌陷区土壤酶活性
淮南采煤沉陷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积水面积迅速扩展.以淮南市7个矿区典型的采煤沉陷水体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水体中氮、磷等水质指标并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沉陷水塘的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与总磷(TP)的平均值分别是3.04,0.61,0.61和0.16mg/L,水体的氮磷负荷较为严重;2沉陷区水体中TN分布为新庄孜矿(5.58mg/L)>潘一矿(4.07mg/L)>顾桥矿(2.77mg/L)>潘三矿(1.79mg/L)>朱集和潘北矿(1.47mg/L)>潘二矿(1.17mg/L),TP分布为潘三矿(0.29mg/L)>新庄孜和朱集矿(0.20mg/L)>顾桥矿(0.17mg/L)>潘北矿(0.14 mg/L)>潘一矿(0.11 mg/L)>潘二矿(0.05 mg/L),TN分布与沉陷时间具有良好相关性,而TP分布没有明显规律;3沉陷区的TN和TP相关性不显著,TN和NH4+-N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温度、溶解氧、pH与氮磷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水质标识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中的氮磷水平基本处于Ⅲ类或者超过Ⅲ类水,水体中最主要的超标和污染因子是TN,其次是NH4+-N.
刘响响程桦郑刘根姜春露李超陈永春安士凯
关键词:氮磷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环境意义
815℃灰化前后淮北煤中矿物质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以淮北煤田二叠纪5、4煤层15个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样品在815℃下进行灰化,并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对煤灰中成分进行测定,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原煤以及灰化后的样品中矿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中矿物质种类及影响煤中矿物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煤中矿物质在815℃灰化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中矿物质种类受多种因素影响,灰化过程中矿物质的种类、含量会发生改变,且部分矿物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重新组合,形成相对较稳定的新矿物,从而为今后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论据。
郑刘根陈园平刘桂建Chou Chen-lin
关键词:灰化矿物质
煤矿塌陷区不同充填模式土壤特征及修复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采集了安徽省淮南市大通煤矿塌陷区中化工垃圾充填(B)和煤矸石充填(C)两种充填修复模式以及作为对照区的人工混交林地(A)的表层土样,分析了其理化性质及这些土样中Cr,Cd,Cu,Pb,Hg的赋存特征,并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速效磷含量为:A区>B区>C区;碱解氮含量为:C区>A区>B区;重金属和交换性Na+为B区高于其他区域,B区土壤碱化度(ESP)高达22%。(2)研究区内土壤普遍呈碱性,碱解氮和速效磷严重缺乏,土壤肥力:A区>C区>B区。(3)土壤重金属污染:A区为轻度,B区属于中、重度,C区污染程度不一。重金属Cr,Cd,Cu,Pb总量不同程度超过淮南土壤背景值。(4)土壤修复效果C区优于B区,B区存在突出问题,亟待改善。
王珍王宁李玉成程桦郑刘根柳炳俊
关键词:煤矿塌陷区充填模式土壤重金属
非稳沉采煤沉陷区沉积物-水体界面的氮、磷分布及迁移转化特征被引量:11
2016年
以淮南后湖非稳沉采煤沉陷区沉积物-水体界面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湖未开发区(A区)、水产养殖区(B区)和水生蔬菜种植区(C区)3个功能区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体系中氮、磷分布及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氮、磷在不同水体界面的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上覆水中氮、磷浓度表现为A区>B区>C区;间隙水中氮、磷分布差异不显著,然而各功能区间隙水的氮、磷浓度明显高于上覆水,氮、磷主要由间隙水向上覆水中移动;沉积物中氮、磷含量以C区最高.后湖采煤沉陷区水体表现出氮污染、磷限制的现象.
郑刘根刘响响程桦姜春露陈永春
关键词: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