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08ZX10002-023)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田文洪王刚孟红魏国超王国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毒效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评价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载体介导
  • 1篇治疗靶
  • 1篇治疗靶标
  • 1篇肿瘤
  • 1篇苷类
  • 1篇细胞
  • 1篇酶基因表达
  • 1篇介导
  • 1篇抗病毒
  • 1篇抗病毒效果
  • 1篇类似物
  • 1篇活细胞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核苷

机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王刚
  • 2篇田文洪
  • 1篇刘新垣
  • 1篇董小岩
  • 1篇尉迟捷
  • 1篇王国婧
  • 1篇魏国超
  • 1篇吴小兵
  • 1篇钱其军
  • 1篇孟红

传媒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分泌型荧光素酶基因表达变化监测活细胞中miRNA活性的新方法
2010年
建立了一种以分泌型的荧光素酶Gluc为报告基因的miRNA传感器质粒(命名为Gsensor)监测活细胞中miRNA(microRNA)活性的方法。首先构建了pAAV2neo-Gluc-MCS-polyA质粒作为Gsensor的空载体,同时其中的MCS位点可供插入miRNA的靶序列。以miR142-3p为检测对象,将1个和3个拷贝的与miR142-3p完全互补靶序列分别插入pAAV2neo-Gluc-MCS-polyA中,构建成miR142-3p Gsensor和miR142-3p Gsensor-3。将它们分别转染至U937细胞中,检测培养上清中Gluc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二者均可有效反映U937细胞中miR142-3p的抑制活性(分别与Gsensor空载体相比),提示Gsensor中采用一个拷贝的miRNA靶序列即可满足检测要求。并且miR142-3p Gsensor也能有效地反映出Anti-miR142对miR142-3p活性的抑制作用。随后,分析了时间、转染剂量对Gsensor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937细胞中miR142-3p Gsensor表现的miR142-3p活性在48h后趋于稳定;Gsensor转染剂量在0.001~0.05pg/cell范围内不影响其功能。最后,利用miR142-3p Gsensor检测了HEK293、U937、K562、SP2/0和P815细胞内miR142-3p活性,结果发现miR142-3p活性在U937、K562、SP2/0和P815细胞中均较高,而在HEK293中几乎没有活性。用QRT-PCR方法检测miR142-3p的相对拷贝数。结果表明,在HEK293、U937和K562细胞中,miR142-3p活性与其相对拷贝数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Gsensor可作为一种有效的miRNA活性检测工具,为体外实时动态监测miRNA活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田文洪董小岩王刚吴小兵
关键词:MIRNA
用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小鼠模型评价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效果被引量:12
2013年
探索用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rAAV8-1.3HBV)介导的HBV持续感染小鼠模型评价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抗病毒效果。首先,通过将rAAV8-1.3HBV经尾静脉注射到30只C57BL/6小鼠体内,建立HBV持续感染模型并对模型成功率进行检测,将建模成功的27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然后采取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ETV)及拉米夫定(LAM),每日1次,连续10 d,后停药15 d,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组。其中ETV分为高剂量(1.0 mg/(kg d))和低剂量(0.1 mg/(kg d))两组;LAM分为高剂量(500 mg/(kg d))和低剂量(100 mg/(kg d))两组。检测给药前后和停药前后小鼠模型血清中HBV DNA、HBeAg和HBsAg表达水平并比较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连续给药10 d后,各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清中HBV DNA水平均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15 d后,低剂量的ETV与LAM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出现反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血清中HBeAg和HBsAg表达水平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ETV和LAM能有效抑制模型小鼠中HBV病毒的复制,而对HBeAg和HBsAg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AAV8-1.3HBV介导的HBV持续感染小鼠模型制备简单,成模率高,可有效体现出ETV和LAM抗HBV的作用效果,从而用于核苷酸类似物抗HBV药物的筛查。
王国婧王刚董小岩田文洪尉迟捷魏国超孟红吴小兵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评价
肿瘤休眠细胞:复发根源和治疗靶标被引量:6
2011年
随着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得以提高,但仍面临着较高的肿瘤复发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长期无病生存的肿瘤患者(甚至某些所谓健康人)的机体内存在着一种肿瘤休眠细胞,这些细胞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复发的主要根源。肿瘤休眠细胞是一群存在于患者或健康人群体内的数量极少且难以检测的静止细胞,目前对其形成的机制及休眠活动的时相规律均不十分清楚。对于患者而言,骨髓和外周血取材比较容易,所以人们通常会针对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肿瘤休眠细胞建立相对敏感的检测方法。有证据显示,免疫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及外科手术等因素可使肿瘤休眠细胞激活,从而引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休眠细胞已成为我们根治肿瘤及预防肿瘤发生或复发的重要靶标。然而,由于处于休眠期的肿瘤细胞不发生活跃增殖,因此传统放、化疗不能将其有效清除,从而对肿瘤的彻底治愈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研究表明,免疫监控与肿瘤休眠现象高度相关,因此,针对肿瘤休眠细胞的肿瘤免疫过继细胞治疗将给肿瘤防治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我们相信,随着对肿瘤休眠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出现高效清除肿瘤休眠细胞或使肿瘤细胞永远休眠的崭新治疗方案。
钱其军刘新垣
关键词:肿瘤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