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青年科研项目(Q201208)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5
相关作者:秦刚章幼奕羌韧沈毅汪徐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青年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2篇药物性
  • 2篇乙肝
  • 2篇乙肝肝硬化
  • 2篇衰竭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苦参
  • 2篇苦参碱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2篇肝硬化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肌酸激酶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慢性乙型...

机构

  • 7篇南通大学
  • 4篇南通卫生高等...
  • 3篇南通市第三人...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通市中医院

作者

  • 8篇秦刚
  • 6篇章幼奕
  • 5篇羌韧
  • 3篇沈毅
  • 2篇王越
  • 2篇朱晓红
  • 2篇汪徐林
  • 1篇蔡辉
  • 1篇明芳
  • 1篇汪美华
  • 1篇茅志娟
  • 1篇赵云
  • 1篇毛莉萍
  • 1篇达坤林
  • 1篇张建
  • 1篇钟晓方
  • 1篇李虹
  • 1篇刘艳梅
  • 1篇周垚
  • 1篇刘晶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苦参碱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自然杀伤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经苦参碱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型变化,探讨苦参碱对乙肝肝硬化患者NK细胞的作用。方法: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和非湿热型两组,并设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治疗一个月前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自然杀伤细胞毒性受体NKp46、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NKG2A的表达水平。结果:(1)乙肝肝硬化组外周血NKG2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NKG2D表达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NKp46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湿热型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NKp46、NKG2A、NKG2D均略高于非湿热型,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经苦参碱治疗后,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NKG2D表达均增多,而NKp46、NKG2A表达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的湿热型患者外周血NKG2D表达显著增加,非湿热型NKG2D的表达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苦参碱治疗后乙肝肝硬化尤其是湿热型患者NKG2D表达水平增多,说明苦参碱疗效可能与NKG2D表达水平相关。
毛莉萍王越章幼奕秦刚
关键词:苦参碱乙肝肝硬化
老年与中青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84例DIL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中青年DILI患者占同期老年人、中青年肝病患者比例分别为4.77%、2.27%,二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分型亦有差异。老年组黄疸和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与中青年组差异显著(P<0.05)。老年组引起DILI的前5类药物为:中药(34.6%)、联合用药(15.4%)、抗微生物药(11.5%)、抗结核病药(11.5%)、激素类药(7.6%);中青年组依次为:中药(41.4%)、抗肿瘤药(12.1%)、抗微生物药(6.9%)、联合用药(6.9%)、抗甲状腺药(6.9%)。两组初始用药至发病的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值、临床转归及预后均无差异(P>0.05)。结论 DILI在老年肝病患者中的占比高于中青年肝病患者。引起老年人肝损害的药物以中药、联合用药、抗微生物药、抗结核病药多见,临床表现以黄疸和皮肤瘙痒多见,一般预后较好。
陈智娴秦刚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年龄
肝功能异常为首诊原因的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被引量:1
2013年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一种,为性连锁隐性遗传。一般男性发病,女性遗传,发病率约为1/3 600活男婴,患儿多在3岁后出现症状如下肢无力、鸭步、易跌倒等。10~12岁大多已无法行走,75%左右的患者20岁前因心肺并发症死亡[1],而对儿童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认识不足,常会延误诊断。现将我院2012年9月收治的以肝功能异常为首诊原因的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秦刚朱晓红羌韧钟晓方章幼奕
关键词: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血清肌酸激酶转氨酶异常
苦参碱对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和非湿热型,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湿热组有19例(79.17%)好转,非湿热组有12例(38.71%)好转,湿热组好转率优于非湿热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有明显下降,湿热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改善明显(P〈0.01)。结论苦参碱治疗湿热型乙肝肝硬化患者,总体较非湿热型患者更有效,为临床选择适合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苦参碱治疗提供参考,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
羌韧王越茅志娟达坤林秦刚章幼奕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苦参碱中医证型
不同评分系统判断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比较六种评分系统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HBV-ACLF患者队列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肾功能、电解质、PT、HBV血清学标志物和并发症,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整合MELD(iMELD)、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改良CTP(mCTP)、Logistic回归模型(LRM),随访90d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从鉴别力、校准度和整体性能三个方面评价六种评分系统预后预测的准确性。结果MELD、MELD-Na、iMELD、CTP、mCTP、LRM六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利用数据信息,且与HBV-ACLF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在判断患者90d预后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70、0.76、0.73、0.74和0.82;5年预后分别为0.65、0.71、0.80、0.78、0.78和0.85;LRM的AUC均大于其他评分系统(P〈0.05);LRM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具有最好的病死风险判断力。NagelkerkeR。和Brier评分结果提示LRM整体判断能力最优。结论六种评分系统中,LRM在判断HBV-ACLF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方面的价值最高,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刘艳梅刘先进陈智娴沈毅邵建国汪徐林朱安路秦刚
关键词: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
乙型肝炎相关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乙肝相关性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及187例同期住院乙肝患者(对照组)的相关资料。结果病例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γ-谷氨酰转肽酶(GGT)、HBV DNA载量、肌酐(Cr)、三酰甘油(TG)表达以及脂肪肝和肝硬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肝病程长、高HBV DNA载量(≥106copies/ml)、高GGT(≥200U/L)、高TG(≥1.7mmol/L)、合并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等6项为乙肝相关性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应当控烟控酒、监测生化及病毒学指标、防治脂肪肝和肝硬化,以期减少乙肝相关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秦刚陈智娴李虹羌韧张建汪徐林蔡辉章幼奕沈毅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
84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及致病药物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分析引起肝损伤药物分类及其预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DIL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4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女性占57.1%,引起DILI的前5类药物依次为中药(40.5%)、联合用药(9.5%)、抗肿瘤药(9.5%)、抗微生物药(8.3%)、抗结核药(7.1%)。其中,服用中药后ALT、AST峰值最高,联合用药后TBil、ALP峰值最高。DILI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72例,85.7%)。女性患者、联合用药或抗微生物药引起的DILI预后较好,而混合型DILI或抗肿瘤药引起的DILI预后较差。结论性别、药物类型、临床分型对DILI预后有显著影响。
陈智娴秦刚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对70例HBeAg阳性CHB患者予标准剂量PegIFN-α-2a或PegIFN-α-2b治疗。将治疗48周时,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03copies/ml)、伴或不伴HBeAg和/或HBsAg的血清转换者定义为应答组(43例),其余为无应答组(27例)。结果应答组患者基线ALT较高(≥5×ULN)、HBV DNA载量较低(〈10~6 copies/ml)、HBsAg水平较低(〈5000IU/ml)和HBeAg水平较低(〈500S/CO)者的比例高于无应答组(P〈0.01)。应答组出现快速病毒学应答率69.8%(30/43),高于无应答组的48.1%(13/27)(P〈0.01)。治疗12周时,HBsAg滴度下降幅度预测疗效的灵敏度为65.1%,特异度为92.6%。基线ALT≥5×ULN和12周时HBV DNA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ALT、HBsAg、HBeAg、HBV DNA水平和治疗12周时的HBV DNA和HBsAg下降幅度对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有预测意义。
明芳章幼奕周垚赵云沈毅羌韧秦刚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
肝衰竭合并垂体卒中2例
2013年
垂体卒中(pituitary apoplexy,PA)是垂体出血或缺血坏死导致的一种少见的临床急症,我院肝病科今年连续收治2例肝衰竭伴神经系统症状后证实为PA的患者,病例资料详实,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朱晓红毛莉萍羌韧刘晶汪美华章幼奕秦刚
关键词:肝衰竭垂体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